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和墓葬文化的散文
清明時節,除了陰天和淅瀝的雨水之外,我更加留意了一下當地的墓葬文化。而我不是民俗學家,我的行走也不是學術研究和考察;而我本身是嚴謹的學者和詩人,撰寫和講述這里的墓葬文化是以隨筆的形式,不探究它本身賦予的深層次的民俗學和科普學,并以此作為清明時節對先民的崇敬之情。
在恩施,在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漢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納西族、壯族等29個民族組成,可以說是民族大融合的地方,而且這里的各民族都會和睦相處,恬靜而自然。這些為蒲伋詩歌提供了別樣的素材,這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包括生活、歌謠、建筑,當然還有墓葬文化,這些都是很好的元素和文學因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或許也意欲和寄托著對先人的哀思,與路那些在矮山和田野中的墓穴在雨中靜默著,那些在墓穴上的白花格外耀眼,在青翠的山野中顯出一副特別的畫。
那些白花與別的地方是不同的,那些墓葬也與別處不同,在我的記憶中墳墓多為墳丘,這里更多的.是具有當地特色的結構,幾乎每個墳墓都有墓碑,造型相同,而且莊嚴肅穆,可見當地人對先祖的敬仰之情是非常重的。
生命是什么?生存與死亡,此岸與彼岸,或許生存本就是回歸,而死亡也是回歸。因為時間和交替的季節,我忘記了起點,或許那里有未知的寶藏,而我在離開的時候沒有挖掘。
在清明時節,你我思考的是對既往的歸納,卻留不住時間遠去的步伐,只能匆匆趕上,讓人更珍惜。當你我的生命和思想駕馭時間之上,時間成為從屬,季節和時節都成為從屬,對先祖的寄思是內在和主觀的情感。
時間教會了我們如何珍惜時間,就像時節教會了我們如何迎接春夏秋冬,它造就了我們的追思。時節不僅僅是綠葉紅花,不僅僅是原上草、山中樹。
在清明時節,在雨紛紛中,你我也有無法被壓抑的情感,因為它是真實的。這是對現實的主觀感情,它就是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另一個世界。或許因為清明時節,那些追思和對先祖的祭奠也融入自我的思想、情感、甚至生命中,所以清明時節也是被賦予了生命意義的。
【清明和墓葬文化的散文】相關文章:
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散文01-30
墓葬怎么造句05-06
古代墓葬風水有什么講究04-15
文化的滋潤散文01-08
展望文化散文02-13
文化安陽散文02-13
文化走向散文02-13
娛樂與文化散文02-13
文化傳承散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