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節的優秀散文
春節將至,你又有什么思緒想要跟大家分享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有關春節的優秀散文,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有關春節的優秀散文【1】
春節又稱大年初一,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在那天,人們載歌載舞,盡情歡呼,什么 耍龍燈.扭秧歌.放鞭炮等等等等,好不熱鬧。
節前
春節這股暖風即將吹來,這時家家戶戶都搞起了“裝修運動”。所謂“裝修運動”不過是把家里打扮一下,好迎接春節。啊!還聽不懂?“裝修運動”就是貼春聯.福字.門神等。看著鄰居家“裝修”得花花綠綠,我們家不甘示弱,也開始了“裝修”。可是老天卻非要和我們作對,他派“風老大”來到亂。一會兒他來“偷”對聯;一會兒“拿”塵土“襲擊”我們;一會兒她又來“捉”橫披······幾經周折,“裝修運動”走算是結束了。走進我家一看,大腦里的詞語都凈化了,只剩下一個字:紅。
節時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我被一陣陣莫名奇妙的聲音驚醒了,開始我還以為是鬧鐘,心想:“今天怎么試這鈴!”睜眼才反應過來,今天是春節,那聲音是煙花爆竹聲。
吃完早飯,我和弟弟就迫不及待的起程了。去干什么?當然是去拜年了!說一句辭舊迎新的吉利話,還會有不小的“收獲”呢!“我長大了,壓歲錢不要了!”見一位阿姨要給我錢,我連忙表示不要了。哪知他卻說:“長大啦?好呀!再來10元!”春節這天,家家戶戶披紅掛綠;“噼哩啪啦,噼哩啪啦”煙花爆竹聲不斷;節目也開始啦!今天的空氣中除了節味兒,就是年味兒!
節后
春節這股暖風來得快,走得也快。春節雖然已過,但余波仍然存在。節時的那股年味還未散盡,但新的太陽已經升起,面對我們的是新的一天。
春節,它讓我知道了自己又長了一歲,責任又多了一成。新年新氣象;新年新挑戰;希望在牛年里我會“更牛”
有關春節的優秀散文【2】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同一個節日,希望就在前方!
——題記
在那遙遠的東方,生活著一大群龍的傳人。他們是炎黃子孫,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在那土地上繁衍后代,帶給中國一個又一個希望。
他們屹立于那片黃土,他們只是希望快樂地活著。守著那塊黃土,把希望寄托在子孫后代身上……
晶瑩的水珠,打濕了秋日的凄涼,當午后的陽光照射在這水珠上時,秋天已逝去多時。當第一股寒風,吹過丫頭的臉頰,第一片雪花裝點丫頭的睫毛,冬天已悄悄地來了。
它借雪花告訴人們,希望之花永遠不會凋落,第一場雪,應是第一份遺失的快樂,同時也是第一個實現的希望。
冬天,白雪皚皚,你看見那低矮的房屋上,細小的樹木上,像一個個小矮人,那么的可愛。空氣似乎也變得格外清新,天空也亮了許多,仿佛把所有的陰暗都吞噬得干干凈凈,只留下少得可憐的純潔。雪慢慢地被太陽帶走了,在那房屋后面,隱約露出灰黃色的樹枝,還透著生命的氣息呢,周圍的空氣又活潑了起來!
