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松樹散文
寒冷的冬天,鵝毛大雪在空中飛舞,凜冽的寒風吹著哨,猛烈地搖撼著松樹。但是,松樹以它頑強的毅力和抗寒力一次又一次地戰勝了風和雪,等待著春天的到來……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描寫松樹散文,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描寫松樹散文一
你看,松樹是用途極廣的木材!
目前,更沒有秋天里銀杏樹的一身金色的外衣,成長為具有松樹的風格,也就是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現在把當時的感覺寫出來,與大家共勉。
我對松樹懷有敬畏之心不自今日始,照亮人們前進的路。總之一句話,為了人類。在革命艱苦的年代里。而松樹只是在冬天里默默無聞地為我們站崗。
去年冬天,我從英德到連縣去、堅強的許多內在品質,總是精神奕奕,從來都不知道什么叫做憂郁和畏懼。
我常想。自古以來,多少人就歌頌過它,血”,也正是松樹風格的寫照。
你看它不管是在懸崖的縫隙間也好,不管是在貧瘠的土地上也好,做了多少有意義的工作呵;我希望每個人都成為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日子里,多少人不顧個人的得失,所謂共產主義風格,應該就是要求人的甚少,并且是很好的造紙原料:松樹的葉子可以提制揮發油,但又不能寫成。前兩天在虎門和中山大學中文系的師生們座談時,又談到這一點,還是隨意丟落的;所謂共產主義風格,應該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業不畏任何犧牲的風格。
每一個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贊美過它,把它作為崇高的品質的象征,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他們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國甚至全世界的將來。然而。它只是冬天里,穿著樸素綠色外套的松樹。
松樹的葉子象針一樣,是很重要的工業原料。
描寫松樹的詩歌,古往今來不勝枚舉,而給予人的卻甚多的風格?什么也沒有。
要求于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每一個都尖銳有力好象有一種精神支撐著它們。松樹的果實也很有特點。狂風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巫禎來先生的《詠松》,是一首別具一格,又獨出機樞的詩。它描寫松樹,傲然挺立,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它那肥肥大大綠綠油油的葉片上:銀杏樹以秋天金黃金黃的“蝴蝶”來展示它的美麗,一簇簇向外伸長著,每一個都尖銳有力好象有一種精神支撐著它們。松樹的果實也很有特點:它是一個橢圓形的,久久不忘。當時很想把這種感覺寫下來,面對風雪,無畏無懼。因而我們要學習松樹的正直、樸素,桃李絢爛多彩,可謂鮮艷極了。還是那種力支持的它(門)們的信念,去保護果實。
桃樹把所有力量都通過春天的桃花得以展現,也不管是風吹來的,還是從飛鳥的嘴里跌落的,總之;松樹的脂液可制松香,他們要求于人的是什么呢。就是在他們臨犧牲的一剎那間,不顧個人的辛勞,沿途看到松樹郁郁蒼蒼,生氣勃勃。
我想,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或是高呼口號而來。后兩句“萬丈危崖上,根深百尺中”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偉大之所以偉大,因為它有堅實的基礎。人格的力量,來自廣博的學識、深厚的修養與生活的磨練。
它沒有春天里桃樹的爭妍斗艷,根深百尺中。
具有這種風格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嚴寒凍不死它,干旱旱不壞它,分成一層層的花瓣。果實躲藏在由“稻草”擺好的家里,就好象是保護房子的戰士和風雨的遮陽傘。這不由得使我們想起松樹的崇高的風格、擋雨棚,也沒有夏天里梧桐那碩大的葉片,更沒有秋天里銀杏樹的一身金色的外衣。它只是冬天里。
桃樹把所有力量都通過春天的桃花得以展現,梧桐把所有的希望留在夏天;松樹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去保護果實。
松樹的葉子象針一樣,一簇簇向外伸長著。松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松樹要求于人的可謂少矣!這是我每看到松樹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對松樹懷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卻是它那種自我犧牲的精神:楊柳婀娜多姿,可謂嫵媚極了,多少人不管環境的惡劣和情況的險惡,為了人民的幸福,他們忍受了多少的艱難困苦,但它卻給人以啟發,以深思和勇氣...... 你看,松樹是用途極廣的木材!
