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月兩相生散文500字
月亮:離地球最近的衛(wèi)星,不會發(fā)光,反射太陽的光。月亮這個名詞在天文學上來說是冷冰冰的,沒有一絲感情。可是,歷史上的月,是多情的,溫柔的,引得無數騷人競“折腰”,使得中國文學歷史上,月光閃閃,使的真正的月亮是那么有人情味。
詩和月是和諧的。“幼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月亮是充滿童趣的,我們幼時誰不是聽著嫦娥奔越的故事長大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月亮是承載著鄉(xiāng)愁的。月圓之時,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總是抬頭望月,來訴說思鄉(xiāng)之情的`?
往往,很多吟月的詩有了寄托,才彰顯作者的文學功底。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道盡了萬物自古,人生短暫的被念:江畔何人初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和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而一句“海傷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不僅抒發(fā)了遙相思念的感情,更使詩的意境在清輝的襯托中,超越了空間的阻隔,使一種恍惚迷離的壯美緩緩推移開來,直至天地寥廓,一覽無余。
月,陪伴人類走過近萬年,映照過李白酒香四溢的金樽,于是有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擾亂了南唐后主李煜的情思,于是有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還成就了王維禪的心境,于是有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也襯托了蘇軾的微茫哀愁,于是有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陰晴圓缺;事,瞬息萬變;人,悲歡離合。此中,它激發(fā)了多少詩人的才情,留下多少鉛字的印象?以至于前人的作品,詩月兩相生,今人之文,詩情月意。月,使詩意隨著它薄沙般的光芒肆意流淌。
于是乎,詩意棲居在地球上,仿佛無法分清,是詩中含月,還是月中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