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四月勵志的散文
導語:愛是不一樣的煙火,是暖,是春天,是人間四月天下面是關于四月勵志的散文,歡迎閱讀!
篇一、關于四月勵志的散文
美麗的四月悄然而過,伴著鮮花,伴著春雨,伴著清風。突然想起了一個本該在月初的時候想起的句子:“人間四月天。”——春太美,太短暫,所以也就太怕錯失了。
喜歡四月,因為這是值得回味的季節,是等待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當四月的種子深深埋藏在泥土里的時候,待到來年的四月,我把這些種子找出來,一粒粒的仔細雕琢,仔細的咀嚼,會發現有一種感動依然在內心深處蔓延……
南方的暮春,雖然沒有桃花點綴,但當那杜鵑花漫山遍野開放時,像火焰般燃燒著人間,把所有傷春的情緒都掃除殆盡。唯有那濃得化不開的春意,將我們包圍,讓我們倍感慵懶而舒適。雖然天空沒有留下翅翼的痕跡,但燕子早已經穿過季節的檐下,在潤綠的田野上繁忙;布谷鳥開始把鄉間的午后叫得格外悠遠。一切都讓我們感到萬物萌發,生命盎然,標志著又一個生命的輪回開始。
四月的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芳香、一種似有似無的甜甜滋味。每棵樹、每棵草都有開花的心,精心準備了一年,再三醞釀之后,悄然呈現,讓人驚喜不已。美麗的花朵是獻給自然,表達真誠愛意的禮物,柔美的花瓣、鮮艷的色彩是樹木夢想渴望的表達,在一年之中最美的時刻,舒展所有的渴望,表達所有的喜愛,擁抱空氣,擁抱陽光,和每個人微笑,不知疲倦。
漫步于春歸的小路,看蔥綠的柏樹千萬雙綠色小手帕清風中揮動。那秋日的棕黃、冬日的素凈仿佛都不曾發生過。看嫩綠的銀杏小扇子在風中練習揮動。那曾經金黃的小扇子曾是她昨日的道具,還在那本心愛的書中小憩。
綠色裝點了所有的空間,散發著幽幽綠葉,和春雨一起演奏最美的生命綠色的輕舞曲,悠揚舒緩而又嬌艷欲滴。一個個清脆的音符如山泉動聽清脆,忽而又齊聲歌唱,童音般唱到你心里。又如大合唱般雄渾動聽,所有的小草都長出來了,所有的綠葉都冒出來了。綠色滋潤了雙眼、滋潤著心田,讓所有經歷考驗的心舒暢。
花兒白的,粉紅的,大紅的。紫的,淡黃的,甚至藍色的……都出來了,一個個微笑著,純純的,甜甜的,狡黠的,優雅的……說不盡的贊美,看不盡的燦爛。只能用微笑,用深深的呼吸融合著一切的美麗。多么幸福快樂的日子,有那么多快樂的伙伴一起分享。
四月,春天中的盛季,人間花芳盡,我們久違的心在這個時節被染綠,花的芳香,土的氣味,一次次打開我們醉人的心房!那滾燙的綠意,草青一茬,綠了滿地;花開一次,香了一季!如果我們將視線放在四月的最深處,不是山頭、水間,而是那飄舞的云端,我們就會被眼前的景象所折服,在煙雨紅塵中飛舞的云煙,帶著絲絲眷戀,與點點惆悵,穿越一個時空,能美麗我們的心空,那斑斕的美麗,如詩人的淚水,仿佛又是畫家筆端下的色彩,在紛繁朵朵中驛動成美麗的千古,于是,我們就會慨嘆,四月里千古芬芳的詩篇呀,曾孕育著絕代佳人一樣的風韻,讓我們棲息其中,醉在其里!
四月的天,唱響了春天的心事,喧囂的跌宕,幽靜的山谷,就像那四月天里一望無際的云煙。美麗的愛,在此時澄明見底,動人的情,在此刻純真醉人,我們不回避這樣的事實,愛在輕舞飛揚中依然能像滾燙的綠意一樣潤染著芬芳的斑斕,傾訴著春天戀人般的心事!
