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筆記散文欣賞
一遍一遍老生常談還是想說時間過得實在太快太快了,如同天氣如何永遠是某些國家的人們聊天的開場白那樣么?本來寒假就只有一個月的樣子,晚回家早回校各幾天,在路上過幾天,在家的日子也像是掰著數著手指頭那樣過,認真吃著在校時惦記著的家常菜,做著說好要做的小事,用想好的答案應對著鄰居的各種問題,早睡晚起負責午飯晚飯,走訪親戚接待朋友,逗逗家里的三只狗,假期就倒數三二一,收拾行李就又該出發了。雖然時不時也在想,還是沒想好自己到底要怎么做才好,而一周就過去,帶著點憂傷的感覺和滄桑的味道呢。
還是該說,這樣也挺好,一直找不到答案,就一直在尋找,也許尋找就是我要的答案也說不定呢?一次一次嘗試,發現未盡如人意的時候是會失望,但對努力中的自己,到底是有些滿意的啊。但是人不能一直停留在一個狀態,還有很多非人力因素在起著作用,我,如何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呢。斯金納箱困住的老鼠或鴿子,桑代克迷籠關著的餓貓,每一次嘗試每一次學習著怎樣才能獲得食物、逃出牢籠,簡單的行為是否在嘲笑掙扎中的人們呢?有時候想想總會讓自己陷入低迷的情緒中,甚至會使自己努力的行為也停滯,也會問自己真的有在努力嗎,為什么而努力,努力到什么地方了,問到自己也無話可說的時候,真是很沮喪的呀。也許這就是為什么老是想把自己隱藏起來的原因吧,沒有答案,怕人尋問,不夠強大,自卑感還是會偷偷作祟。
也是在剛開始的時候,勇氣和決心會足夠一些。漸漸地,倦怠總是像爬不上去的山一樣,不是大智若愚的愚公只好繞過去。熱度能持續得比三分鐘更久一些嗎。做作業,一個多元智能理論測試,不管我答得模棱兩可也好,最后的結果是我的自我認知能力突出一點點。也是,其他的什么語言智能、空間智能、人際智能、自然認知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等,都比不上這個自我認知智能啊。老是只顧自己,也算是自私的“吾日三省吾身”吧。不是改變不了其他嗎,完善自己好了,即使這更像是在憑空喊著口號、更像是每天早起待在圖書館卻無所事事一般。我不是應該安靜地再多睡一個小時更理所當然嗎,習慣睡不著爬起來,只是因為生物鐘的關系嗎,真正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教育心理學課上的問題引起了我思考的興趣。課堂上 老師提問的方式是隨機提問還是循環提問更合適;兒童上課跑動該警示還是忽略;學校該不該鼓勵特別聰明的學生跳級。三個問題,九個同學回答,幾乎統一口徑。結果老師告訴我們實驗結論與我們猜測的正好相反,真是很出乎意料。以為隨機提問能讓大家都緊張起來,卻忘了僥幸心理的存在以及循環提問能讓大家真正參與其中;以為一個學生走動會影響課堂所以要阻止他,卻忽略阻止反而說明他這個行為的有效以及引起下次的變本加厲;以為跳級到新環境對此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不好,卻沒想到他本應該跟同齡人相比。課堂提問的問題讓我回憶起初三的英語課,很多很多的題目,足以輪流回答完一整個班。所以那時挺享受的,在循環提問的時間里,有所準備,過了后老師又不會殺我回馬槍。當然,絕大部分的提問都是隨機的,總是沒有準備回答問題,也就習慣抱僥幸心理說隨機不會隨到我。輪到的話,就歸結為運氣不好,如此惡性循環。我們的思維方式、思考立場還是帶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偏愛和“偏聽偏信”,不是嗎,涉世未深而偏頗的眼光。還要多久呢,放下偏見立地成佛之類的?
畢業在不久的將來了,所以那個受挫折的多久,應該不會多久了。沒有做好成功的準備,起碼得做一下承受某些挫折的準備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