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的散文介紹
電視散文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和較高的文化品味,是一種舒緩、淡雅、優(yōu)美的藝術形式。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內容,歡迎查看!
詩與畫的交響--關于電視詩歌散文藝術的思考
電視詩歌散文是洋洋大觀的電視熒屏上并不起眼的藝術角色,比起眾多的轟轟烈烈節(jié)目,她如同偏居一隅的散談之人,在巷陌池邊緩緩佇足、在草色煙光里喃喃自語,安詳而眷戀。小而有味,過目卻難以忘懷,使電視散文詩歌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吸引力。尤其是近1~2年來,一些地方臺執(zhí)著創(chuàng)作了一批不凡的電視詩歌散文作品,贏得了觀眾的驚喜嘆賞,中央臺《地方文藝》又別具慧眼的開創(chuàng)電視詩歌散文展播,使涓涓小溪奏響了淙淙琤琤的動聽鳴響。在難得的文學感染力中,電視擁有了可以咀嚼的韻味。
全景:現(xiàn)狀的考察
電視詩歌散文所處的的是蓬勃興旺的各種欄目、節(jié)目爭奇斗艷的背景--電視空前發(fā)達。近十幾年來,隨著電視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傳媒文化的優(yōu)勢日漸顯示,傳統(tǒng)的領地不約而同的遭到?jīng)_擊,曾經(jīng)占據(jù)文化接受主角的文字閱讀,被咄咄逼人的視聽形象排擠得多少顯得無可奈何,"這世界變化快,可我們很無奈。"不用爭論電視是洪水猛獸還是擴展視野的美妙窗口,有一點是肯定無疑,即誰也無法阻擋電視前進的步伐,它已經(jīng)成為和現(xiàn)代生活相伴生、也在某種程度上是蕓蕓眾生難以離開的現(xiàn)實伴侶。應當看到,為了百姓的娛樂需求,90年代的電視確實極大豐富,中央臺已擁有8個頻道,地方臺爭相上星、"有線"擴展不亦樂乎。每年單是電視劇就已超過萬余集(部),更不用說頻道之多、欄目之豐富、涉及方面之廣。毫不夸張地說,舉凡老百姓需要的教育、生活、藝術、體育、玩樂、家居、消遣,婚戀,甚至某些奢侈化的需求都不難在電視中找到對應的節(jié)目。專為少年、青年、老年或工人、農(nóng)民、軍人等分類對象的欄目都應運而生。電視的確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甚至左右我們的接受方式。
就傳播媒介而論,電視不能不把大眾需求做為自己的節(jié)目標尺,失卻百姓興趣、引不起社會關注,電視的節(jié)目生命力也就喪失了。這也許就是個別節(jié)目嘩眾取寵、有的節(jié)目缺少深刻意味,但老百姓照舊被呼應他們生活節(jié)拍、雖清淺卻輕松歡快的節(jié)目所招引并沉醉歡呼的原因所在。大眾化的取悅趨同現(xiàn)象當然要以某種程度的犧牲為代價,卻實在是電視傳媒所不能不做的,正如同必要的嚴肅節(jié)目、明顯曲高和寡的東西也應有特定的播出位置一樣。把眼光投注在百姓的喜怒哀樂上、迎合他們的愛好關心,是電視理當具備的基本功能。
然而,電視卻不全是賞心悅目的美好事物,對當代文化來說,它的消極作用也顯而易見。我們面對的電視景觀固然十分誘人,卻良莠不齊。各種柔綿慘傷、兒女情長的故事折騰得觀眾愁腸百結、苦不堪言;歷史劇、宮闈戲連翩推出,古人的世界覆蓋了當代人的真實感受;MTV隨處可見,眼花繚亂,矯柔造作充斥屏幕;綜藝晚會鬧騰得百姓已幾乎沒有觀賞的興趣,卻還在接二連三的策劃炮制……。于是,當今的觀眾練出了最為拿手的把戲,即不斷唉聲嘆氣地轉換頻道,在無可無不可中忍受電視這個消遣物的折磨。電視雖然不是惡魔,百姓依舊離不開電視,但當今一些電視節(jié)目反而不能討好百姓,其中的原因就很值得琢磨了。
