告別馬虎哲理散文
無論我們做什么事情,都要認認真真,不能馬虎。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告別馬虎哲理散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告別馬虎哲理散文【1】
人生再多的幸運、再多的不幸,都是曾經,都是過去。好與不好都走了,幸與不幸都過了,一如窗外的雨,淋過,濕過,走了,遠了。曾經的美好留于心底,曾經的悲傷置于腦后,不戀不恨。過去終是過去,那人,那事,那情,任你留戀,都是云煙。學會忘記,懂得放棄,人生總是從告別中走向明天。
人生徹悟: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勇者;凡事皆有極復雜之時,拆得開的便是智者;凡事皆有極關鍵之時,抓得住的便是明者;凡事皆有極矛盾之時,看得透的便是悟者;凡事皆有極重大之時,沉得住的便是靜者;凡事皆有極寂寞之時,耐得住的便是逸者。
人生無完美,也難太圓滿,所以我們應該擺正心態面對人生的苦辣酸甜。因為人就這么湊巧的一生,只有笑看人生,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心胸。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在生活中,面對失去的,我們應當淡然處之,保持平靜如水的心情,面對得到的,也應當保持一顆平常心,備加珍惜。
人生就是道場,活著就是一種修行。內心就是信仰,靈魂就是圖騰。你把內心修成什么樣,你就會擁有什么樣的人生。別總說命運在上天手里,其實你一出生,上天就把一半的命運交給了你。你所說的每一句話、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折算你的生命價值,是選擇疊加還是遞減,決定權就在你的`起心動念里。
每個人都想過好安穩的一生,如果缺少一個寬闊的心胸,那么,多少財富也活不出一個窮,選擇一個好心態,那么多少煩煩惱惱也都是一場微不足道,人生不是一場吝嗇,最終也留不下什么余額。記得一句實在話,凡事氣死的,一般都活不過來。
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應學會隨緣自適。隨緣是一種進取,是智者的行為。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隨是一種達觀,是一種灑脫,一份人情的練達,是一份人生的成熟。
馬虎出大錯【2】
昨夜妻子和我失眠了。
事情是她去10里外的魯鋪拿打工錢,本人疏忽所致。她辛辛苦苦去槐蔭公園打工,干綠化一年,有139個工,另外6個半天工,兩次加班。共計工資為10705元。
她是早晨出門與同事6人去領打工錢的,下午5點回家,等妻子出門送錢給同事(她帶回了兩位婦女的工錢,不差分毫,錢數與字數一致。)然后我進房間查看了妻子包里的一扎現金,數完了只有9000元。心里一愣,感到出事了,當時妻子送寶云和風桃的打工錢去了。
“珍,你怎么只領了9000元錢?”我問妻子。
她恍然大悟,連連說:“我當時只顧數錢,不知自己要進多少錢呢!鬼摸頭了。”
“你呀,你。出門我叮囑過,本子上寫得清清楚楚,你進10705元,扣除端午節借款1000元,該進9705元啊!”
“到底錯在哪兒?”我繼續追問。
妻子把拿錢的過程回憶了一下,對我說:”我記得是第三個拿錢的,曹總給了一扎錢我就離開小桌子,在旁邊數錢去了,沒問自己進多少錢,沒看工資單上自己該進多少錢啊!“
為什么少了零頭呢?
妻子又反反復復回憶,她記得當時曹總說,五角沒錢找,去掉。當數完那扎錢,她兒子又給了100元,我找了30元,這錢還是找人換的,一張10元,一張20元。
我推測,準是對方看錯了數字,把尾數705元看成了70,5元,造成少發635元的事故。
我趕緊撥通曹總手機,說明情況。對方說沒有錯,是按數字發的,要不就是小數目錢讓別人拿了。
對方不承認發錯了,妻子沒有希望得到那筆血汗錢。她急不可耐,我火冒三丈。我抱怨妻子不小心,拿錢時該看看自己應進多少錢,或看看自己帶的本子上的錢數。妻子啞口無言,只是說,當時根本不曉得要看那些,我真糊涂!我真糊涂!