當第一片大紅色的爆竹落地,孩子們已休假多時。他們打雪仗,堆雪人,用自己天真幼稚的想法,把天地打扮得幼稚又可愛。他們玩累了,就搬張凳子出來,曬曬太陽,曬曬身上的霉氣,迎接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他們都容光煥發,穿著新衣服,發出新味道,把整個地球都感染了。地球爺爺長了一歲。又感覺年輕了許多……
雪地上,門框上都是紅色的,喜慶極了。大紅春聯,把整個家都顯活了。小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給世界帶來了歡笑。在世界的門縫中,留下的是一串串清清爽爽的笑聲。就像在幽谷,傳來一個個天使的笑容。那青山綠水便是他們的笑靨,給人以美的享受。
路上,都踩著大大小小的腳印,我仿佛看到人們忙碌的身影。敲鑼打鼓的聲音越來越近。你瞧,身著一身軍裝的十七八歲的小女孩,成了樂手。你聽,身著一身彩色的中年婦女,成了歌手。綠間紅,紅間綠,其間又來了一條長龍,金光閃閃,活靈活現。那身上金色的鱗片,掉得滿地都是。黃,那就是中華的本色吧!黃,那就是希望的寄托吧!農民們淳樸的語言,雖比不上華麗的詞藻,卻給人一種實在的真實感。空氣中彌漫著新氣象,新希望,新開始……春節,是中年婦女唱出來的,是十七八歲的小姑娘敲出來的,是天真爛漫的孩童笑出來的,是農民們希望之火燒出來的……
煙火流連,響徹了整個夜空;雪后陽光,寄托了整個希望;三月春風,奏響了華美樂章……喜氣是蓋不住的,糖果,是新年的催化劑,和我們的新年融為了一體,卻又不遺失自己的真面目。或許,糖放多了,新年也就很快反應掉了吧! “春”節,是希望的象征,它就像春天一樣,告訴人們新的一年又開始了。“春”帶給我們一串串希望,等它串成了珍珠,我們所有的愿望,也就實現了。
和煦的春風,吹動著我飄逸的長發,河水,泛著翠綠的漣漪。野草在嬉戲,野花在歌唱。在那高大蒼翠的大樹身后,是一片綠油油的麥田,像抹了油似的發光,綠得逼人眼。菜花,像抹了粉似的,襲來陣陣芳香。風吹過,它閃著金光,在風中盡情釋地放,河水、野草、野花、樹木、春風匯成了一首田野的贊歌,藏在黃黃的泥土之下。您請俯下身,側耳傾聽,一定會聽見春節的聲音,春節是希望的贊歌,春節是孩子的歌謠,春節是農民的號聲……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風下事,事事關心。橫批:傾聽春節。
有關春節的優秀散文【3】
小時候,春節挺熱鬧的。近過年時,家里開始大掃除,爸媽將一切垃圾清理好,把家具重新布置。屋內擺好漂亮的梅花,竹子,燈籠,春聯等,我們還預備好柑,糕點,花生和汽水準備招待客人。
小學時,常和同學們互相交換賀年卡片。每當收到賀年卡都感到挺高興的。爸媽常帶我到超市選賀年卡。收到的卡片,爸爸替我貼在墻壁上。
除夕夜,爸媽帶我回爺爺婆婆家團圓,和姑姑叔叔們一起吃團圓飯。晚飯過后,媽媽回家接財神,放煙花,到凌晨一兩時才休息。睡前,還給我壓歲錢。
年初一那天,收到爸媽的紅包,然后我們一起吃早餐。爸爸都會播放些新年歌曲。媽媽拜完神后,我們一起看電視,春節有不少新年節目。大家穿上新衣,熱鬧的點炮竹。街上有舞獅舞龍,有時候爸媽讓他們舞進屋子,還給他們一些紅包。
年初一,一起吃齋。
初二媳婦回娘家。
除夕夜及初二的飯餐都極豐富的。那就是我們小時候的春節。平時甚少有機會吃到那么豐富的飯餐。
初三起,去拜年,也有不少親戚朋友來拜年。客人到訪便幫忙媽媽準備好糕點和汽水。
初七是人日,人人生日,大家一起吃七彩魚生。
如今的春節,冷淡多了。同學們都紛紛到外地工作,搬的搬,移民的移民。許多親戚也搬到了遠處住。爺爺婆婆已不在。幾位叔叔也沒在了。我們也甚少到朋友家拜訪。春節時,只待在家聽聽歌,看看電視,煮一些齋菜吃。
今年的春節也將來臨,年年過年年年過。近代的年,一年不如一年。
有關春節的優秀散文【4】
大年三十,我與媽媽作伴去商場采購“過年必備用品”,到處都是人山人海,嘈雜不堪。
一路上,小攤販的吆喝聲、商店播放的廣告聲等等連綿不絕,吵得我耳朵微微疼痛起來。走在嘈雜的大街上,我捂著耳朵,媽媽看見我這番奇怪的舉動便問,捂著耳朵干什么?我說,太吵了,吵得我耳朵疼。她笑笑,過年自然是熱鬧些的。我仔細想想也是。過年,奔波在外的人們無論多么繁忙都努力回家過年,然而過年孤身在外的人是多么可憐啊,“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來形容他們最合適不過。
那只是對以前來說吧?