要而言之,對浮躁的不滿和對生活深層的索問,對夸飾的不能感同身受和對樸直真實的殷殷期望,就是人們對電視的基本態(tài)度。這從"新聞30分"、"晚間新聞"的崛起,"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調查"的萬眾矚目,都證明著百姓關注意識的所在。而紀實類節(jié)目的大受歡迎,使電視觀眾對"真實"的要求空前強烈,電視鏡頭的直觀性功能也得到大大發(fā)揚,受眾對是否真實的挑剔甚至促使近年一些電視劇采用明顯紀實的方式來吸引他們。而"實話實說"的譽聲雀起,和它直面生活的內容與極度紀實表現(xiàn)形式肯定不無關系。事實證明,在愈來愈豐富的電視節(jié)目面前,觀眾的不滿也愈盛、評價的眾說紛紜更是顯而易見,對節(jié)目的挑選也格外嚴格起來。擁有億萬觀眾的電視在它的鼎盛時期反而遇到了遠超出清貧時期的挑剔和指責,其實是它自身刮帶而起的浮光掠影的風潮和淺嘗輒止特性的負面影響的必然。
考察起來,電視的確缺少什么。而我們是在更為宏觀的視野中尋求,觀眾并不僅僅滿足五彩斑斕的表面。當今的電視節(jié)目雖然是豐富多彩,甚至為了創(chuàng)新出彩,創(chuàng)作者想盡了種種辦法改版創(chuàng)欄目求新,搜奇弄異,絞盡腦汁匆匆塞進各種各樣的節(jié)目中去。但單純形式的探求難免造就為了新奇標新立異,甚至引向虛張聲勢、炫耀技巧的死胡同中去。盡管厭棄陳規(guī)舊套、期求新穎悅目的可人節(jié)目已成為創(chuàng)新的動力,但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急功近利、浮躁騷動終究難以造就動人的精品,沒有內涵的形式之奇不可能留住觀眾。我們不就在一些MTV的節(jié)目中被浮華而零亂的畫面組合弄得心神不寧嗎?我們不就在程式老套、鏡頭卻不停拉推搖移的文藝晚會中惱火于重溫老掉牙東西的乏味嗎?在一些富麗堂皇珠光寶器的電視劇面前甚至喪失了閱觀的興趣。這些事實提醒人們,單純形式化的追求未必有良好的效果,形式創(chuàng)新的依據(jù)應當是內容的需要。于是,電視迫切需要在文化內涵的培植上更下功夫已成為有識之士的共識。
當然,電視節(jié)目種類已然很多、新聞性節(jié)目與文藝類節(jié)目明顯不同,教育性節(jié)目和生活娛樂性節(jié)目也天然有別,不可能要求具備一樣的內涵,但讓它們都顯示各自的特性、從中透現(xiàn)出"意味"則是文化內涵的基本要求。有意義,產(chǎn)生意義,給人啟發(fā),就是電視理當給予人們的。
我們從"焦點訪談"中感受到憂民之心,從"新聞調查"里看到令人驚訝的深層問題,從"實話實說"里領略到真誠的魅力,在"人與自然"中體味到自然萬物都有的價值,在《黨員二愣媽》的故事之中明白了做人的品格,從《和平年代》的軍威里讀懂了精神的巨大吸引力。優(yōu)秀的電視作品散射著思想的光輝和創(chuàng)作者人格的魅力,哪怕樸直無華也流露出攝人心魄的內在誘惑力。真實的表現(xiàn)、真摯的情感、真純的人物,足以抵消花哨的形式賣弄甚至巨資營造的熒屏奇觀。因為人們需要電視真正顯示出有內涵的文化味。
于是,我們看到那些清新脫俗的節(jié)目時,眼前不由為之一亮。這其中就有電視詩歌散文。
亮點:電視海洋中的文學綠洲