一眸千年,一眸萬載,一眸多少美麗,一眸多少眷戀,心與心的相逢,不就是四月里那一樹一樹的花開,一山一山的蔥郁嗎?
我在春天的文字里尋到濃濃的氣息,打開四月的書卷,讀到是一個季節最精彩的文字,我想,我不僅是被這文字打動了,而且身在春天已經被怡人四月感染了,因為有了白居易的一首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人間四月,便不再有暮春的悲情發生。即使繁花落盡,卻又見桃蕾初綻,還是滿目妖嬈的季節。春天的成長,沉淀為一份深深的情愫,然后把所有浪漫與飛揚,轉化為歲月的成熟和厚重。而人生何嘗不是這樣,當我們看慣了花開花落、似水年華的時候,所有的榮華富貴,都會歸于平淡,而我們是否嘗到了人間的真味?
篇二、關于四月勵志的散文
時光飛逝,一切都在變化。流年里的記憶像汁液飽滿的植株,散落一地,肆意生長,占據整個心靈。疼痛卻像海潮,一浪涌過一浪。
夜曉天明,又是一個簡單寂寞的輪回。在輪回里感受昨日的余溫。那些物是人非,就像在聆聽一曲悠然傷感的曲調,倍感凄涼。直到夜深人靜、孤枕難眠時,才黯然發現,又一個日夜在回憶的指縫間蔌然流逝。
似乎誰也曾迷茫,似乎誰也曾彷徨,鞋子忘了原來的方向,偏離了預定的軌道。看那高三學哥學姐們忙碌急匆的身影,他們的腳下是否也曾有過磐如巖山的絆羈?他們的心中是否也曾有過茫然若失的憂郁?而近來早餐店里右手捧粥、左手拿書的情景屢見不鮮。是誰,在荏苒時光中,以綿薄之力換以心慰?
也想不為誰而淚流,最怕夜深人醒后,停止思念,孤單的夜里,唯有自己撫慰自己的憂傷,唯有自己能給自己堅強。一捧清水,澆醒幻想,澆醒朦朧睡意,窗外星光閃耀,明月給大地披上了一件銀裝素裹,仿佛草木也有了生機,閃爍著斑然星光。驀然間,對面舍樓,一個個廓落的窗口中,依稀閃射出簇簇若有若無的微光。即使在深夜中,它也是那般的暗淡。我明白,那是高三學哥們躲避著查寢老師在被窩里挑燈苦讀。屆時,空曠的身體忽然充沛了許多,一股力量由心而發,驅除著深不見底的憂傷,仿若蜻蜓點水般,卻不失刻意的溫暖。
原來星光雖璀璨卻也遙遠,任我們怎樣努力去回憶都只是徒增傷感罷了。而那一簇簇蕭條暗淡的燈光,婉如茫茫大洋中一只明亮的導航燈,讓迷失方向的船兒重新揚起希望的風帆。
十八年的漫漫征程,我們品嘗了太多的辛酸苦澀。學校那“青春無悔”的雕塑赫然鐫刻著曾激勵過千千萬萬進步青年的名言:人最寶貴的生命,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誰說九零后的孩子只知懷傷?誰說九零后的孩子不求上進?他們叛逆的雙眸下同樣隱匿著不屈的意志和高昂的激情。
壹零年高考的鐘聲盛大響起,六月份的盛宴,為他們餞行。那時,又將醉了誰?美了誰?