望著琳瑯滿目的商品,心里有種怪怪的感覺。似乎,過年,已經變味兒了。不知不覺中,過年已經越來越商業化,人們關心的不再是氣氛,而是過年的開銷有多大。小孩兒在意的不是過年的開心快樂,而是收到了多少壓歲錢。我覺得有些可悲,可我握著媽媽溫熱的手,什么也沒有說。忘了幾時在家時,她也曾拿著厚厚的賬本抱怨花錢如流水,我一直都是默不作聲。假若我吐出了心底所想,她又會說我不懂事了。
過年我并不開心,可臉上不得不掛著違心的笑容。
有關春節的優秀散文【5】
一年又一年春去春來,花開花落,落花有淚、流水無情,片片花瓣暗香遺留,甜蜜的回憶。流水歲月沉淀的是美好珍貴的往事,不曾忘記過,若隱若現相伴至今。“爺爺與我隔開了十五個春秋、奶奶二十個冬夏”,曾經耳濡目染的親情慈愛在春潮中滾滾而來!
——題記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疾馳的年輪仿佛瞬間一躍,不知覺中人生三十九載、下一個春天我整整四十歲了!眼前2015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臨近,每年春節總會想起兒時的爺爺奶奶,在心里像云霧般的繚繞。思念挾雜著淡淡的悠傷,忘不了爺爺奶奶在世時,一家人過春節的其樂融融……
在鄉下,家家戶戶趕在冬至腌臘魚臘肉等準備年貨,喜氣洋洋的年味早早的彌漫了整個鄉村。用大人們的話說一年辛苦到頭了,似乎沒有比過年更期待的事情,盼漂泊在外的游子歸家、一家團圓,合家歡度春節。熱誠的親情繾綣在迎春的氣流中,這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心愿!
春節充滿無比燦爛的光景鐫刻在人們的心上,是人生中一個唯美、團聚、歡樂、思親、念故、情感的代名詞。蘊涵太多深邃的寓意,家的溫馨,親人的牽掛,幸福的祈望,美好的祝福……
當吃年飯的鞭炮,——噼啪啪啪的響起,坐在餐桌上的我默思著爺爺奶奶,腦海里閃現兒時一家人吃年飯的情景,今已變成珍貴的流年。在這家庭溫馨、新年玉錦的時節,曾經曖曖的祖孫深情潛潤心田,定格在新春的懷念中!
那親情濃郁的朝夕相伴,愛家顧后的真摯無私,甚至老態龍鐘仍然為家庭操勞不倦,即使能獻出一點余力也竭盡身心。我無法用文字來表達出心里的感情與懷念,這段往事是我人生中經久不衰的歌謠。
那時一家人笑逐顏開圍坐在八仙桌前吃年飯,擺滿了一盤盤的美味佳肴,這是豐盛純正的一桌農家菜。大人們疼惜的叫我多吃菜,吃不完的飯不能倒掉要存起來,吃完了坐在桌前待一家人一起下桌散席,母親會拿出兩無錢塞在我衣兜里,這便是我記憶中的壓歲錢。那時還是孩子的我不懂這些習俗講究,這淳厚的鄉村民俗風情、赤誠的愛子之心,動感的搖曳時光中閃爍!