無論如何評價,電視還是具有難以言說的魅力,否則它不會迅猛發(fā)展,把世界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探究什么是出色的節(jié)目,肯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可忽視的,就是在嘈雜喧鬧的熒屏上不時閃現(xiàn)的電視文學,它是清麗瀏亮的小溪,在文學之脈潺潺流淌的地方,就是匆匆腳步疲憊身心棲息的山野田園之處--電視文學作品。我這里之所以把電視文學作品稱之為"鄉(xiāng)野田園",是因為比起整個電視節(jié)目泱泱大局來,它的微不足道地位和獨特的沉靜風格,只能算是鄉(xiāng)野僻靜的風景,沒有聲勢浩大的泛濫模樣。但也惟其如此,才格外招引有心人和愛好者的傾心青睞。
電視文學作品是涵蓋所有用電視手段來表現(xiàn)文學形式的熒屏聲畫作品,包括電視小說、電視散文、電視詩歌、電視報告文學等。它最為突出的外在特征是語言的形象化,即既把文學語言表現(xiàn)的對象轉化為可感可見的畫面形象,又忠實的還原文學語言。它顯著的內在特征則是具有聯(lián)想性,即在觸目可見的聲畫形象背后富有想象的內涵。因此,在電視節(jié)目中,電視文學作品屬于相當另類、也無疑是獨特的的節(jié)目。而其中,電視詩歌散文又是最有代表性的電視文學作品。
一般言之,電視詩歌散文就是文學樣式的電視化,即以電視屏幕表現(xiàn)詩歌散文抒情寫意意境的電視文學樣式。電視詩歌散文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指文學詩歌散文的電視化表現(xiàn),它把文學形式的格調、品性和意境用電視特有的藝術手段加以反映,造成動人的藝術魅力。早期的《荷花淀》(散文)、《海的向往》和《雪夢》(詩),近年的《妹妹,永遠的遺憾》、《我看見了大!、《殘荷》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創(chuàng)作。二是指電視表現(xiàn)內容用散文的方式,形式比較靈活,追求意境營造,畫面優(yōu)美動人,后一類形式也可以歸類為藝術片的某種類型,但也可以歸總為電視詩歌散文。如《霧失樓臺》和《朝陽與夕陽對話》等。
由于電視詩歌散文是文學和電視手段的結合,因之其藝術表現(xiàn)特征是獨特的。電視散文的獨特性在于其表現(xiàn)上的"散",以靈活躍動的聲畫形態(tài)造就文學意境;而它的內質則是"聚"--神聚。它和文學詩歌、散文的相通點更多,就是飛揚靈動,神思凝練;而比起其他電視文學形式來,抒情色彩更為濃郁,意境追求更為顯明。從藝術特征上分析,電視詩歌散文有幾個方面為其所長。
首先,形式靈活,畫面見長。電視詩歌散文不受敘事完整性的束縛,在結構上比較靈活,因而可以采取較為自由的形式,形式的自由多變就為內容的躍動感創(chuàng)造了條件。象沈陽臺的《春天一縷霞》是詩意的哲理抒發(fā),把蕭紅的命運和自然界的變化聯(lián)系在一起;烏魯木齊臺的《胡楊祭》對胡楊的遷變傾訴了悲憤,哲思遐想引人深思;無錫臺的《纖夫曲》則紀錄片般記載纖夫生活,在真切畫面中抒發(fā)縷縷感情;《最后一張情人卡》則頗帶戲劇性,在結尾推出的高潮中,夫妻深如初戀情人的情懷突現(xiàn)而出。電視詩歌散文取材因之多樣廣泛,人間百態(tài),市井生活,風光山色,心理夢幻等都可以構成表達的內容。抒情、記事、描景、狀物、論理不拘一格。
