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歷史的聲音散文1200字
01傾聽歷史的聲音作文
最喜歡,自己一個人站在窗前,靜靜地聆聽雨滴從空中滑落的聲音,年復一年,洗禮了多少斑駁過往;也曾幻想自己撐著一把油傘走在江南薄薄的雨幕中,耳畔,是殘留了千年的繁華喧囂。
站在秋風蕭瑟的山上向遠眺望那片燃燒大地的楓葉林,就會想起那場將華夏大地帶入文明的逐鹿之戰。聽!漫山遍野的廝殺聲,雨聲,風聲,還有,那曲悲涼激進的“清角”。成王敗寇,黃帝勝利了,所以中華戰神蚩尤被貶低被殺害,他身上的木枷化作了漫山遍野的血楓林。
盛極必衰,也是歷史要告訴我們很重要的一件事。
在某個睡不著的深夜,靜靜地翻閱一本《中華通史》,我仿佛還可以聽到兩千年前,那個被后人敬稱為秦始皇的人站在長城上對著蒼穹譏笑著六國的無能,殊不知,最該笑的,是他那自以為是的千秋萬世。盛極必衰,這個詞用在他統治的王朝上,是再恰當不過的了。可惜,他并不懂這個道理,所以,他這一生,功過難辨;所以,秦,二世而亡。
項羽,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我聽到年少的他對他叔父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從那時,他就顯露出來王者霸氣。一次次的成功,將他逐漸推向權利的高峰,于是,我又聽到他自負地說:“力拔山兮氣蓋世”,卻最終被劉邦逼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遂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引劍自刎。
也許世人笑他自負,是的,他的確自負,但是難道他沒有足夠的資本去自負嗎?他的失敗,在我看來自負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懂得,防人之心不可無。
中國最繁華的,當屬唐朝;功績最卓著的,當屬唐太宗李世民。他虛心納諫,厲行儉約,輕徭薄賦,開創了全盛的貞觀之治。但是,又有誰還記得那場手足相殘,血淋淋的“神武門之變”呢?我聽到他親兄弟臨死的慘叫,那時的李世民心中,到底作何感想?
開元之治,是繼貞觀之后第二個盛世,可惜唐玄宗晚年因迷戀楊貴妃,最終導致安史之亂的爆發,雖后來終將亂事平息,但這次叛亂摧毀了統治基礎,削弱了封建集權,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唐夜盛唱,亦成了過往。
是否歷史的盛世,都是用尸體疊起,以鮮血終結?
若要說歷史上最失敗的皇帝,不得不提的是明朝崇禎皇帝,18歲登基,就一舉鏟除禍患宦官魏忠賢,他勵精圖治,酒色不沾,勤勉治國。但他性格多疑,做事不懂三思而行,錯殺忠臣,頻換前線將領,又因為軍事失策,李自成兵臨城下,最后,只能自縊于煤山,他臨死前懊悔的嘆息聲至今猶在耳。
中國,一個佇立在東方數千年的文明古國,它能告訴我們的太多太多:成王敗寇,故我們應永爭第一;盛極必衰,故我們要永不自滿;自負必敗,故我們要謙遜好學;繁華盛世,努力用和平取得;性格成敗,決定最終的命運……前車之鑒,后車之師,認真傾聽歷史的聲音,銘記她的每一條忠告,我們的中華民族定會繁榮不衰,永屹不倒!