高二的生活即將結束了。一個月后,人去樓空的高三又將被我們填滿。不由自主回想起初三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家家”,所謂的汗水,所謂的辛酸,被時光定格,在腦海中沉寂。如今,再次被翻閱,經歷了兩年更加繁重、更加辛酸的高中。驀然回首,闌柵那處無憂的童真和青澀的純情都嫣不復存,遺失在不經意間。原來,記憶也為我們拼湊了一場盛宴,一場殘缺的盛宴。
事到如今,傷感回憶亦是徒勞,它再也不能做為生命中的主旋律。老師說:學如,心如平原野馬易放難收!相信這簡單的道理誰也懂,學習如此,生活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對于即將高三的學子來說,所謂的放松就是放縱,輕輕的松懈了一下,也許便是致命的放棄。所以,流年里即將高三的學子們,握好你們生命里的舵,展望前方,在無垠天海中遨游吧。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高二的學子們,請不要再沉默,請勇敢地秀出自己,請盡情的揮灑自己,用汗水去澆灌,用勤勞補拙失,請讓那留白的青春畫卷重新五彩繽紛、流光溢彩吧。青春無悔,莫到明年六月嘆遺憾。寫到這里,我不得不重提起前文說到的那句名言:人最寶貴的生命,當他回憶往事時,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篇三、關于四月勵志的散文
沒有哪一個季節如春季般舒適,也沒有哪一個月份如四月般溫暖,四月的陽光強而不烈,四月的風大而不疾,四月的天空是海一般藍。我愛這迷人的四月。
清明過后,落雨的日子漸漸多了,春雨像花瓣一樣飄飄灑灑,沾在人的臉上帶著絲絲涼意,但并不感覺冷,“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說得一點都不錯,春風化著細雨滋潤著無邊的'新綠。一場春雨過后,空氣無比清鮮,桔樹開了滿樹的白色小花,幾點水滴殘留在嫩黃的花蕊中,閉眼去嗅,芬芳四溢、回味無窮。葡萄架上的葡萄藤長出了片片鮮綠,葉子在風中搖曳,讓人想起了熟在五月的晶瑩透亮的葡萄。
我最愛家鄉武山湖小島上的桃花了,想必此時島上是一片花的海洋了吧。記得前年的四月,我和父親母親還有姐姐一起駕一艘小船,搖著檣櫓在清澈的湖面上劃開波浪向小島駛去。湖面十分平靜,陽光照下來,湖水泛著金光。習習春風在寬闊的水面吹過,波光粼粼,心情無比舒暢。登島后,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蓬勃的粉紅色,桃花遍地盛開,一棵棵桃樹環島排列成勻稱的橢圓型,從低到高,拾級而上,桃花映紅面龐,桃色撞擊心扉。轉眼兩年過去了,由于工作繁忙,今年的四月是無法陪他們再去登小島了,我想他們肯定已經相邀去賞桃花了吧。我忽然想起唐代詩人崔護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我當然不會把自己比作詩中的那位美麗女子,只是少了我,父母在賞桃花的時候會不會覺得缺了點什么?
在四月的天空中,風箏像南歸的大雁一陣陣。手拽絲線的少年在草地上奔跑著,你追我趕,都在使勁地提拉著風箏,抬頭望天空,看風箏飛得有多高,望著望著就笑了,風箏已經飛入云朵里了。笛聲悠揚,環顧四周,原來在那棵垂柳的懷抱中。一位年輕的小伙子坐在草地上,背靠著柳樹,橫笛在他口中吹響,春天在他的樂曲聲中歌唱。
最美不過春天,最好不過四月,四月是澄清的眼睛,四月是開放的心扉,四月是花的微笑,四月是水的柔情。林徽因在志摩罹難之后寫了一首悼念他的詩,詩的結尾寫道: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篇四、關于四月勵志的散文
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題記