這種內容與形式的多樣自由既是文學散文所要求的,也是電視藝術表達的優(yōu)長,人們在觀看電視詩歌散文時心態(tài)可以自由放松,無拘無束地享受其藝術魅力。與靈活的形式相應,電視詩歌散文注重畫面的設計,它以近乎生活原生態(tài)的畫面呈現(xiàn)在屏幕上,又采用電視技巧來加強藝術化的韻味,實現(xiàn)抒情,敘事,寫景的意圖,畫面或樸質或優(yōu)美,但都追求意味。象《霧失樓臺》的抒情與《雪夢》的講求意境,《穿布鞋的故居》追求哲理意味,《梯田,蘑菇房》抒發(fā)畫面美感,特別是《殘荷》的獨特構圖和作者透露對自然人生的思緒,都與畫面的組合息息相關。
其次,抒情為本,意境取勝。電視詩歌散文的藝術形態(tài)是多種多樣的,很難給它劃定一種固定的格式,但抒情是根本。抒情并不僅僅指直露的抒情性語言,而是就電視詩歌散文的基本性質而定的。象《荷花淀》這樣的有一個情節(jié)貫穿的作品,并不因情節(jié)進展而顯出敘事的特點,反而是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濃郁的夫妻之情,理想之情,深明大義之情凝結在一起,煥發(fā)出感人之態(tài),人們動情于作品表現(xiàn)的美,為之心弛神往。一些抒情為主的作品,更為突出地表現(xiàn)電視散文的這一特性。如朱自清散文《春》和電視詩《奇跡》(聞一多)。后者在抑揚頓挫的朗誦中交疊出現(xiàn)與詩歌相映襯的獨特構圖,如粉筆落下,螞蟻爬上粉筆等耐人尋味的畫面,把詩人心中的書卷氣思索,靜謐幽想的神思氣息表現(xiàn)得觸手可及。應當說,電視詩歌散文抒情性的效果還在于造意境,它是由優(yōu)美的畫面、美好的人物情感流露、解說詞所襯托的意境、以及音樂渲染所共同營造的動人藝術境界。比如,《朝陽與夕陽的對話》剛開始部分的幾位不同角色的播音音響就是創(chuàng)造意境的范例。
(旁白)
"這就是雷蕾。
1952年出生的屬龍的雷蕾。
一個在1952年出生的所有的屬龍的同齡人中,寫出了電視劇《四世同堂》與《便衣警察》主題歌和音樂的雷蕾。……"
父親的畫外音:
"有人把人生比做四季人生,我卻將人生比做人生四季。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越是接近這黃昏之年,就越能感受到人生的豐滿和充實。
我聊以快慰的是,我的太陽人生選擇的是歌唱。"
(旁白)
"這就是雷振邦老人!"
女兒的畫外音:
"我是聽著爸爸的音樂長大的。
如果說,滋養(yǎng)我生命的是母親的乳汁,那么爸爸的音樂,就是我最直接的精神乳汁了。"
在上述摘引中,濃濃的抒情氣息撲面而來,畫面與音響的配合,人聲所表現(xiàn)的不同生活形態(tài)和評價,解說詞或旁白的樸素而優(yōu)美的感情表達,對電視散文意蘊揭示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青島臺創(chuàng)作的《妹妹、永遠的遺憾》中,鏡頭語言的運用十分出色,在妹妹頭披包巾微微扭頭的造型畫面中,幾株狗尾巴草與之相對,把妹妹的卑微、辛勞、令人憐愛的動人情味表達得恰到好處。這部電視散文的畫面多用對半切割的疊畫方式,對比呼應,而常常是一邊為靜態(tài)畫面,另一邊則是推拉運動畫面,構成豐厚的內在意蘊,表達了豐富的情感內涵。
再有,善于立意,巧于構思。電視詩歌散文的創(chuàng)作難度是顯而易見的。散文特別是詩歌的特征決定了比較難于以明顯的線索來勾連全文,這樣,電視化的改造就要下很大的功夫;電視雖然可以用各種藝術手段強調詩歌散文的某些細節(jié),但如何表達文字中較為流動而飄忽的思緒和意蘊,也不是一件易事。從某種意義上說,電視詩歌散文的創(chuàng)作都是看似自由但真正實現(xiàn)其意圖則頗為困難,關鍵還是構思立意。一般而論,散文是靠意來統(tǒng)一全部材料的,常人謂之形散神不散,這神不散即立意要集中。一個創(chuàng)作者在電視詩歌散文編劇中的立意工作有二層含義;一是抓住原作的內涵,認真琢磨仔細領會,二是表現(xiàn)在屏幕上要立意深切,啟人深思。