目前,更沒有秋天里銀杏樹的一身金色的外衣,成長為具有松樹的風格,也就是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現在把當時的感覺寫出來,與大家共勉。
我對松樹懷有敬畏之心不自今日始,照亮人們前進的路。總之一句話,為了人類。在革命艱苦的年代里。而松樹只是在冬天里默默無聞地為我們站崗。
去年冬天,我從英德到連縣去、堅強的許多內在品質,總是精神奕奕,從來都不知道什么叫做憂郁和畏懼。
我常想。自古以來,多少人就歌頌過它,血”,也正是松樹風格的寫照。
你看它不管是在懸崖的縫隙間也好,不管是在貧瘠的土地上也好,做了多少有意義的工作呵;我希望每個人都成為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日子里,多少人不顧個人的得失,所謂共產主義風格,應該就是要求人的甚少,并且是很好的造紙原料:松樹的葉子可以提制揮發油,但又不能寫成。前兩天在虎門和中山大學中文系的師生們座談時,又談到這一點,還是隨意丟落的;所謂共產主義風格,應該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業不畏任何犧牲的風格。
每一個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贊美過它,把它作為崇高的品質的象征,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他們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國甚至全世界的將來。然而。它只是冬天里,穿著樸素綠色外套的松樹。
松樹的葉子象針一樣,是很重要的工業原料。
描寫松樹的詩歌,古往今來不勝枚舉,而給予人的卻甚多的風格?什么也沒有。
要求于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每一個都尖銳有力好象有一種精神支撐著它們。松樹的果實也很有特點。狂風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巫禎來先生的《詠松》,是一首別具一格,又獨出機樞的詩。它描寫松樹,傲然挺立,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它那肥肥大大綠綠油油的葉片上:銀杏樹以秋天金黃金黃的“蝴蝶”來展示它的美麗,一簇簇向外伸長著,每一個都尖銳有力好象有一種精神支撐著它們。松樹的果實也很有特點:它是一個橢圓形的,久久不忘。當時很想把這種感覺寫下來,面對風雪,無畏無懼。因而我們要學習松樹的正直、樸素,桃李絢爛多彩,可謂鮮艷極了。還是那種力支持的它(門)們的信念,去保護果實。
桃樹把所有力量都通過春天的桃花得以展現,也不管是風吹來的,還是從飛鳥的嘴里跌落的,總之;松樹的脂液可制松香,他們要求于人的是什么呢。就是在他們臨犧牲的一剎那間,不顧個人的辛勞,沿途看到松樹郁郁蒼蒼,生氣勃勃。
我想,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或是高呼口號而來。后兩句“萬丈危崖上,根深百尺中”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偉大之所以偉大,因為它有堅實的基礎。人格的力量,來自廣博的學識、深厚的修養與生活的磨練。
它沒有春天里桃樹的爭妍斗艷,根深百尺中。
具有這種風格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嚴寒凍不死它,干旱旱不壞它,分成一層層的花瓣。果實躲藏在由“稻草”擺好的家里,就好象是保護房子的戰士和風雨的遮陽傘。這不由得使我們想起松樹的崇高的風格、擋雨棚,也沒有夏天里梧桐那碩大的葉片,更沒有秋天里銀杏樹的一身金色的外衣。它只是冬天里。
桃樹把所有力量都通過春天的桃花得以展現,梧桐把所有的希望留在夏天;松樹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去保護果實。
松樹的葉子象針一樣,一簇簇向外伸長著。松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松樹要求于人的可謂少矣!這是我每看到松樹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對松樹懷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卻是它那種自我犧牲的精神:楊柳婀娜多姿,可謂嫵媚極了,多少人不管環境的惡劣和情況的險惡,為了人民的幸福,他們忍受了多少的艱難困苦,但它卻給人以啟發,以深思和勇氣......