02傾聽歷史的聲音作文
有人說,歷史是一條河,曾經浩浩湯湯地流過。
我要說,歷史是一條河,正在脈脈地向我訴說。
而傾聽歷史的聲音,我覺得,不僅要關注洶涌的洪濤,更要留意微小的的細浪,有時候震撼我們心靈的,甚至是一聲輕微的嘆息,抑或一句喑啞的心語。
“一起吃糖吧”。二戰中的波蘭,在猶太人隔離區,高高的圍墻里,有一家五口人,曾經是生活無憂的高貴的商人、藝術家、大學教授,現在卻饑寒交迫地哆嗦著。一家之主的父親掏出僅有的紙幣,買來一塊糖,一家人團團圍坐,屏住呼吸,看著父親用顫抖的手,小心地分切著這塊糖,然后,手掌一一伸向自己的家人:“一起吃糖吧”!那一小塊塊糖被輕輕地放進嘴里,他們的眼里閃著淚光。“一起吃糖吧”,在這里,挨近歷史一條微小的裂隙,我聽到親情的偎依。
“我想回家去”。二戰中的臺兒莊,古城曾經“商賈云集,夜不罷市”的繁華盛事,一夜之間化作遍地的硝煙和瓦礫,中國守軍的大刀在暗夜中閃著寒光,每一寸土地都在滴血。而戰后的紀念館,我看到一張泛黃的照片,一位美麗的日本少女,在她的發髻上,一朵鮮艷的花那么地招搖。這張照片是戰利品,來自一位陣亡日本士兵的上衣口袋。這是一位怎樣的女子,她的照片持有者——一位年輕的日本士兵早已化為灰塵,在這曾經飽受其蹂躪、滿蘊怒火的土地上,卻成為永遠到處流浪、無法安身的野鬼孤魂。“我想回家去”,在陰冷的紀念館一角,我似乎聽到一個聲音,隱隱地傳來。其實,誰不愛自己的家鄉,誰不愛自己的親人?可是,日本法西斯卻把人變成嗜血的戰爭機器,毀掉了那么多年輕的'生命和他們原本幸福的家庭,更給我們帶來沉重的災難。“我想回家去”,在這里,挨近歷史的一條微小的裂隙,我聽到人性的詭異。
“該我上去了”。二戰中的成都,日軍組織了一次耀武揚威的空襲,32架97式重型轟炸機洶洶而來。當時成都的空軍本處劣勢,而且此前的空襲,中國飛行員幾盡戰死。出乎日本人意料的是,竟然還有一架中國戰斗機敢來迎擊。1:32,要知道這不僅是數量的劣勢,中國的飛機落后得出奇,唯一裝備的機槍很難擊毀日軍的重型轟炸機。這名中國飛行員卻英勇殺敵,面對32架日機絲毫不懼,甚至當最終發現敵機無法擊落,他竟想迎頭而撞,和敵人同歸于盡。今天,一頁塵封已久的回憶錄,銘記下這位英雄——空軍航校教官當時的感言: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該我上去了”,在這里,挨近歷史的一條微小的裂隙,我聽到民族的大義。
“歷史是一個可以任人隨意打扮的小姑娘”,我記得胡適先生曾經說過這句話。也許,歷史是有著少不了的浮夸、矯飾,可是,她有她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語,所以,要真的懂得歷史,不僅需要我們用明亮的眼睛,去理性地睇視,更需要我們以心靈,以睿智的心靈,去深情地傾聽。
03傾聽歷史的聲音作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歷史,猶如一條波瀾不息的長河,奔涌向前,向前……
歷史,猶如一首字字珠璣的長詩,仰天長嘯,長嘯……
歷史,猶如一曲余音繞梁的長歌,引吭高歌,高歌……
一部《英雄交響曲》,穿越了千百年,在天空中久久回響,即使逝者如斯夫,但那聲音聽來依舊擲地有聲。讓我們心潮澎湃,讓我們感慨萬千。
聽——
1
聽——汨羅江畔的嘆息聲。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你望著滔滔江水,想起了那難圓的報國之夢:兩朝君主不肯采納建議,不忍目睹齊楚聯盟破裂,不忍目睹國家一步步陷入秦國的圈套;不忍目睹國破家亡的凄慘景象……空有報國之心而無用武之地。
惜哉!
縱身一躍。以死喚醒世人。留下了千古愛國情懷。
2
聽——瀟瀟雨中的怒吼。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敵軍因你而膽寒心驚。“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誰會忘記“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豪言?誰會忘記“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壯語?
悲哉!精忠報國。一代民族英雄隕落風波亭。
3
聽——零丁洋里的悲歌。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身為宋朝宰相,你面對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面對許以的高官厚祿,未曾動搖過一絲一毫。而是正氣凜然,揮毫寫下《正氣歌》——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4
聽——黃海海面上的悲歌。
“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
已盡,戰艦將沉。生死關頭,你下令向日軍“吉野號”撞去,愿與敵人同歸于盡。
“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于海,義也,何求生為!”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5
聽——神州大地上的戰斗警號。
“黃河!怒吼吧!向著全中國受難的人民發出戰斗的警號!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民,發出戰斗的警號!”
當日寇的鐵蹄蹂躪著我們的大好河山,游擊健兒們端起了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
傾聽歷史的聲音,我聽到了屈原的憂國憂民;我聽到了岳飛的精忠報國;我聽到了文天祥的正氣滿懷;我聽到了鄧世昌的大氣凜然;我亦聽到了全中國英雄兒女們的滿腔熱血報國志!