要做到能以小處見大意,以細節(jié)顯深意。象《荷花淀》中的細節(jié)和人物語言表現(xiàn),都是創(chuàng)作者真切體會到原著的妙處而重點刻劃的,為全片的柔美而宕闊的意境營造起了很好的作用。又如《朝陽與夕陽的對話》立意在年輕與年老的象征"朝陽"與"夕陽"上,把人、事業(yè)、成就、理想、生命等諸多命題融匯在一起,哲理意味濃郁!蹲詈笠黄淙~生日卡》把生日和生死之間的對應關系通過邂逅小女孩的構思來表達,十分動人!段铱匆娏舜蠛!钒牙^父為了殘疾小女勇敢面對生活,隱瞞自己對海風的過敏,承諾帶她看海,最終坦言自己"食言"而終,卻使女孩真正得到新生。諾言的構思和"大海"的真正立意十分巧妙。
電視散文要以巧妙的構思把看似零散的畫面組合成一個藝術品,自然而精巧就成為基本要求。創(chuàng)作者要找到電視語言與文字語言轉換或相關的對立物,要考慮畫面與散文語言的彼此關系,是需要出色的構思力。原屬于情節(jié)性的散文要增強其意蘊,對于抒情式作品則要注意其連接,隨感式原作在電視化上尤其要關注畫幅間的信息相續(xù)。因此,電視散文要葆有原作的基本風格,更需要在整體構思上準確把握。像《最后一張情人卡》把妻子為減輕丈夫負擔,孕期偷偷創(chuàng)作手工賀卡,直到臨產(chǎn),而她在產(chǎn)房把用心力掙來的錢交給丈夫,沒想到心愛的人遞上的竟然是自己做的最后一張情人卡。在畫面上兩人默默無語,情人卡的疊畫傳達出無須言表的深摯情感,綿綿流淌,沁人心脾?傊,構思工作是艱難而關系重大的,編創(chuàng)作品理當格外注意。
定格:寫意藝術的形象化
探究電視詩歌散文的奧妙,不難體察到"寫意"的特征。
電視詩歌散文的奇妙就在于借用形象來表意。電視是一種惟恐觀眾不明白的傳播信息媒介,恨不能把所表現(xiàn)對象的表象內里都明白無誤的展示出來。實象化和直截了當?shù)谋憩F(xiàn),使電視獲得了無物可比的優(yōu)勢。而文學詩歌散文卻是意蘊化的,惟恐了無余味,白開水式的淺白直露是忌諱大敵,因此,隱藏意圖,凝縮情感,講求委婉曲折使之具有了含蓄而耐人尋味的獨特性。
難得的是,電視詩歌散文使意興湍飛的意蘊變得形象可感,但并不因此減損作品的藝術魅力,相反,文學的韻味深深浸映在屏幕上,曾經(jīng)被視為粗淺、直露的電視也流露著綿綿不絕的詩性情韻,電視和人的感情流脈接近相通,冷冰冰的傳媒工具顯得溫暖可近。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人類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書寫工具就是為了交流:包括合作謀生,包括聯(lián)絡感情,包括交流心聲。幾千年來,借助文字的文學創(chuàng)造把人類的感情聯(lián)系得更加緊密,把人們的私己感覺變成人類共通的情感網(wǎng)絡,只有在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造品中,人的情感智慧才無拘無束暢達天外。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學是情感自由意志展露的翅膀,它生動異常,天馬行空,沒有什么力量可以阻礙。文學介入電視,使快捷明了的屏幕平添了內涵,加深了情味,更富有咀嚼余地。實際上,電視詩歌散文把文學語言靠聯(lián)想、體味傳遞生發(fā)感情變成了以"形"來寫"神",它讓電視變成寫意的天地,直觀畫面抒寫內里的情味,豐厚了電視的藝術感染力。