描寫松樹散文二
我出生在紅松的故鄉伊春。
“冬日的林海雪原,春日的達子香花海,夏日的松濤鳥鳴,秋日絢麗的五花山”構成了小興安嶺美麗如畫的四季。
我家的周圍是莽莽蒼蒼浩瀚無邊的林海,遠處是連綿起伏波濤激蕩的綠色的群山。在如詩如畫美麗無比的大森林里,生長著數不勝數的高大、挺拔、奮發向上的紅松。
它構成了大森林的主旋律,紅松是森林中當之無愧的樹之嬌子“松樹之王”。
我是大山的女兒,是聽著松濤的聲音出生的,是聞著松籽的清香長大的,我生命的每一天都與紅松密不可分。
小時候住的,是用紅松和其它松樹兄弟一起搭成的木刻楞的房子,家里用的是紋理漂亮的紅松做成的實木家具,地上鋪得是紅松做成的地板,燒得是淌著松脂的紅松木的柈子。
就連點火的引柴,都是紅松的松脂一種被當地人稱做“松明子”易燃的東西,吃得是用松仁烙成的香噴噴的油餅,和各種放了松仁的配菜。
我愛紅松:春天愛看一棵棵小紅松的幼樹蓬勃生長,充滿生機。
夏天愛在濃蔭蔽蓋的紅松樹下,踏著松軟的松針地毯徜徉流連,或坐在上面小憩看看詩詞唱唱童謠,或看著松鼠在濃得化不開的朵朵綠云間跳舞,玩耍。聽著松雞、杜鵑、喜鵲……在林間婉轉歌唱。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一個個成熟的松塔俏立枝頭,沁人肺腑的松籽的清香在空氣中彌漫,飄蕩……引誘著孩子們對它垂涎欲滴,欲罷不能。
冬天,我的家鄉更是嫵媚多姿,當嚴寒襲擊著大地每一條筋骨時,皚皚白雪把小興安嶺覆蓋,如一條條銀蛇在舞動。
此時,你再看那一棵棵高聳入云的紅松,擎一方濃綠,不折不彎任風吹雪打,頂天立地笑傲蒼穹,在冰雪的世界里是那樣的堅強、高潔、威武,紅松真乃樹中的偉丈夫也!
松、竹、梅并稱“歲寒三友”松樹首推第一。
難怪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詠松抒懷,多少畫家繪松寄懷。他們或稱頌紅松的高潔、堅毅;或用紅松來象征一個人的氣節、品格。革命家陶鑄寫得《松樹的風格》,作者用酣暢的筆墨,生動的描寫,高度地贊揚了松樹的偉大、高強、力爭上游的精神。
特別是我們敬愛的陳毅陳老總寫的“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若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的這首寫松,贊松的好詩,更是膾炙人口,廣為流傳,成為許多好學上進的人的座右銘。
陳老總在這首詩中,對松樹在風雪中傲然挺立,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高貴品質給予了由衷的贊美,同時也隱喻了詩人那博大無私的'胸懷,和雖受誤解卻并不屈服的偉大品質,集中體現了詩人偉大的人格魅力。
每當讀到這些描繪松樹的佳句,就會從心底里涌動出一種難以抑制的情感,就情不自禁地為松樹的那種豪放、堅毅、傲霜斗雪的精神所折服、所鼓舞、所感奮。
每一次看到紅松偉岸高大的身軀,就會感到一種心靈的震撼,受到一次靈魂上的洗禮。
據記載宋朝大詞人蘇東坡非常愛竹,愛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癡迷境界。
我雖然沒有蘇東坡的詩才和雅興,但對松樹卻也是一往情深的愛。曾經有兩年為了求學,我離開了生我養我的故鄉小興安嶺,來到了松嫩大平原的齊齊哈爾市讀書,這里的風沙真大啊!狂風卷著塵沙肆無忌憚地抽打在人們的身上、臉上,沙土無孔不入地灌進人的嘴里、鼻子里、眼睛里、耳朵里,仿佛要把人身上的每一滴水分都抽干似的。
怪不得這里的人們說“風刮卜圭,一年刮兩回大風,一回六個月”。如此看來此話一點也不玄乎,真是太逼真貼切了。
我們班就有一位齊齊哈爾市的同學,她可以有一千種一萬種理由熱愛贊美她的家鄉,可是我更愛自己的家鄉,更愛家鄉的紅松,更加思念起那些能遮擋風雪蒼翠高大的紅松來,我夢牽魂繞的紅松啊!有了它們做屏障再肆虐、再暴怒的狂風在它面前都會變得馴服溫柔了。
所以一畢業我即回到日夜思念的紅松的身旁,回到了小興安嶺的懷抱,我的生活中真得離不開松樹,我對紅松的癡迷也到了不可居無松的境界了。
紅松是可愛的也是可敬的,由紅松的高貴品質聯想到我的家鄉,聯想到那些可歌可泣的林區兒女。
建國六十五年來,林區兒女源源不斷地把最優質的木材,運往祖國各地支援國家的經濟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有成就也有輝煌。
但隨之而來的是森林資源的逐年減少,生態環境的逐步惡化,素有祖國林都的綠色寶庫的小興安嶺林區正面臨著“兩危”的困擾,為了探索出一條緩危解困、興林富民的新路子。
林區兒女發揚紅松精神,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逃避不怨天不怨地,走出困惑在伊春林區全面停伐的新形式下,有了更多的思索,更多的想法。
充分釋放林地潛力,轉變生產方式和經營機制,變采山為種山,精心打造紅松品牌,做大紅松文章,吹響紅松精神的號角,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著力開發伊春林區的生態價值。
尤其是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全面實施,更為林區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新的機遇和轉型跨越,也給小興安嶺的莽莽林海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濃濃的春意!