歷史的聲音,是許許多多勞動人民為了生存,為了理想而呼喊出的追求之聲。
歷史的聲音,是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為了崛起,為了圖強而呼喊出的言志之聲。
歷史的聲音,是世世代代有志之士為了民族,為了國家而呼喊出的愛國之聲。
歷史的聲音,匯聚成一部千古傳響的《英雄交響曲》,永不謝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04傾聽歷史的聲音作文
是夜。萬物俱寂,悄無聲息,似天地開辟前之混沌象。吾凝視窗簾透入的一縷亮光,寤寐之中尙思白天之事,輾轉反側;又想起課上所學諸葛亮之《出師表》。
鐵馬,冰甲,入夢來。
建興九年(231年)二月,祁山一處高地上。諸葛孔明見木牛運糧來往不斷,自道:“善。此一來,大軍糧草接濟不斷,后無憂也。”忽,聞旁一人言道:“不愧臥龍也,有此奇作,久仰大名,今日一見,果名不虛傳。”亮稍稍側轉,見言者,乃一人,年約十有五,有恭、讓之氣,亮見其人不似魏兵。笑答曰:“此言過矣,君不見軒轅黃帝之指南車、蔡倫造紙之法,聞名四海、何人不知。”少年道:“先生過謙了。南定孟獲、北伐曹魏、東結東吳,有術以成此三舉者,乃大能也。且先生如此忠于蜀漢,其心天地可鑒。”亮曰:“吾皆為追先帝之殊遇,且忠于陛下也。初,先帝不顧臣卑鄙,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白帝城敗兵,先帝托孤與臣,豈不感激涕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話至此,不禁潸然淚下。
少年自忖道:“諸葛孔明才德兼備,又忠心耿耿,為國為民,竭盡全力,此般,誠令人折服。”
其思索之際,忽見祁山之上,黃云彌漫開來,熠熠生輝,想必蒼天亦為諸葛孔明不渝之忠而感動。
歷史車輪滾滾而前。
正統十四年(1449年)十月,京師城墻上。于謙先視城內操練之兵,又望城外蕭瑟之景。旦日乃布局之秋也,似聞塞外漸進馬鳴,仰天太息。忽聞一人道:“久仰少保大名,但今人心惶惶,兵甲不足,士卒疲敝;兼匈奴兵精將悍,氣勢囂張。不知少保將如何應之邪?”謙左望,見一十有五之少年,身材魁偉,意氣風發。答曰:“如今上皇北狩,陛下不安;更有徐珵等人主南遷。然守京城、保江山,此非臣子之職乎?且令工部加緊造堅制銳,孫鏜、石亨等人守九門,河南山東等隊由通州入京,令士卒由通州糧倉隨身攜糧。若事未成,何顏面對在天先帝?何言遑論皇天后土?”
少年暗忖:“雖困難重重,道路坎坷,但持一念,卒能成。”因道:“今聽少保言語,方得醒悟,受教。”言罷,欲轉身而去。
此時方覺京師城墻之上黑云密布,似千軍萬馬嚴陣以待,以助謙意。
……
朦朧之中,窗簾縫隙之中已陽光乍泄。吾覺天已亮,穩倚床頭,回思夢中之事,領悟歷史:
黃,乃高貴之色。諸葛孔明因先帝“三顧茅廬”之恩惠,回報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孔明感恩之心何等高貴!祁山之上輝煌之“黃云”,不正昭示其對漢室耿耿之忠心哉!
黑,乃莊重之色。于謙無論何時何況,必履一帥之職——守京師,保江山。撼山易,撼謙意難。于謙待職之態何等莊重!京師城墻之上密布之“黑云”,不亦顯示其履職莊嚴之態哉!
夢遇歷史人物,傾聽歷史聲音,感悟歷史精神。
【傾聽歷史的聲音散文】相關文章:
傾聽歷史的聲音散文03-30
傾聽歷史的聲音初中優秀散文02-18
傾聽歷史的聲音03-05
傾聽歷史的聲音11-29
傾聽歷史的聲音03-17
傾聽歷史的聲音12-21
傾聽歷史的聲音作文02-05
傾聽雨的聲音散文02-13
傾聽學生的聲音散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