不妨讓作品來證明。比如青島臺的作品《永遠的蒲公英》,表現(xiàn)的是深厚博大的人間摯情:一個孤身啞巴撿回一個可憐的女嬰,在咿呀咿呀聲中居然把她養(yǎng)活,父女常常在咿呀咿呀聲中拾取遍地的蒲公英吹向天空,歡樂無比。不可思議的孩子竟然由此上了身邊的小學,縣里的中學,外地的大學。這一作品在運用電視手段渲染文學的意境時,突出了幾個動人的情感點:其一,啞巴喜不自禁捧回女嬰的畫面,疊化他輕巧紡線的近景,暗含孤獨的生活與勤快倔強的個性。其二,啞巴求村小學收下大眼睛的女兒,老師為難于孩子不會說話,女兒卻破天荒吐出生平第一次的語言:"啞巴"--那是她聽過千百次別人對父親的稱呼,一個特寫,把父親過去的屈辱和如今喜出望外的心情點化而出。其三,孩子上學后,父親眼巴巴的盼望女兒下學歸來時,啞巴側面的特寫鏡頭把他失落、惦念、難以割舍的內心隱情描畫出來。其四,女兒進城讀中學,啞巴思念至極,又養(yǎng)了一只小狗朝夕相伴,卻被人宰殺吃掉,此時在人與小狗逐漸遠去的畫面中,我們被深深觸動了,啞巴的悲傷無以言表,人間對摯情的傷害令人心寒。
其五,父親衰老生病,讀大學的女兒趕回,要退學伺候,啞巴挺起病軀逼女兒遠去就學,在啞巴的佝僂的背影中,女兒回頭的鏡頭叫人心酸又讓人對老人肅然起敬。最后,當女兒在遠方獨自吹蒲公英的慢鏡頭中,疊化出她從小到大與父親相悅的動人回放鏡頭,此時,女聲抒情的《牽手》歌聲響起,字幕一字一句打出女兒對父愛深情的頌贊,此時,何只是聲畫呢?彌漫在空氣中的都是滿貯著人間至誠的優(yōu)美感情了。片子中的蒲公英的特寫疊化反復出現(xiàn),啞巴和女兒側面特寫鏡頭的定格,以及一個主畫面配以其它疊印畫面的映襯,把感情的多重含義表達得更有層次,更富內涵,更多詠嘆效果。
可以說,電視把文學的微妙處表現(xiàn)得交響化而引人入勝,聲畫匯聚強化了情感的韻味;而文學構思始終主宰著情感的流動,它透過畫面散放開來,賦予聲畫以靈魂。只有在電視詩歌散文中,電視和文學的融合才互為作用,相得益彰。
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電視詩歌散文作品中文學的形象化問題。有別于純文字閱讀而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電視詩歌散文作品的部分文學聯(lián)想已為畫面所牽引,被實證化了,所以好的作品在電視手段運用時不會去單純拼貼與語言完全一致的畫圖,實際上,高妙與死板的分野也就在此,好作品的聲畫效果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引向超出屏幕之外的思緒天地。所以文學的電視化也會勾引出超出文字的其他聯(lián)想,使內涵更深。比如《妹妹,永遠的遺憾》中妹妹給住校的三哥送食糧,在離別的一瞬間,慢鏡頭讓我們看到妹妹向教室扭頭一瞥,其時,我們明白了她多么渴望教室、深深眷戀讀書、明知不可能實現(xiàn)的無言幽怨以及忍不住要用眼神飽嘗那不屬于她的學校氣息的復雜心思。這一瞥留下了無聲的遺憾,啟人深思。
總之,電視的文學化帶來構思的清麗,抒情的色彩,訴諸感官之內的心靈撫慰和觸動,那躍動的思緒,造就浮光掠影的電視中一片令人流連忘返的綠洲,如動人的漣漪般情感生生不息。
焦距:藝術價值與獨立品格
電視詩歌散文是文學與電視的結合,既經(jīng)產(chǎn)生就具有自己的獨立地位,盡管它的價值遠沒有被傳統(tǒng)所接受,尤其在電視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特定要求中,它的審美價值也未必會獲得更高的承認,但美是不可抹殺的,對于人類而言,創(chuàng)造一切的.終極意義仍舊是為了讓人更美好!
