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就在身邊散文
從一首家喻戶曉的唐詩里,我知道了世上有一個地方叫故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靜夜思》被風吹過被野火燒過,最后成為國人入學中文的第一課。那個叫李白的流浪詩人,他的故鄉在哪里?萬千如雨的星河里,他故鄉的月亮可是最皎潔的那一顆?詩人啊,你可曾知道在白露凝霜的夜晚,你繞著中庭月色酒杯一擎朱唇一啟,故鄉就這樣越過千年的塵埃,走進我的心房。
從此我愛上了唐詩,愛上了故鄉柔軟的溫床。我讀王維的《雜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杜甫的《月夜憶舍弟》,當然更忘不了李白的《寄東魯二稚子》、《春夜洛城聞笛》。在唐詩的國度里,故鄉多么美:故鄉總在有月亮的地方從海上升起,故鄉總在有秋菊寒梅的地方從霜枝綻放,故鄉總在有大雁留聲的地方從蒼穹盡頭掠過,故鄉總在有云水鄉音的地方從夢中驚醒。
在歲月的搖晃中我慢慢長大,離開家去縣城求學。那青磚紅瓦的家逐漸成了遠方,那長江中游的小鎮成了我日思夜想的故鄉,故鄉就像一座大山矗立在我的面前。只要輕輕合上雙眸,仿佛窗門一開,故鄉的輕波就從眼前流過。
這時開始陸續學習魯迅的作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和《故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走不出這個浙江紹興人所描寫的那芬芳中夾雜著些許傷感,懷念中裹挾著絲絲刺痛的鄉情,感覺朗朗的大好河山卻似煙雨撲面而來。有時候讀著,似乎看見魯迅穿著長袍站在窗口慢慢點燃一支煙斗,若有所思地說:
“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感謝一代巨擘用如輪的大筆,撥動了一個女孩愛鄉的琴弦。我想起了故鄉滿灘的葦花在秋天里飄啊飄,飄向白云深處化作了云淡風輕;我想起了故鄉的春天紫云英氈毯一樣鋪滿了堤坡,白楊樹長得多么繁盛多么得意啊,水牛在林中悠然踱步發出“哞——哞”的贊嘆;我想起了故鄉沒有電的夏夜,家家戶戶抬著竹床抱著枕頭一樣大的西瓜到打谷場搭帳篷賽故事,奶奶的那柄鵝毛扇伴著悠長的民謠,把我們的夢搖落在閃爍的星河里。
我想起了門前的兩棵槐楊,父親的背在犁田打耙的歲月中一天也沒有直起過,槐花落的時候,竟分不出是父親的白發蓋住了槐花還是槐花遮住了父親的白發。我想起了村頭的小河,母親年年月月天天在這條人畜同飲的河里,浣洗著九口人的衣裳,來來回回挑水注滿九口人的水缸,春去秋來,母親的青春泡在河里化作了手腳上深深淺淺的裂口、大大小小的老繭。
曾幾何時,我在灘上打過豬草,在林子里摘過柳條,在五月的金色麥田里拾過麥穗,在九月的銀色棉田里撿過棉花,農閑時隨父母搭戲臺看過《白蛇》、《補鍋》,課間十分鐘和小伙伴踢毽子跳橡皮筋,一邊跳一邊唱“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這些歡樂和失落都是故鄉嗎?故鄉竟是這樣的真實而具體。往事歷歷在目,原來故鄉一直在我心里,就像血液在我身體里日夜流淌,距離和時間只是發酵劑,催動著游子那顆脆弱而敏感的心。
中學時代的我寫了一篇《故鄉的綠》,語文老師大加贊賞,不僅在班上作范文朗讀,而且還推薦比賽獲了獎登上中學生雜志變成了鉛字。我是慚愧又自豪,我什么都沒有為故鄉做,僅僅因為太想她而獲得了榮譽。
而今,歲月的白云悠悠而過,中年如暴雨驟至,故鄉、故土、故園、故人,都已染上風霜的痕跡。
時光會流逝,四季會更替,連愛情都會歸于平淡,只有故鄉的點點滴滴永不褪色,像一壇老酒,時間愈久愈香。
我慶幸,我的故鄉就在身邊。
【我的故鄉就在身邊散文】相關文章:
就在眼前,就在身邊散文11-26
就在眼前,就在身邊愛情散文04-14
雷鋒就在身邊散文01-12
感動就在身邊散文05-04
美景就在身邊散文04-15
愛,就在我們身邊散文03-12
快樂就在你身邊散文03-19
雷鋒就在我身邊03-14
幸福就在我身邊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