我倆說著,爭著,到了零點還沒有睡意。后來決定,明早直接去曹家說個明白,看她的態度。妻子沒上學,這次吃了沒文化的虧呢!
早晨5點我們起床,到6點通知附近一名出租車司機開車來我家。6點半我們坐車去10里外的魯鋪,結果對方不承認發錯了錢,只是說一定有人不干脆,拿走了妻子的700元錢。妻子回憶不出對方給了兩次錢的情景。
這筆錢到底說拿走了,我們拿不出理由和證據,只能自認倒霉。
現金交往,馬虎就出錯。老話說得好”現金往來,當面點清,過后不認。“妻子呀!你怎么那么粗心呢?
誤會沒有人解開,讓我們心疼一次,讓我們花錢買一次血的教訓。
見錢眼開的社會,有人錯拿了別人的錢,沒有人愿意拿出來的。我勸妻子想開點,不要慪氣!只當生病住院用了一筆錢的,只當搓麻將輸了一盤的。
但是,我心里不舒服。用文字記下這段不該外揚的令人談笑的故事。希望家里人以此為戒,再不要出現這類失誤。
“馬虎”【2】
辭典里解釋“馬虎”,是草率、敷衍、疏忽大意的意思,我這里說的“馬虎”不是疏忽大意上的馬虎,而是一種飯食。
“馬虎”與“馬糊”通用,我覺著我這里用后一個“馬糊”比較合適,一是這個“糊”字帶“米”字旁,有糧食之意,二是“糊”糊涂,乃喝的“糊嘟”也,也有糧食之意。但詞典里沒有解釋“馬糊”是一種飯食,可見這種飯食是徐州的地方小吃,稱謂也是自造的。但是細究起來,“馬虎”兩個字的涵義,用在“馬糊”這種飯食上很是貼切,也很形象,因為這種飯食的本身就像馬馬虎虎很隨便做出來的一樣,說不上有半點精致。
馬糊的原料是用花生米、粉絲、豆皮和面粉放在一起熬的,花生米要把皮搓掉扎碎,豆皮要薄如紙的那種,要切成韭菜葉寬一寸多長短。佐料比較講究:大蔥,山東的最好,要扎成碎花,生姜,用隔年的老姜,要扎成細末,其余如大茴、花椒、食鹽和胡椒粉也不可少。做的時候,先放油,待油熱,把大茴、花椒放油鍋里炸糊撈出,香味留下,這時候即可把扎碎的花生米放進鍋里炒,炒的發黃,再放蔥花、姜末,然后添水,放豆皮,放粉絲(粉絲要用紅薯粉做的,綠豆粉做不出那種味道)。等粉絲、花生米、豆皮煮熟,就把面粉打成糊狀攪進鍋里,煮幾滾,放鹽、胡椒粉、明油。
五十年代,徐州開明街南頭燒的馬糊最好喝,三分錢一大碗,杠稠,能掛碗,粉絲特多,一筷子抄起來像抄面條的一樣,喝起來特香,特耐嚼。但是,我小時候是撈不到喝的,姥姥說:臟,小孩子不能喝那個的,喝了長大做事就馬虎。那時候我不懂馬虎的涵義,覺著喝了對小孩子一定有害,就不敢再要喝了。可是看到別的小孩子喝,又常常饞的我直流口水。
終于有一天,鄉下來了個親戚,他領我上街,回來時問我想吃點什么。我說想喝馬虎,他就給我買了一大碗。后來姥姥知道了,也沒說什么,我覺著于我大概不要緊的。
現在,許多年過去了,我平日做事有時很認真,有時卻很馬虎,不知是否與那碗馬糊有關。
【告別馬虎哲理散文】相關文章:
馬虎的懲罰散文05-21
走近馬虎界散文05-22
小姐馬虎點散文05-20
告別母校(散文)06-17
告別雨季散文04-15
告別秋韻散文04-15
告白告別散文04-22
《告別》散文賞析04-18
告別精美散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