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活是另一種感悟散文欣賞
不久前到西安出差,在某商場門前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年約40歲左右的男子用粉筆在地上寫字,周圍圍著一大堆人。我仔細打量一下,只見他匍匐在地上,左臂已經沒有了,右手手臂還在,但他的手看上去像是被什么融化了,手掌變了形,而五個手指頭中大拇指和食指粘連在一起,其它三個指頭粘連在一起。他就用這兩個指頭在光滑的水泥地上寫字。我順著寫過的字看去,不禁呆了,他寫的字竟是那么漂亮:楷書工工整整,頗有歐體風范;行書如行云流水,還有獨具一格的隸書、魏碑等,他寫的大都是西安碑林的石碑上的內容,又那么深刻。他是那么專注,完全把自己沉浸在書法藝術的境界中,根本不聽周圍觀眾的評說,以致于人們放在他身旁的錢盒子里的錢被風刮出了盒子也不去管,好心的觀眾又悄悄放回去。當時我感到眼里的每個字,埋藏的是曾經的血肉模糊、疼痛難忍。
離開他,我的心情是單純用感動二字所不能表達的。和他相比,我們這些四肢健全的人,又做得怎樣?尤其初涉人世的時候,家人的一次誤解,高考的一次失利,朋友的一次欺誆,工作的一次失誤,都有可能使我們的意志消沉。和生活掰著手腕,有幾次我們是問心無愧?也許,現實是另一種形式的書法,突然而至的挫折和磨難,會使我們一時手足無措———就像那堅強的男子失去雙手時的感覺。也許人生的路就像那些字體,盡管不同,但只要努力,同樣透出令人心動的質感和美麗。但這全靠自己的手法及功底了。
巧合的是,幾天后,電視里也播放了另一個鏡頭,一個在公共汽車上屢屢行竊的男子在攝像機前聲淚俱下。他的手不可謂不長,甚至他的名字也可以用三只手來代替。然而,他卻是一個失敗者。
到底誰能摸到生活最起初的心跳?無疑是那些不向命運低頭、永不言敗的強者。(郭激雷)
人有各種各樣的情緒,這是人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生活中難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不良情緒,關鍵在于狀況于控制和調節。具體作法為:
1、遇事戒怒
首先是以理制怒,即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沖動。
其次可以用提醒法制怒,如在自己的床頭寫上制怒等警言,以此作為自己的生活信條。
還有,怒后反省,每次發怒之后,吸取教訓,當計算一下未發怒的日子,減少發怒次數。
2、寵辱不驚
此為老子、莊子提出的處世態度,視榮辱若一,后世遂稱得失不動心為寵辱不驚。即對于任何重大變故,都要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不要超過正常的生理限度。
3、直接發泄
例如,當遇到不幸而悲痛萬分時,不妨大哭一場;或當心情壓抑時,可通過急促、強烈、無拘無束的喊叫,將內心的郁積發泄出來,從而使精神狀態恢復平衡。
4、運動移情
當自己情緒苦悶、煩惱,或情緒激動與別人爭吵時,最好的方法是轉移一下注意力,去參加體育鍛煉,還可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用肌肉的緊張消除精神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