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質量與長壽痛苦散文
以前,由于醫療技術相對落后,人生七十古來稀,大多數老人順其自然,安詳離世,蘇州人稱之為“老熟”。“老熟”讓我聯想到“死如秋葉之靜美”的祥和。那時,沒有聽說“尊嚴死”、“臨終關懷”,更沒有“安樂死”之說。
現在,醫療技術進步了,只要不是絕癥,依靠各種手術、藥物延長了老人的生命,最后還有氣管插管、人工呼吸機、電擊、心肺復蘇等生命支持系統的搶救,似乎死亡越來越困難,通往天堂的'路越來越漫長。
巴金晚年患帕金森舞蹈病,從1999年因重病入院就再也沒有離開過病房,長達六年的時間里,氣管被切開,只能靠呼吸機和食管喂食維持生命。每個愛巴金的人都希望他活著。他不得不在痛苦中配合治療。在難言的病痛中,巴金曾要求安樂死,直言長壽對他是一種懲罰。
在常人眼里,長壽是幸福快樂的象征,與痛苦懲罰遙不相及。巴老的痛苦似乎很難為眾人所理解。他所說的真話“長壽對他是一種懲罰”讓人們反思“生命神圣”和“生命質量”該如何統一。
盡管“好死不如賴活”是許多人的共識,盡管現代醫學那么發達,試管嬰兒、器官移植、基因治療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醫學再發達,疾病是不可能被消滅的,死亡也是無法抗拒的。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疾病和死亡與生命和健康相生相伴、難分難解。
善待生命,健康地活著,安詳地離去,這符合生命的自然規律。愿通往天堂的路,多一些坦然,多一些從容和尊嚴,少些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