電視詩歌散文是相當中國化的電視藝術作品,它的核心是觸發(fā)觀眾的感情,造就審美的愉悅,顯而易見,抒情是它的本務,濃烈的抒情性成為作品的特點。比起純敘事類作品的述說交代因而客觀寫實性很強不同,電視詩歌散文以濃烈的抒情性而著稱。這種抒情性不僅是外在的,更是內在的;即使有的作品比較舒緩,如涓涓細流,但抒情的本質十分明顯的。這種抒情性在屏幕表現(xiàn)上造成了觀眾強烈的參與意識,調動起人們的內在感情,使觀眾的靈魂與作者的詩性相撞擊,產(chǎn)生情感的凈化,達到審美效果。明顯表以"電視詩"的作品自不必說,象早期的《古詩三首》、《海的向往》、《雪夢》,近來的《奇跡》、以及《春》等,即或是散文作品,也如詩般精致精練。根本在于詩歌藝術是一種凝煉的藝術,它表達人類高遠深邃的思想和情感。做為人類文學的最古老的藝術形式,又和最現(xiàn)代的藝術媒介電視相結合,其產(chǎn)生的獨有藝術感染力自會引發(fā)觀眾對自然人生的懷想 并體味其中的詩性哲理。
具有詩性,并不意味著敘事性的作品不適合成為電視詩歌散文,或只有表面抒情的作品才是電視詩歌散文的范疇。實際上,純抒情作品電視化的難度更大,情感的具像化更不易把握,比如《苗嶺音畫》,畫面和詩語之間的組合過于簡單,轉換畫幅的頻率太快,以至節(jié)目顯得急噪喧鬧,詩美沒有得到更好散發(fā)。倒是簡要情節(jié)的敘事作品在表現(xiàn)上更為有味,因為更有益于發(fā)揮電視手段的作用,畢竟電視詩歌散文是具有獨立價值的創(chuàng)作。如浙江臺的《記憶中的一位少女》,相當真實敘述少男少女的情感歷程,敘述成分很濃。節(jié)目中,朦朧的畫面,高調攝影和慢鏡頭的頻繁使用,和少男少女的羞澀感和朦朧美的感覺協(xié)調一致,電視把那份探試、迷戀、純真而流星般閃爍熄滅的空靈情感描畫得楚楚動人。
從至今所看到的電視詩歌散文作品對文學意蘊的表達來看,較為成功的有幾類。一是對文學觸點的電視發(fā)揮(重情),二是對文學內涵的電視挖掘(造型),三是對文學意境的渲染點化(移情)。它們都建立在文學與電視的結合基礎上。
對文學觸點的電視發(fā)揮(重情),是特別顯示電視詩歌散文文學魅力的,文學抒情的情理和敘事類的事理借助電視手段而點化、強化。典型代表如《兒嫌母丑》,片子講述兒子自小到大都受到世俗觀念的影響,屈就對母親外表丑陋的輕視舊俗,不愿讓外人看到自己母親面影,漠視了母親的疼愛,及至在女友面前慌稱她為大嬸。情節(jié)的重心是抓住兒本該不嫌母丑來構思,突出母親的外貌和內心的對比、從而強調常人對人的價值判斷應當棄淺就深的意義。當母親默默承受世人蔑視甚至執(zhí)迷不悟的為嫌棄自己的兒子送上心意之物,卻避免露面時,兒子羞愧難當,他向妻子坦白自己的可恥心理,妻子深深感懷,說出:母親其實是天下最美的母親,此時母親的特寫回望鏡頭一次次閃回出現(xiàn),伴隨著"走過我的母親河"的歌聲,搖曳動情,母子一次次相迎擁抱的慢鏡頭叩動情感的心弦,節(jié)目的高潮激蕩人心。電視把文學的情理表現(xiàn)得傳神之至,閃光點的發(fā)揮的確精彩。