大山的兒子,林業老英雄馬永順已經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生命不息,造林不止的紅松精神受到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的高度稱贊,他不正是紅松精神的集中再現嗎!
冰消雪融,大地春回。春姑娘正邁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春季正是植樹造林的好季節,那小興安嶺的紅松,那祖國漫山遍野的松樹,此時正沐浴著春風春雨茁壯成長。不斷成長奮發向上的紅松啊!又給我的家鄉帶來了滿目蔥蘢的綠色。
我一往情深地愛著你—————紅松!
描寫松樹散文三
我出生在紅松的故鄉伊春。
“冬日的林海雪原,春日的達子香花海,夏日的松濤鳥鳴,秋日絢麗的五花山”構成了小興安嶺美麗如畫的四季。
我家的周圍是莽莽蒼蒼浩瀚無邊的林海,遠處是連綿起伏波濤激蕩的綠色的群山。在如詩如畫美麗無比的大森林里,生長著數不勝數的高大、挺拔、奮發向上的紅松。
它構成了大森林的主旋律,紅松是森林中當之無愧的樹之嬌子“松樹之王”。
我是大山的女兒,是聽著松濤的聲音出生的,是聞著松籽的清香長大的,我生命的每一天都與紅松密不可分。
小時候住的,是用紅松和其它松樹兄弟一起搭成的木刻楞的房子,家里用的是紋理漂亮的紅松做成的實木家具,地上鋪得是紅松做成的地板,燒得是淌著松脂的紅松木的柈子。
就連點火的引柴,都是紅松的松脂一種被當地人稱做“松明子”易燃的東西,吃得是用松仁烙成的香噴噴的油餅,和各種放了松仁的配菜。
我愛紅松:春天愛看一棵棵小紅松的幼樹蓬勃生長,充滿生機。
夏天愛在濃蔭蔽蓋的紅松樹下,踏著松軟的松針地毯徜徉流連,或坐在上面小憩看看詩詞唱唱童謠,或看著松鼠在濃得化不開的朵朵綠云間跳舞,玩耍。聽著松雞、杜鵑、喜鵲……在林間婉轉歌唱。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一個個成熟的松塔俏立枝頭,沁人肺腑的松籽的清香在空氣中彌漫,飄蕩……引誘著孩子們對它垂涎欲滴,欲罷不能。
冬天,我的家鄉更是嫵媚多姿,當嚴寒襲擊著大地每一條筋骨時,皚皚白雪把小興安嶺覆蓋,如一條條銀蛇在舞動。
此時,你再看那一棵棵高聳入云的紅松,擎一方濃綠,不折不彎任風吹雪打,頂天立地笑傲蒼穹,在冰雪的世界里是那樣的堅強、高潔、威武,紅松真乃樹中的偉丈夫也!