平日很少喝酒的爺爺,吃年飯前、把散裝的白酒倒一個在小玻璃瓶里,放在開水中湯熱,一口一口的慢慢抿起來,仿佛品味著家庭美滿幸福的醇香!印象中最辛勤的是奶奶,過年也難得清閑下來,一日三餐都是她在灶臺上操持。家里有親朋好友來拜年,客人一來要把家里燉的湯,端上桌熱情款待,這是我們家鄉招待客人的新年禮儀,這些都是奶奶在忙乎著。
那時家里還沒有電視,除夕晚上到鄰居家里去看春節聯歡晚會,一臺最老式的黑白電視機,坐滿了鄰里鄉親,嘴里嗑著瓜子,有說有笑,臉上浸潤在過年的喜悅之中。夜色中所有的房屋燈火通明,一晚照到天亮,一陣陣歡聲笑語湊響在除夕夜,勾勒出鄉村最璀璨歡樂的夜景。
八十年代初期的鄉村,我最早的印象中,煙花炮、乃至當今盛行的國粹娛樂經典麻將,在鄉下很少見,大人小孩主要靠是撲克牌娛樂。
時光轉瞬即逝,想起我和弟弟妹妹,孩提時一起成長,被爺爺奶奶呵護疼愛的童年。那深沉的慈愛從舊歲中暗涌而來,在歲月的幽靈夢影中、天國里的爺爺奶奶依如往昔護愛著我們!
如今我們兄妹都已成家做父母了,離開了生養我們的故鄉,關懷愛撫我們長大的老屋,分別在不同的異鄉扎根安家,可春節再也沒有過兒時的團聚,卻是陳年舊歲曖心入骨的回憶。
美好難忘的事情總是彈指一揮間,今天一回眸三十多年了,真讓人感覺光陰似箭,人生如癡如夢!當歲月勾起溫情感念的回憶,不由而然會觸景生情,心里、眼里、夢里,皆滿了曾經兒時的朝朝暮暮。
按故鄉的風情習俗,大年初一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給祖宗,離世的先輩上墳,在陰陽兩個世界一起過春節。一捆冥錢,兩根蠟燭,三根香,一卷鞭炮,在這最傳統的祭典緬懷中凝思,曾一家親依依相伴……
爺爺奶奶離世后,這一天我一直未到他們的墳前祭奠,此時我除了慚愧還是慚愧,又是多么的想回到故鄉,走到他們的墳前,以此洗禮哀思,以最近的距離夢回兒時。
在墳頭喊一聲爺爺奶奶,雙膝三磕頭、雙手對墳朝天三作儀!春節,我來到了他們的旁邊,曾經——曾經——默默回想那慈祥的音容笑貌!
記得兒時有一年春節,爺爺帶著我去給未見過的姥姥上墳,歲月的變遷墳早已不在了,但我清晰的記得那個地方。這蒼涼傷殘的時空在世間流轉,如今我要給爺爺奶奶上墳盡孝,假如時光讓我選擇留在兒時,我寧可永遠不長大,也不愿有今日!
兒時的年味是甜美的回憶,卻又銘刻著對世故親人的懷念。長大后歷經一個又一個春節,已漸行漸遠,然記憶中的春節如陳年的美酒,越釀越醇、歷久濃香。心潮蕩漾著那段悠悠歲月的情,猶如一曲清婉凄美的笙簫,低吟淺唱在美麗的春天里,此時百感交集!
