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選擇散文筆記
本書應該屬于經濟學和政治學的通俗讀物,本書主要以六七十年代美國的情況為對討論的焦點,運用大量的例子,通俗易懂的語句,力圖說服人們更加自由而不是嚴厲的管制更適合于經濟。作者是“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物。
內容概要
導言
美國的奇跡歸因于1776年面世的兩套思想觀念:《國富論》中分析了“市場機制如何能夠把追求各自目標的個人自由,同提供衣食住行等經濟生產活動中所需的合作和協作結合起來。”《獨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然而從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開始,美國政府的權力不斷擴張,在作者寫這本書的時代,作者說“值得慶幸的是,潮流在轉變。”
第一章市場的力量
以蘇聯為例說明完全取消市場付出的代價;引用鉛筆的故事講述亞當斯密200年前闡明的市場的力量;在交易中引入價格體系機制,價格體系起到三個作用即傳遞信息、激勵、收入分配;價格可以反映供求狀況等,價格可以促使供求雙方根據供求情況變化做出反應,“每個人所擁有各種資源數量之多寡,部分是運氣使然,部分是我們自己或他人選擇的結果;以語言、科學發現、音樂類比說明經濟體制是慢慢演化發展起來的,是無計劃性的。接下來討論政府的作用,亞當斯密提出政府的三項義務:保護社會中的個體免受來自外部的侵犯、保護社會中的個體免受來自內部其他成員的強制、建設并維持公共事業和設施。另有作者補充的第四項義務:為那些我們認為其無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社會成員提供保護。作者從現實中的政府的情況政府的行為應該適當而不是過分自由或者過分限制。
第二章管制的專橫
從國際貿易的角度通過對各個例子的分析駁斥了流行的幾個主要觀點,說明了在國際貿易領域增大經濟自由對各方是更有益的。講解了實行自由貿易的經濟和政治上的理由。以柏林墻兩邊的德國、日本和印度的`對比、及其他國家為例對比了實行計劃經濟和更自由的經濟政策兩者取得的成績,從而說服人們經濟自由的重要性。接著對經濟自由與人類自由的定義進行解釋。最后提出自由是相對的,然而,先進迫切需要的是接觸限制。
第三章危機的剖析
講述了美國為應對經濟危機成立的聯邦儲備系統來龍去脈,并主要以其在1929經濟危機中的失敗根源說明了政府對金融系統的管制部門的失職引起的悲劇。抨擊了聯邦儲備系統的存在。
第四章從搖籃到墳墓
講述了羅斯福新政的失敗及自羅斯福開始福利事業方面的情況。講述福利國家的出現和結局。說明社會保險、政府補貼、住房補助、醫療照顧等福利措施將要或已經面臨的尷尬,從而闡明了福利國家的謬誤。然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解決問題的結局措施并分析了哪些政治上可行。
第五章天生平等
討論了機會均等和結果均等這兩種對平等思想的理解,及結果平等思想的處境。說明了這種平等措施產生的不良后果。作者于是表達了對機會均等思想的認可。作者認為一個社會把結果均等放在自由之上,用強力達到平等而毀掉了自由,而最終這種強力是落在了用他來增進自身利益的人身上了。將自由放在首位的話最終將收獲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平等。
第六章學校的問題在哪里
美國的初等和中等教育幾乎都是公立學校,只有少數私立學校是教會學校。導致了教育資源的不平均分配,教育質量很差。想上私立學校的話相當于交兩次學費。接著談到政府對一些私立學校的扼殺。作者介紹未解決公立學校質量差的問題而想出的教育券計劃,詳細說明了其可行性。以及對幾種主要可能帶來問題的解答以解除讀者的顧慮。然后是該計劃存在的政治障礙。高等教育又有其他問題,公立大學質量差費用較低,于是輟學率高。私立大學質量高但是費用也高。作者于是又提出了針對高等教育的解決辦法。
第七章誰保護消費者
政府本來為保護消費者權益而設立的眾多部門結果貌似都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大的傷害?作者以州際商務委員會、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環境保護局、能源部為例進行批判。然后討論沒有這些阻礙的市場會是什么情況。看來還是給消費者自由選擇的權力比較好。
第八章誰保護工人
工會理應是保護廣大工人的利益的,但是在作者的分析中,工會實際上只是少數人的利益維護者,工會的存在反而犧牲了大部分會員的利益,工會實際上起到了壟斷的作用,不利于自由市場,使得一些活動的成本升高。使得在美國做很多事情都需要找多人分工合作。工會和政府對一部分工人有著保護方案,但是有兩種工人得不到任何人的保護:只有一個可能雇主和沒有任何雇主的人。當自由市場存在時餡餅擴大了。