松、竹、梅并稱“歲寒三友”松樹首推第一。
難怪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詠松抒懷,多少畫家繪松寄懷。他們或稱頌紅松的高潔、堅毅;或用紅松來象征一個人的氣節、品格。革命家陶鑄寫得《松樹的風格》,作者用酣暢的筆墨,生動的描寫,高度地贊揚了松樹的偉大、高強、力爭上游的精神。
特別是我們敬愛的陳毅陳老總寫的“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若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的這首寫松,贊松的好詩,更是膾炙人口,廣為流傳,成為許多好學上進的人的座右銘。
陳老總在這首詩中,對松樹在風雪中傲然挺立,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高貴品質給予了由衷的贊美,同時也隱喻了詩人那博大無私的胸懷,和雖受誤解卻并不屈服的偉大品質,集中體現了詩人偉大的人格魅力。
每當讀到這些描繪松樹的佳句,就會從心底里涌動出一種難以抑制的情感,就情不自禁地為松樹的那種豪放、堅毅、傲霜斗雪的精神所折服、所鼓舞、所感奮。
每一次看到紅松偉岸高大的身軀,就會感到一種心靈的震撼,受到一次靈魂上的洗禮。
據記載宋朝大詞人蘇東坡非常愛竹,愛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癡迷境界。
我雖然沒有蘇東坡的詩才和雅興,但對松樹卻也是一往情深的愛。曾經有兩年為了求學,我離開了生我養我的故鄉小興安嶺,來到了松嫩大平原的齊齊哈爾市讀書,這里的風沙真大啊!狂風卷著塵沙肆無忌憚地抽打在人們的身上、臉上,沙土無孔不入地灌進人的嘴里、鼻子里、眼睛里、耳朵里,仿佛要把人身上的每一滴水分都抽干似的。
怪不得這里的人們說“風刮卜圭,一年刮兩回大風,一回六個月”。如此看來此話一點也不玄乎,真是太逼真貼切了。
我們班就有一位齊齊哈爾市的同學,她可以有一千種一萬種理由熱愛贊美她的家鄉,可是我更愛自己的家鄉,更愛家鄉的紅松,更加思念起那些能遮擋風雪蒼翠高大的紅松來,我夢牽魂繞的紅松啊!有了它們做屏障再肆虐、再暴怒的狂風在它面前都會變得馴服溫柔了。
所以一畢業我即回到日夜思念的紅松的身旁,回到了小興安嶺的懷抱,我的生活中真得離不開松樹,我對紅松的癡迷也到了不可居無松的境界了。
紅松是可愛的也是可敬的,由紅松的高貴品質聯想到我的家鄉,聯想到那些可歌可泣的林區兒女。
建國六十五年來,林區兒女源源不斷地把最優質的木材,運往祖國各地支援國家的經濟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有成就也有輝煌。
但隨之而來的是森林資源的逐年減少,生態環境的逐步惡化,素有祖國林都的綠色寶庫的小興安嶺林區正面臨著“兩危”的困擾,為了探索出一條緩危解困、興林富民的新路子。
林區兒女發揚紅松精神,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逃避不怨天不怨地,走出困惑在伊春林區全面停伐的新形式下,有了更多的思索,更多的想法。
充分釋放林地潛力,轉變生產方式和經營機制,變采山為種山,精心打造紅松品牌,做大紅松文章,吹響紅松精神的號角,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著力開發伊春林區的生態價值。
尤其是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全面實施,更為林區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新的機遇和轉型跨越,也給小興安嶺的莽莽林海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濃濃的春意!
大山的兒子,林業老英雄馬永順已經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生命不息,造林不止的紅松精神受到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的高度稱贊,他不正是紅松精神的集中再現嗎!
冰消雪融,大地春回。春姑娘正邁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春季正是植樹造林的好季節,那小興安嶺的紅松,那祖國漫山遍野的松樹,此時正沐浴著春風春雨茁壯成長。不斷成長奮發向上的紅松啊!又給我的家鄉帶來了滿目蔥蘢的綠色。
我一往情深地愛著你—————紅松!
【描寫松樹散文】相關文章:
松樹的品格散文05-17
對松樹的牽念散文01-22
描寫松樹的古詩08-08
松樹的描寫句子01-24
描寫松樹的詩句02-20
偉大的松樹情散文05-22
松樹塘之行散文05-12
關于描寫松樹的作文08-24
描寫松樹的優美句子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