時光向前飛奔不停,但兒時的春節在更新的年輪中回轉不棄,辭舊不忘祖,不忘親,不忘恩情。歲月無法從我心間帶走爺爺奶奶,在故鄉、在兒時、在老屋,曾共度春節的溫馨愜意,一幅流年的印跡在溫曖中情思……
有關春節的優秀散文【6】
春節回老家過年,飯后閑來無事,我信步走到村子前面的那排早已基本廢棄的'土窯洞,想找回曾經的童年的記憶,重走童年的、曾經的樂園。看到眼前的破敗不堪的一切,心頭不由得有一點悲涼。
這里曾經是一片熱鬧的地方,三十多年以前,這里居住著村子里將近一半以上的人家,一排土窯洞依地勢而挖,門前并不是多么的寬敞,夾雜著幾間瓦房,在那個困苦的歲月,先祖們利用一身使不完的力氣,挖建的土窯,住著一家老小,放滿了家什、農具等,一家人的所有吃、喝、睡都在里面,長久的生活在這里,窯洞被炊煙熏得發黑,如今依稀可見那從煤礦上撿來的、從深埋在地下的“白土”化成水粉刷過的痕跡,如今雖然是殘垣斷壁,灶臺、土炕、煙道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
行走在這排土窯洞前,時不時地勾起自己塵封的記憶,一種悵然難以退卻的記憶,總能時不時的把自己帶回并不遙遠的過去。窯洞西頭的水井早已廢棄,不知什么時候已經倒塌,眼前只有一個深不可測的坑,隨手拾起一塊石頭,扔了下去,先是聽到一種咕哩咕咚的撞擊聲,過一會兒地下傳來一聲沉悶的落地聲,看來這口曾經養育過全村人的水井早已干涸。
原本住在窯洞里的人早已基本搬遷完畢,完成了從土窯到土木結構的瓦房,再到窗明幾凈的磚混結構的樓房、平房的過渡,全村各家基本上都已住上了新房,那破落的土木結構的瓦房早已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都是近幾年新蓋的樓房或平房。通往窯洞的寬闊的道路也被歲月的風雨沖刷的支離破碎,崎嶇坎坷,荒草叢生,看來很少有人光顧這里,僅有的是一條狹窄的小路,似乎還有人在走。
走到這排窯洞的中央,看到的是一個至今依然完好的窯洞,門墻外的院子被打掃的干干凈凈,隔壁的土窯洞里放滿了柴,有玉米秸還有樹枝,充滿好奇心的我,不由自主地走過去,窯洞門敞開著,我感覺一定還有人生活在這里,我走進窯洞,哦!他還住在這里,不由得精神有點抽搐,一個可憐的人啊!
居住在土窯里的是村子里唯一的孤獨老年人——張才,一輩子獨身,無兒無女,年輕的時候,他在青海當過兵,四十多年前退伍,參加生產隊勞動,責任制后,他長期外出,據說他一直在打短工,一年或幾年回來一次,生活一直很是落破,僅以維持生計。如今他和父親一樣已年過七旬,依然孤獨地生活在土窯里。
記憶中,他一生雖然生活很是落破,但沒有壞毛病,從來不拿別人的東西,即使沒有吃喝,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不輕易接受別人的施舍、幫助。走進窯洞,我看見他正躺在土炕上,地上放著幾種簡單的生活必需品,米、面、油,一個簡單的灶臺,沒太多的東西,家里也沒有通電,我拿出香煙遞給他,他不要,我硬是塞給他,我知道他喜歡吸煙,給他點燃了煙,和他聊了一會,從他的口中得知春節前,政府為他送來了被褥、米、面、油,還有一部分現金。
鄰里們送給他東西,他一般都不接受,只有幾個他認為真正關心自己的人,才勉強接受,村里的幾個好心人為他送來了饃,還有肉、菜等。好幾年不見他了,如今已蒼老了許多。看到他的境遇,我感到自己很無能,沒有能力幫助這樣一位曾經和父親同齡的兒時玩伴,看到他如此的境遇,心里一股寒意油然而生;他潛意識的倔強,拒絕他人的幫助,又令我心生敬佩。