對文學內涵的電視挖掘(造型),更是電視藝術獨特的優(yōu)長。我們在《胡楊祭》的赤陌嶙峋的畫圖中感到肅殺荒漠的可怕,在《梯田,蘑菇房》的整齊山光田園造型中領略到人類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才藝,特別在江蘇臺的《殘荷》中充分領略到藝術造型對文學內涵的美妙展示。殘荷的衰敗凋零,在一般人眼里無甚可觀,人們會欣欣然觀賞滿池的荷花,卻難以認同殘敗的蕭索景象,但文學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詠嘆殘荷的別一番風致,而電視更拓開另一個天地,讓人們賞心悅目。節(jié)目中別致的構圖把殘荷的肢體變成了生命動人的瞬間形態(tài),它的林林總總的各式造型,仿佛是人生的種種姿態(tài),靜默無語的寧靜世界和小鳥躍然而起的劃破畫面,就是心靈的某種驚顫。別具一格的造型使殘荷的殘缺美生動活躍起來,當散文語言揭示殘荷才是結結實實的豐富這一要旨時,節(jié)目的內涵異常鮮躍跳動起來。文學的內涵的確通過電視手段異常微妙的生發(fā)舒展,剔掘入微。
對文學意境的渲染點化(移情),也是電視詩歌散文作品相當普遍的共具特色。在中國藝術的傳統(tǒng)中,我們時常發(fā)現(xiàn)渲染襯托的普遍性,借助其它事物表現(xiàn)主體感情的移情方法,成為中國觀眾特別容易感同身受的情感認同套路。電視的手段是聲畫并舉的,實現(xiàn)藝術表達的技術處理更是豐富多樣,因此在情感渲染上具有突出優(yōu)長。在幾乎所有的作品中,聲畫手段對情感的烘托、導引都起了無法漠視的作用。
比如山東臺的《不沉的船》,描畫一個叫"小不點"的孩子,跟隨母親再嫁來到鄉(xiāng)村經(jīng)歷的頗為苦難的心靈生活。他父母不和,朋友稀少,但當"我"進到他的小屋中時,卻被滿屋的紙折船的陣勢驚呆了,緩緩移動的鏡頭展示出在夕陽夕照的殘陽中,一個內在倔強癡迷少年燃燒的青春火焰。爾后,當母親去世,暴怒的繼父殘酷撕毀滿屋小船后,憂傷的音樂帶來幽藍冷光中的屋外瑟瑟之景,辭別我而去的小不點留下了一只精心折制的小船,在雪色月光中孑然而立,仿佛是孩子哭泣的心曲在低吟。冷光中一束熊熊的火焰映照出小不點的面容,堅定無謂,昂然之氣令人動容。光影鋪就的有聲世界煥發(fā)出多么特異的情感色彩!更多的電視詩歌散文作品調動了多種藝術手段實現(xiàn)自己的表現(xiàn)目的,從字幕、聲音、解說、音樂、畫面等不同方面描情繪景,有虛有實,實景襯意境,詩情加美畫境。因此,看電視詩歌散文成為一種美好的藝術享受。
在藝術日漸被忽略的時潮中,人們心底其實更加渴望藝術甘露的滋養(yǎng),所以,但愿電視上有更多詩與畫的藝術交響!
【電視的散文介紹】相關文章:
電視情緣的散文05-07
電視隨想散文03-27
在記憶的深處的電視散文05-06
終圓電視夢散文03-22
電視人的夢想精選散文11-29
電視劇散文隨筆04-25
在記憶的深處之電視散文05-25
當年我們這樣看電視的散文05-10
淺談文學散文到電視散文的審美空間拓展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