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有名春節(jié)的散文

時間:2021-03-31 17:21:56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關(guān)于有名春節(jié)的散文

  春不總是千篇一律的。有時候,四月一個健步就躍上了弗吉尼亞的小山丘。頓時,整個舞臺活躍起來:郁金香們引吭高歌,連翹花翩翩起舞,梅花表演起了獨奏。樹木也在一夜之間披上了新綠。下面是關(guān)于有名春節(jié)的散文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關(guān)于有名春節(jié)的散文

  1北京的春節(jié) 老舍

  按照北京的老規(guī)矩,過農(nóng)歷的新年(春節(jié)),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芭D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里,寺觀里,都熬臘八粥。這種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nóng)業(yè)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xiàn)——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nóng)業(yè)展覽會。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從臘八起,鋪戶中就加緊的上年貨,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賣春聯(lián)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這一季節(jié)才會出現(xiàn)的。這些趕年的攤子都教兒童們的心跳得特別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復(fù)雜起來,其中也有僅在臘月才出現(xiàn)的,象賣憲書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時候,學童們到臘月十九日就不上學了,放年假一月。兒童們準備過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買雜拌兒。這是用各種干果(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與蜜餞攙合成的,普通的帶皮,高級的沒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帶皮的榛子,高級的用榛瓤兒。兒童們喜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他們的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峙碌谌虏攀琴I玩藝兒——風箏、空竹、口琴等——和年畫兒。

  兒童們忙亂,大人們也緊張。他們須預(yù)備過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們也必須給兒童趕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在舊社會里,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灶王的紙象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按舊日的說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現(xiàn)在,還有賣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lián)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預(yù)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shù)關(guān)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假若不預(yù)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還有,舊社會里的老媽媽論,講究在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xiàn)了我們確是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愿動一動。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作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lián),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作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元旦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元旦,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們在午前就出動,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時,城內(nèi)城外有許多寺院開放,任人游覽,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北城外的大鐘寺、西城外的白云觀,南城的火神廟(廠甸)是最有名的。可是,開廟最初的兩三天,并不十分熱鬧,因為人們還正忙著彼此賀年,無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廟會開始風光起來,小孩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觀外的廣場上有賽驕車賽馬的;在老年間,據(jù)說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并不爭取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騾馬與騎者的美好姿態(tài)與技能。

  多數(shù)的鋪戶在初六開張,又放鞭炮,從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聲不絕。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與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鋪子,大家并不很忙,鋪中的伙計們還可以輪流著去逛廟、逛天橋、和聽戲。

  元宵(湯圓)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節(jié)(從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jié)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lián),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jié),處處懸燈結(jié)彩,整條的大街象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年,也就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燭,觀者就更多。這廣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燈節(jié)還要作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出心裁的,制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作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

  除了懸燈,廣場上還放花合。在城隍廟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來。公園里放起天燈,象巨星似的飛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來踏月、看燈、看焰火;街上的人擁擠不動。在舊社會里,女人們輕易不出門,她們可以在燈節(jié)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原始的電影——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里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的響。大家還必須吃湯圓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作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結(jié)束了。臘月和正月,在農(nóng)村社會里正是大家最閑在的時候,而豬牛羊等也正長成,所以大家要殺豬宰羊,酬勞一年的辛苦。過了燈節(jié),天氣轉(zhuǎn)暖,大家就又去忙著干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農(nóng)村社會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在舊社會里,過年是與迷信分不開的。臘八粥,關(guān)東糖,除夕的餃子,都須先去供佛,而后人們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財神,吃元寶湯(餛飩),而且有的人要到財神廟去借紙元寶,搶燒頭股香。正月初八要給老人們順星、祈壽。因此那時候最大的一筆浪費是買香蠟紙馬的錢。現(xiàn)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這筆開銷,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別值得提到的是現(xiàn)在的兒童只快活的過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們只有快樂,而沒有恐懼——怕神怕鬼。也許,現(xiàn)在過年沒有以前那么熱鬧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們過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現(xiàn)在是大家勞動終歲,大家也應(yīng)當快樂的過年。

  2周友斌《過年的味道》

  記憶里,過年的空氣中含著喜慶的味道。還不到臘月二十三,村子上下已經(jīng)有了紅火的年味,排年戲,練社火,鑼鼓敲起來。偶爾有一聲兩聲“二踢腳”或者一陣清脆的鞭炮聲,是賣花炮或剛買了花炮的人家,在試鞭炮。歲末年頭的日子,村子的空氣里到處都彌漫著煙花爆竹的火藥香味。

  記憶里,過年的空氣中含著灶糖甜滋滋的味道。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民間的說法是,灶王爺這一天要向玉帝“匯報工作”,這天晚上,要給灶王爺獻灶糖,為的就是讓灶王爺甜甜嘴,好“上天言好事”。當然,名義上是甜灶王爺,實際上都甜了孩子們的嘴。

  記憶里,過年的空氣中含著煎炒烹炸的濃香味。我們這里是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除夕一早,又要張羅包餃子,蒸年糕、炸油食、煮白肉的香味和著剁肉餡的聲音不斷從各家各戶傳出來……

  大年初一凌晨醒來,趕早祭祀人家的鞭炮聲已經(jīng)零星地響起。睜開眼,感覺一切都是全新的,新的屋子,新的年畫,新的窗花……還有抬頭就能看到的“抬頭見喜”、“身臥福地”的春聯(lián)。因為新春的到來,一切日常所見的平常東西都好像被賦予了全新的含義,都在眼中變得美好。晚上睡覺時脫下來的舊衣服,早被母親收拾到一個找不到的地方去了,枕邊整齊地放著每個人的新衣服,可以聞到新棉布淡淡的香味,這一切都是母親等我們睡著之后一一放好的。