時常可以從媒體、網絡上可以看到社會上的各種人的善舉、善行,有的善舉可以說令人感動,而有的善舉看到之后卻總有一種蹩腳的感覺。“人之初,性本善”,善也許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善行善舉在多數情況下是發自內心的舉動。相反有的人的善舉讓人感覺有點“作秀”的味道,并不是真實地發自內心的本意,或許是為了某種需要,或者某種心理安慰,找到某種心理平衡,慰籍自己的靈魂。
一般說來,善舉是仁愛之心的外在表現,愛則是善的基礎。沒有愛的善舉不過是強者對弱者的施舍,富人對窮人的憐憫,對窮人的同情,這樣的善舉對于需要幫助的人來說,有時也是一種傷害,而不是包容與幫助,對于一個有骨氣的人,斷然是不會接受這種施舍性質的善舉,對于他們而言,這種“善舉”或許是一種人格上的傷害。況且一般情況下,沒有愛的善舉是不會長久的。
鄰里們自發細小的幫助,使他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政府的救助使他擺脫暫時的窘境,而他的自立、自尊與倔強,又反襯出那些生活中充滿依賴人的卑微。鄰里的樸實的舉動,一次有一次觸動我的靈魂,一個個小的善舉,善善相善,定能歷久彌遠,定能積淀善己及人的大愛,成就一種社會正能量。
有關春節的優秀散文【7】
放假,再次回到家中,看到忙忙碌碌的身影,不禁撲簌簌,類往下淌。
過往,歲末之際,祖母、外祖母、母親……總之家中女性就開始為過年而忙活起來。我于家中是三代最長,故被叫去幫忙,像一些燒柴、抬水之類最為常見。年幼的我顯得聰明過分了些,經常草草了事,便忙去嬉玩。時常做錯、丟落,得母親一番批評,外祖母常常護我,所以躲去好多責罰。
現今,已是二九將近,家中才開始置辦年貨,往昔的早早蒸炸煮炒,也消失不見了,小年至除夕的忙碌之歌漸行漸遠。問起老媽“二十三,糖瓜粘……后面的兒歌時”母親也不知道何時就忘記了。往年這個時候祖母總會,悄悄的抓起幾把糖,遞給我,讓我吃些玩去,不至于打擾到她們“工作”,不然當晚還得“加班”。
記憶中,“糖瓜粘兒歌”不知去往何處,剩下的,只有妹妹年前的大掃除;記憶中年末父親掌燈寫春聯,經常逼著我去寫,結果弄得到處墨汁,被母親責罰,現在只是街頭超市買上幾幅;記憶中父親殺雞、宰豬、燉大肉,現如今菜市場里我煩躁的催促聲聲……
物是人非的時候,總讓人感嘆;人是物非之際,還有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唏噓。
城鎮的改建,我離開了“古老的”四合院,住進了單元樓。每次回家的時候跟他講:小時候抓蛐蛐、螞蚱的事情,他比我還要激動;講過年放鞭炮的喜悅,卻只是眨眨眼。有時候實在沒辦法了,因為相隔十年差一道代溝。弟弟感覺無聊了,轉身玩電腦去了。或許這個時候我應該感嘆一番的。忙碌于我漸行漸遠,再也沒有了燒柴,挑水。記憶里的歲月,塵埃浸染,斑駁不堪。
曾憶否,歲末共團圓;曾記否,新年來歲守。
時間這條大河,流淌不息,沖刷著舊的風貌,帶來新的歡笑。看著弟弟妹妹電腦前和朋友相互慶祝,聊得甚嗨,我轉身進我房間,向我兒時的伙伴聞聲現年好;看著祖母安安靜靜的聽著母親講解著電視的情節,我轉身走進廚房,做些許小菜、熬幾碗粥湯。
春節依舊,過往的忙碌該落在我的肩膀上,看著漸行漸遠的往昔,思緒回到眼前,品品我做的飯菜可香?
【春節的優秀散文】相關文章:
春節遐想優秀散文02-01
關于春節的優秀散文欣賞04-05
春節經典散文05-23
優秀散文:耄耋老人兒時的春節記憶04-10
優秀散文:散文的靈魂04-12
優秀的散文12-04
優秀抒情散文:散文04-11
春節話比散文05-09
回憶春節的散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