第九章通貨膨脹的醫治
在作者看來通貨膨脹歸根結底是政府過度增加貨幣造成的。數據顯示消費品物價指數與每一單位貨幣量有非常緊密的正相關關系。美國政府過度增加貨幣主要有三個原因:政府的開支迅速增加、政府的充分就業政策、聯邦儲備系統執行的錯誤政策。政府從通貨膨脹中得到了大量的收入。作者通過醫學的例子類比治療通貨膨脹,以日本70年代的通脹狀況來證明。
第十章潮流在轉變
現在思潮已經慢慢傾向于限制政府的權力。我們可以通過限制稅收和政府開支、對一些法律進行修正來實現。
全書整體
作者在全書中用了大量的例子說服讀者美國在經濟上需要更多地自由,正是越來越多的管制使得美國的各個領域一團糟。作者在各個相關方面探討了主要的流行想法及解決問題的方案。本書的觀點與《富裕社會》中的相關內容存在較大差異。
讀本書給人的感覺貌似六七十年代的美國與現今的中國面臨的狀況有些相似,兩者都面臨的嚴重的政府管制,政府的權力過于龐大。
書中表達了不少政治思想,同時介紹了美國的政治情況,說明了為什么明顯對社會不利政府卻不作出改變的政治原因。
細節收獲
1、印度民主了半個世紀,可是社會卻沒有良好的發展。作者在書中有所講述,從印度的情況,我得出:印度沒有真正運用好民主,雖然有民主的形式,卻沒有民主的觀念,政府權力過大,對市場的管制過于嚴厲,于是就失去了民主應該發揮的效果。
2、作者關于福利的章節正確與否值得思考。作者對福利制度做了無情的批判,但是作者的解決方案要求退休的人應該自己規劃自己的生活,我懷疑這個想法的可操作性。
3、工會實際上只是對一部分成員起到保護的作用。還是要有一部分人作為犧牲品。工會對利益的過分爭取形成行業壟斷使得很多事情麻煩化。如安裝一顆電燈泡都需要好幾個人一起做。醫療行業原來在很早成立了工會。
問題
1、作者對通貨膨脹的處理方法值得商討。之前寫《貧窮的終結》的作者不是有一套休克療法嗎?在《富裕社會》中加爾布雷斯也對通貨膨脹問題進行了討論,三者各有不同。
2、作者認為應該放開對市場的眾多限制,對于食品藥品安全作者的想法是在放開監管后讓消費者試錯,這一點是否存在問題呢?監管的尺度問題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梁木生老師點評:
市場經濟就是分工與交換的經濟,而分工也好,交換也罷都應該通過市場自由決定,這是最理想的市場經濟,也是效率最高的市場經濟。但是,這樣的市場經濟需要幾個前提性條件,一是社會的資源能夠無限供給,二是市場主體都是為了利益最大化而奮斗(例如不懶惰),三是都是非常理性的勞動者(例如不坑蒙拐騙),四是都有能力通過市場勞動并養活自己,五是各自勞動能力具備的保障是一樣的。這樣的市場經濟存在嗎?即使如此,最能滿足這一條件的也就是美國的市場經濟,因此美國的市場經濟是政府干預最少的,也是通過市場經濟取得最成功的,舍此找不到另外的。于是,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于一個國家而言,也只有美國最有實施的條件,其他國家政府的作用只好遠遠大于美國的。問題是,一旦政府介入達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就值得研究了,這就是美國以外特別是非西方國家的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發揮程度不同作用的理由了,日本、德國的政府作用是一類,印度、巴西是另一類,蘇聯、中國則是最極端的一類了。
最后,全面干預的全失敗了,部分干預的成功了,完全不干預的大量國家卻失敗了(書中并沒有提供這樣的案例,所以你不知道,主要在拉美,還有非洲一些)。因此,這類書完全以美國為參照強調市場經濟盡可能自由,并且以美國一些干預因素的出現帶來的副作用論證自由應該進一步擴大,那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假如沒有這些,例如工會、福利、公立中小學,美國的基礎教育、工人的狀況如何,那就是另一個大蕭條了。有了這些就沒有了大蕭條,作者也許只看到這這一制度的問題,沒有看到失去這些限制自由的制度后會出現更大的問題。
你也看到了作者論證的局限,但你要知道他為什么這樣論證,有了這點認識,在看待作者分析的局限就更為清楚了。
【自由選擇散文筆記】相關文章:
北京筆記散文03-31
死亡筆記散文03-31
青春筆記散文03-31
冬夜筆記散文04-01
筆記散文欣賞03-30
你是筆記散文03-30
筆記生活散文04-18
文字筆記散文05-24
做夢筆記散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