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段故事都有下落散文
微博上有人分享了一段外國人拍攝的老民國視頻,鏡頭閃過北平的大街小巷,忠實記錄了當時街頭平民的日常生活片段,很少見的彩色畫面,展現出舊日北平的活色生香,看完非常令人唏噓。
一段歷史落幕了,是影像將他們重新打撈出來,歷歷在目,就在眼前。
我不禁在想:
那個黃包車上一閃而過的太太,那個羞澀閃避鏡頭的小男孩,那個在街頭描繪景泰藍的手藝人,那個穿著旗袍的漂亮姑娘,他們后來都怎么樣了,他們又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
人在亂世之中,是否有幸得到了保全,順利終老,還是如落葉一般,被席卷、撕碎,混入塵泥?
想象力豐富的小說家完全可以根據這些片段寫一部長篇小說,給他們安排各種各樣的故事,設定各種結局。
席慕蓉的那首現代詩《樓蘭新娘》,創作的起因是她在電視新聞中看到,考古學家們在羅布泊考古發掘出了一具千年木乃伊,發間插有鳥羽,據說這種裝扮意味著下葬的時候是新娘,而當考古工作者發現她的時候,發現她的身體已經遭到盜墓者的損壞。
一位新娘,在本該是大喜的日子中被下葬,這是怎樣的悲劇?她的愛人又會是如何的痛苦?敏感的作家讓自己的思想穿越千年,來到那個叫人傷心的婚禮現場,旁觀了所發生的一切:
“我的愛人/曾含淚/將我埋葬/用珠玉/用乳香/將我光滑的身軀包裹/再用顫抖的手/將鳥羽/插在我如緞的發上/他輕輕闔上我的雙眼/知道/他是我眼中/最后的形象/把鮮花灑滿在我胸前/同時灑落的/還有他的愛和憂傷……”
盜墓者驚擾了千年新娘沉睡的夢境,她假設新娘會發出這樣控訴,“我絕不能饒恕你們/這樣魯莽地把我驚醒/曝我于不再相識的/荒涼之上/敲碎我/敲碎我/曾那樣溫柔的心/只有斜陽仍是/當日的斜陽/可是/有誰/有誰/有誰/能把我重新埋葬/還我千年舊夢/我應仍是/樓蘭的新娘。”
這就是創作者獨屬的幸福,他們可以隨意給自己的人物設計劇情,即使那些不是他們真正的命運,也把整個故事看起來連續上了。
小時候喜歡聽奶奶講那些鄉野之間的傳奇故事,奶奶很會講,繪聲繪色,一個故事講到完,往往并沒有結局,我們總是喜歡追問,“后來呢,后來怎么樣?”
有的`故事有后來,有的故事沒有后來。奶奶被問煩了,會編一個結尾給我,但有時候令我們感到滿意,有時候就會覺得更糟了。
然后晚上躺在床上就會自己想象,剛才那個故事到底會怎么樣呢,那個小孩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媽媽,那個瘋掉的姑娘到底有沒有等到她的戀人回來。
長大了依舊遺留了這個習慣,晚上喜歡站在樓上看萬家燈火,想著在那些窗戶背后生活著什么樣的人,他們在一起是快樂還是悲哀。
我看別人,別人看我。都是故事,都是風景。
我們的人生故事,有的人看到的是結局,有的人看到的是開頭,有人看的是高潮,總是被不同的人看到那些支離破碎的片段,唯有自己是全程參與。所以我們看別人的故事也是一樣,那少年時代的匆匆一見,那某個老電影中如花少女的驚鴻一瞥,他們之后的故事,不在我們的想象之中。
世間太多的故事都是虎頭蛇尾,那曾經最親最愛的朋友,你們曾經形影不離的在一起,甚至無法想象分開,你們一起哭過笑過,后來居然不見了,不知道他流落在世間的哪一個角落。你愛過的人,你恨過的人,你曾經心動過的人,他們都如云散去,你很想知道他們都怎么樣了,經歷過什么,可一切都是謎團。
某日,和朋友在酒吧小酌,那樣幽靜的環境中,非常適合懷舊,朋友和我提起自己當初的戀人,然后問我,“你說他有沒有想起過我?”
他們分手已經多年,我很確定她現在過得很幸福,并不是忘不掉他。只是,當初的分手他采取的是最糟糕的那種,一言不發的消失,換了工作,換了城市,再也沒有和她聯系過。
她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知道一場小小的分歧之后,她回到家。發現屬于他的東西全都沒有了,他留下了一張紙條,寫著,“我走了,你多保重。”
這才是最折磨她的。她不知道,他為什么要這么絕情,分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果他們面對面的分手,他會對她說什么,他有沒有后悔。這個故事沒有了下半截,所有她想要知道的,全都變成了謎團。
“不知道,不是每段故事都有下落,有的已經沉入深深海底,你編一個吧,編一個你愿意相信的你覺得最能令你開心的結局。”我勸她。
愛他,就當他是得了絕癥,不想拖累她所以忍痛割愛。
恨他,就當他是欠別人,被綁走。
所有失掉了下落的故事,都應該有一個開放的結局。
因為那故事,已經不再屬于你。你只是一個看故事的人,不喜歡悲傷的,就去看快樂的,世間那么多故事,總有一款適合你。
【不是每段故事都有下落散文】相關文章:
不是故事的故事散文04-29
被遺忘的不是故事散文03-06
經典散文:生活不是故事03-31
不是故事的事散文03-31
留下落寞散文04-16
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有改正的機會散文05-23
《不是茶的故事》散文欣賞03-31
猜你陌生的下落散文05-19
你的未來不是夢-散文故事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