  新年的第一件事便是祭祀。香火已經(jīng)點燃,滿屋子的清香味。母親用鄭重的目光告誡大家,不準嬉笑,不能高聲說話,整個家里的氣氛肅穆而又凝重。首先祭天地,其次是祭財神、祭灶神,最后才是祭祖宗。祭天地當然是最隆重,支一張桌子在當院,香要燒到五炷,放上各式的貢品:刀頭肉、干果、馓子、剛出鍋的熱氣騰騰的餃子……再豐盛一點還會有雞鴨魚,黃表、紙錢燒起來,母親一邊用根棍子撥弄著,一邊碎碎祈禱,可以零星地聽到“上天保佑”、“歲歲平安”之類的念詞。

  祭祀過程中,男孩子們就開始燃放鞭炮,自家的鞭炮聲跟遠近的鞭炮聲交織在一起,共同把新年喜慶的氣氛推到了最高潮。

  3回味春節(jié) 許懷中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可以說,它是至今世界上時間過得最長的佳節(jié),春節(jié)前好一段,就有各種迎春茶話會,拜早年。元宵前后,還有拜晚年,延續(xù)甚長。不僅時間長,而且內(nèi)容相當豐富,喜慶的氣氛極其濃厚,它集中體現(xiàn)了吉祥如意的祥和文化底蘊,積淀著濃濃的情意,是我國“和”文化的生動展現(xiàn)。過年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男女老少喜氣洋洋,聲聲鞭炮,是春節(jié)氣氛熱烈的傳達、播送。

  今年春節(jié),在外地的孩子、孫子都來榕城過年,熱鬧一番。過了大年初五,也都回去。做父母親的多想再留,但由于上班要緊,只好作罷。從中體會了一回我父母生前的心情:那時我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故鄉(xiāng)和爸媽一道過年,也有回去在家享受圍爐的歡樂,也都只逗留數(shù)日。離開前,母親總是嘮叨:不知道你車票都買好了,要不然要再留你兩天。

  如今,父母早已離開人世,和家人一道團聚、過年,體驗了往昔長輩過年的心情。每當春節(jié),總會情不自禁地回想小時在家過年的情景,盡管那時父母經(jīng)濟并不寬裕,他(她)們總是想方設(shè)法讓兒女過好年,為之添制新衣,給壓歲錢,做好菜飯。能否過好年,似乎是父輩有無本事的衡量。吃好、玩好、穿好,說的都是吉利的話,和諧氣氛,只有在這節(jié)日營造得最為充分,它融合著鄉(xiāng)情、親情、家情的種種情愫。春節(jié),可說是親情節(jié)。

  改革開放新時期,在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聲浪中,春節(jié)也更富有新意。然而,也有人響往外國的“情人節(jié)”的。也有希望我國有自己的“情人節(jié)”,如把元宵或七夕可以做為自己的“情人節(jié)”。七夕乃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古典詩詞中北宋名家秦觀所寫:“纖云巧弄,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鵲橋仙》)

  元宵的看燈、游燈,是春節(jié)中有情有意的活動。上元夜(即元宵)和將到外國定居的親戚一家,在江邊酒樓聚會。窗外,皓月當空,又有煙花在空中開放。俗語說:“云蔽中秋月,雨打元宵燈”,今年元宵月,卻如此明亮。想到明年若再上江樓,親人已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真是:“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忽在歡樂之中心里有點黯然。浮想聯(lián)翩:近來重讀《紅樓夢》,感到作者高明之處,便在往往最能體現(xiàn)榮華富貴的場合,或在玩賞良辰美景之際,寫出人物所透露出的傷感之情。如賈妃歸省慶元宵,當時大觀園已建成,園內(nèi)香煙繚繞,花彩繽紛,說不盡太平氣象,富貴風流。但當賈妃元春與賈母等親人會見時,只管嗚咽對泣,其他人也“垂淚無言”。半日,賈妃方忍悲強笑,安慰賈母、王夫人道:“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走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說到這句,不禁又哽咽起來。作者多次寫了人物“哭泣”、“淚如雨下”的傷感,這正是最榮華顯赫之時。又如“制燈謎賈政悲訐語”這回,所寫的是寶釵做生日,又演戲,又猜燈謎,就在歡慶之中,賈政見到所作燈謎,如賈妃的“爆竹”、他人的“風箏”、“海燈”之類,有不祥之兆,心中“愈覺煩悶,大有悲戚之狀”,寫出人物的傷懷。諸如此類,不愧是《紅樓夢》作者的杰作。這并不是說“樂”中必定要“悲”,卻是說寫出人的“真情”是最動人的。

  回味春節(jié),品賞著“情”的元素。電視有句雖是廣告語言:“做人要出于情”,倒也道出做人要有“情”的重要。又道是:老年人更多情。這可說是老年人的心態(tài)真實寫照。正如大文學家冰心老奶奶,越老越有“愛心”,她的名言:“有愛心就有一切”。老年人和家人過春節(jié),情難忘,難忘情:親情、鄉(xiāng)情、懷舊之情、骨肉之情交織心杼;匚洞汗(jié),猶如吃莆田的橄欖,吃后有余甘,也似喝觀音茗茶,喝后有余香,回味無窮。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道本精品一区二区手机版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1页 | 亚洲国产国语高清在线网址 | 日本一夲道DVD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