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解讀貴在感悟總結
散文的解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新編初中語文課本散文篇目最多,散文閱讀教學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是擺在語文教學面前的一大課題。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最大特征。蘇聯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基說:“真正的散文是充滿詩意的,就像蘋果包含果汁一樣!鄙⑽囊忭崯o窮,如何品嘗散文中的“果汁”,解讀散文中的“形”與“神”,這是一些教師常常感到棘手的問題。
那么,如何使散文閱讀教學獲得理想的效果呢?筆者認為必須憑借散文自身的文體特征,引導學生感悟。
一、憑借“線索”,感悟結構
選入教科書的散文,都是文質兼優的美文。一般來說,不管是敘事散文,還是抒情散文,作者在構思文章時都要因循一定的章法,其結構是有規可循的。正如葉圣陶所說: “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句、一段段都是有路的,這條路,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弊髡咚加新罚虒W中就要引導學生“尊路識斯真”.作者行文的思路往往是思維發展的線索。這條線索有的明,有的暗,有的明暗交錯貫穿全文,把文中的事實材料連綴成有機的整體。而線索因文而異,有的以時空轉移為線索,有的以人、事、景、物乃至一關鍵語句為線索。有的線索在文中有“蛛絲馬跡”可循,如《白楊禮贊》“我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一唱三詠;有的像“草蛇灰線”蘊含在字里行間,如《我的老師》以我對老師的依戀、思念為線索。找出文中線索是感悟文章結構的切入點。順著文章線索理清文章結構就水到渠成。
二、憑借“聯想”,感悟意象
聯想是散文創作的一個重要過程。散文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融情于理都是以聯想為媒介。聯想就是由此及彼的想象。朱自清認為:“創作者唯一的向導就是想象。()想象就是就現有的記憶材料加以刪汰、補充、聯絡,使新的生活得以完美的實現!鄙⑽氖且袁F實生活為基礎的,繁雜紛紜的客觀事物是互相聯系的,不同事物反映在作者的頭腦中,便形成各種不同的聯想。作者正是依靠聯想,形成感情波瀾,構思成篇。
一篇散文往往是由一事、一物觸發聯想,表達作者的主觀意象。因此,散文閱讀如能抓住作者聯想的內容細心品讀,從中找出作者聯想的連接點,就等于找到了解讀散文“意象”的一把“鑰匙”.例如閱讀《白楊禮贊》感悟白楊樹的“意象”可這樣設計:
1.閱讀全文找出描寫白楊樹外形美、內在美的語句,思考作者寫出白楊樹的'什么特征?2.默讀討論:(1)作者由眼前的白楊樹聯想到什么?(2)結合歷史背景想想作者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聯想?
通過閱讀思考,學生就會感悟到作者描寫白楊樹就是要突出其抗暴而不屈服、團結而不分裂、向上而不倒垂的特征。這些特征正好象征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戰政策,象征了中國軍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這正是作者產生聯想的連接點,學生抓住了這一連接點,白楊樹的象征意象也就隨之清晰起來。
三、品讀細節感悟情感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鄙⑽闹凶髡邽楸砬檫_意,常常擷起生活中的細節,進行精雕細刻,就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因此,精美的散文常常有一兩處感人至深的細節描寫,來表達作者的感情,表現文章的主題。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耐心品讀,領悟文中蘊含的豐富情感。例如閱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可引導學生品讀父親爬月臺買橘子的細節: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可讓學生抓住“攀”、“縮”、“向左微傾”這一系列動作品析其中的意韻,學生就會慢慢悟到: “攀”寫手的動作,無物可抓故用攀,表明用手支撐全身的重量; “縮”寫腳的動作,兩腳懸空,一不小心就有摔下的危險; “向左微傾”是形體動作,胖子身體活動不靈活,力圖靠左手支撐全身,騰出右手配合右腳先爬上月臺。通過品讀,一個愛子如命的慈父形象躍然紙上,愛子之情催人淚下。
四、揣摩語言,感悟哲理
優美的散文總是包含著耐人尋味的哲理。可以說,感情最濃處,是哲理的最深處。劉勰說: “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闭Z言文字是表情達意的載體,因此,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披文入情、緣情悟理。反復品讀,細心揣摩一些重點語句的精妙處,才能悟到個中滋味。揣摩語言一般可抓住文中抒情議論的語句,因為這些句子是作者思想火花的“噴射點”,是“文眼”之所在。例如《秋魂》這篇散文,感情充沛,語言含蘊深刻,充滿哲理。在閱讀中就要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閃爍著思想火花的抒情議論句,讓學生反復品味。學習文中“秋實”一節,可抓住結句“世界上有不經過風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實嗎?世界上有不照射日曬而成熟的果實嗎?”讓學生反復誦讀感悟到作者告誡人們收獲必須付出艱辛的哲理。學習“秋葉”一節,讓學生抓住“既然生命已有了一個不尋常的開頭,就應當有一個不尋常的結尾”一句,領悟作者借秋葉啟迪人們,既然做了襯花的綠葉,選擇了奉獻,就應當持之以恒、無怨無悔的道理。學習“秋土”一節,讓學生理解結句作者警示人們要想有什么樣的收獲,必須有什么樣的付出,付出與收入成正比這一深刻的哲理。
五、放飛思維,感悟主題
散文的主題是“神”,是統攝全文的靈魂?墒,這些“神魂”只有依附在材料這些“行”上才會靈動起來。然而,主題的感悟往往“見仁見智”,可以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主題的感悟應讓學生統攬全文,從放飛學生的思維入手,以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為著眼點,放手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支撐自己觀點的材料依據。
例如感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主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閱讀全文并思考:
。1)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各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你對這兩部分之間的關系有何看法?2.讓學生默讀討論:你同意哪種看法?理由是什么?
要求從原文中找到根據。這樣,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有效挖掘,對文章的感悟也會不斷升華,學生就會不斷找到理解文章主題的門徑。
【散文解讀貴在感悟總結】相關文章:
貴在堅持的散文05-06
生活,貴在熱情散文12-28
理想貴在堅持的散文03-28
人貴在自己爭氣散文05-24
解讀夫妻散文05-21
秋的解讀散文05-13
解讀優秀散文03-16
人的高貴在于精神散文02-13
關于貴在堅持的散文隨筆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