所謂偶像,就是自己所崇拜和想要成為的人。小時候,我的崇拜的是周杰倫,后來,我崇拜的是魯迅。可是,我卻從未有努力想要變成他們的念頭,直到我遇到了林徽因。許多人談起林徽因,總是褒貶不一,而我看到的,只是那個寫下《你是人間四月天》的爛漫女子。初次閱讀,這一首詩就這么猝不及防的闖入我的心房,駐扎在我心底最溫暖最柔軟所在。于是,我開始了解這位江南才女,了解的越多,我就越仰慕她,后來,我決心要努力成為那樣一位溫柔而又聰慧的女子。
一百多年前(1904),在一個蓮花盛開的季節,林徽因降生于杭州。林徽因出生于官宦世家,她身上沿襲了他們儒雅優秀的血統,所以擁有了不凡的才情。一年春天,林長民赴英,年僅十六的林徽因隨父去英國讀書。隨后,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圣瑪麗學院學習,并經常加入父親的應酬,結識許多著名史家學者,為后來的文字創作奠定基礎。那年九月,年輕才子徐志摩赴英拜訪林長民,并結識了讓他愛慕終生的美女才女。可惜當時他們之間隔著太多,比如徐志摩的孩子以及婚約,徽因父親與梁啟超的口頭之約(將徽因許配給梁思成)。于是,徐寫下《再別康橋》紀念這段不歡而散卻又美好的感情。后來,與林徽因攜手天涯的是建筑學家梁思成,他們兩人相互提攜,為建筑事業做出巨大的努力和不朽的貢獻。她和梁思成一道,最早對中國古建筑進行發現考察,發現了包括唐代建筑五臺山佛光寺等古建筑,還對應縣木塔等進行了考察測量。他們還一同籌建中國最早建筑學系,不計名利,默默為清華建筑系建立做出巨大貢獻。她還參與設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并抱病設計和繪圖,為搶救景泰藍工藝做出巨大貢獻。后來出現的金岳霖,雖與梁思成夫婦一生為摯友,卻一直深愛林徽因,并為其終身不娶。在1955年,這位傳奇女子離世,死在摯愛了一生的人間四月天。
我崇拜的是林徽因安然素雅的性情,我渴望的也是那樣恬然自安的自己。無論她這一生愛過多少人,犯過多少錯,看過多少云卷云舒和潮起潮落,她永遠是一杯清茶,那淡雅的芬芳在我心中久久的縈繞,讓我回味無窮。我想,不一定是烈酒才能醉人,有時候,一份清淡更讓人魂牽夢縈。說起林徽因和徐志摩的康橋之戀,我很遺憾卻又更為敬佩林徽因。她在不滿18歲時,就可以如此坦然地面對離別,我想,她不僅是淡然的女子,更是一個冷靜且知道自己所求的女子。我想很多女子都曾擁有過這份優雅和恬淡,只是物是人非過后,一切美好幾乎都被世上的苦難消磨殆盡。我在努力,在努力將自己雕琢成那樣的令人欣賞的似水女子,也將會努力保持初心,似林徽因。
我欽佩的不僅是林徽因的恬淡性情,還有她對事業的熱愛和堅韌。林徽因之所以熱愛建筑事業,是因為她對古建筑的鐘情,就好像她和文字的情結。那些年來,她攜一身病骨跟隨梁思成奔走于各個城市,日以繼日地鉆研古建筑學術,嘗盡風霜,從不后悔。后來臥病整整四年,她依然堅持著為建筑事業做貢獻,為文學事業做貢獻。病中的她與丈夫一同編寫《中國建筑史》,并偶爾寫寫詩來調節心情。她不同于其他才女之處,是無論她在何時何地都不會用大量的悲傷文字來渲染其心境。一如《你是人間四月天》,三十歲的她經歷了人生的變遷,已經嫁為人婦,成了人母,卻依然能寫出這樣輕靈柔美的文字,如同豆蔻年華的少女。她在我的心中,猶如一朵白蓮,如夢似幻,那么鮮妍,那么娉婷,那么賞心悅目。
在我最少女的時代,林徽因用她輕靈的文字,教會我做夢,教會我記住花的香、葉的綠,以及生活的態度。她是愛,是暖,是希望,是人間四月天。無論歲月如何轉變,她永遠活在人間四月,有著不會老去的容顏。她走過的地方,有一樹一樹的花開,她呢喃的梁間,還留著余溫猶存的夢。我的偶像——林徽因,我喜歡她溫暖人心的文字,喜歡她傳奇卻又恬淡的一生。我在努力將自己蛻變成一只名叫林徽因的蝴蝶,在陽光的照耀下翩翩起舞,飛向我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