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魯西南的傳統婚俗散文
每到國慶佳節,這個城市總是沉浸在一派歡樂中。街邊紅旗招展,車水馬龍,有的乘著自駕車全家去風景區旅游,有的趕坐輕軌、公交去探親訪友,有的則“宅”在家里吃“團圓飯”,享受“全家福”的樂趣。但最引人矚目的還是結婚和喜慶。
“十一”中午,兒子、兒媳帶著孫子來家團聚,兒子陪我喝老酒。酒過“三巡”,忽然聽到樓下鞭炮齊鳴,參雜著震耳欲聾的“二踢腳”聲。我從窗戶伸出頭一看,呀!好氣派呀。只見巷內一溜排著八輛品牌轎車,新郎西裝革履,手捧鮮花,新娘身穿白色婚紗飄逸,面如桃花。看熱鬧的人群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看著這種闊氣不凡的迎婚場面,我的腦海翻滾,思緒綿綿,立刻又回想起了幾十年前我的老家魯西南的結婚情景。
以前,魯西南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青年男女結婚大多數是封建包辦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了鐵的定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天經地義。一般先由媒婆牽針引線,然后雙方父母互相打聽考察;然后悄悄請先生陰陽測算八字;如果男女兩家都認定后,男方就會向女方下聘禮;選擇一個黃道吉日,就確定結婚日期;然后按照習俗各自緊鑼密鼓籌辦婚禮,男方最關鍵的是準備婚房、置辦主要家具,女方準備嫁妝,包括衣被及個別女用家具等。那時,縫制結婚被子特有講究,一定要找兒女雙全的婦女來縫,如果是寡婦絕對靠邊,據說是很不吉利的事情。縫被子時,四角內要放紅棗和花生,寓意要“早生貴子”和男女“花生”;最后迎娶新媳婦進門。
等到黃道吉日一到,男方的`迎親隊伍就馬上要上門。其規模大小、場面繁簡依男方家庭的具體條件而定,家庭殷富的趕馬車、帶“響器”(嗩吶班子),一般家庭套牛車、騎毛驢。迎親隊伍排列也很有講究,最前邊是吹打班子,緊后是馬車或牛車上乘坐新郎新娘,或者新郎牽繩新娘騎驢,再往后是女方送嫁妝的隊伍。一般要備有五斗柜、梳妝臺各一個,木箱子一對。不管是柜、臺、箱子,一律要油上紅柒,這是喜慶的意思。箱子內裝有衣服和被子,闊氣人家要置辦十幾床新被,單有一人車送或挑送,一路炫耀一番。走在隊伍最后的是“抗門簾”的男童,要求五官端正、活潑禮貌。我那時只有六七歲,有幸三次榮獲此等角色,每次不僅跟著好吃好喝,還能得到一個“喜錢”紅包。
魯西南地區還有一個特殊的風俗—“哭嫁”。當迎親隊伍一到,新娘子絞臉、穿衣、梳洗打扮好后,當著親娘和眾鄰里的面,臨行前要“嚎啕大哭”,哭中有說,說中有哭,邊哭邊說,邊說邊哭。有的女孩水平高的,能哭成有內容、有韻律的“歌劇”。聽老人說,這是“喜哭”、“感恩哭”,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鄰里們的關愛。哭的越狠,說明感情越深;哭的越痛,說明恩情越重。所以,盡管閨女哭得“天昏地暗”、“四海翻騰”,只有母親跟著流淚外,其他人不是無動于衷,就是抿嘴暗笑。
舊時的婚前,男女雙方誰也沒見過誰的“廬山真面目”。魯西南有個風俗,平時對姑娘管得很嚴,在生人面前絕對不能拋頭露面,而嬸子和嫂子就寬松多了。每當你走進村頭,就會看到一堆婦女在樹蔭下邊乘涼邊做針線。那些赤膀露乳的肯定是孩子成邦的嬸子和嫂子了,她們把褂子放在針線筐里,一旦看到路口來了男人就立馬把上衣穿上。不過對老婦人和孩子來說她們是不回避的。而在一起的姑娘則是要穿戴整齊,大頭巾圍在脖子里,一有人來便用圍巾捂上臉,迅速向家門走去。
結婚時,新娘子還要頂著“蒙頭紅”。“蒙頭紅”不像紗巾,是用紅布做成的,內外不透一點光亮。所以,只有到拜了天地、入了洞房,新郎挑下新娘的“蒙頭紅”,兩人才第一次真正相見。
對新郎新娘來說,“鬧洞房”是一場“劫難”。按風俗習慣,這天晚上除了長輩和大輩哥外,同輩的兄弟,小輩的侄孫,都有大鬧新房的資格。有摳開窗戶紙偷看的,有趴在窗臺偷聽的,也有學貓叫狗叫搗亂的,所有的屋外動靜都會使新人提心吊膽。
更要命的是一幫哥們把新郎拖去喝酒,不弄個酩酊大醉絕不放你回家。這時,新娘子只能面對孤燈、獨守空房。因此,趁機“鳩占鵲巢”、“冒名頂替”的奇事亦有發生。我小時候就聽到過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那是我上小學一年級時,我班里一位同學的哥哥結婚。晚上,先是一幫“莫逆之交”的朋友讓他在家里請喝喜酒,然后又拽他去瓜地請大家吃西瓜,一直鬧騰到晚上十一點了還在野外。這時,一個光棍“哥們” 神不知鬼不覺地迅速潛回村里,輕輕推開洞房房門,上來緊抱著新娘:“娘子,我愛你”。新娘就這樣莫名其妙地被別人睡了。接著,那光棍又以上廁所為名溜了出去。不一會,新郎回來,脫衣上床后就要和新娘行“琴瑟”之好,新娘嗲嗲地說:“你不要命了!剛要了幾次現在又要?”新郎疑愕,詳細一問才明白了緣故。新郎大驚失色,明知吃了“啞巴虧”,也不敢聲張,否則丟了夫人又損面子,無法做人。
解放初期,雖然頒布了婚姻法,但千百年遺留下來的陋習仍在潛移默化地運行。“媒婆”改成了“介紹人”,訂婚還是父母一言九鼎,聘禮照送照收。去有關部門領取結婚證時,雖然男女雙方到場,但女的捂著紗頭巾,只能看到兩只眼睛。所以新娘子的真實面貌只有進入洞房才能知曉。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的進步,農村和城市一樣,全面完整地實現了自由戀愛的婚姻。男女鐘情,青梅竹馬,朝夕相處,知根知底,誰也離不開誰,誰也弄不錯誰。良辰吉日一到,漂亮的婚房,風光的婚禮,如膠似漆的感情,讓人羨慕不已。封建包辦婚姻被徹底扔進歷史的垃圾堆。
屋外爆竹聲聲,打斷了我憶往昔的思緒,我的心里在為新人祝福:你們逢到了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