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過年的感悟散文
導語:春節也叫過年,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悠久的民俗節日,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過年的感悟散文,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關于過年的感悟散文(1)
這年說來就來了,可對我來說一點不在乎,我想許多人也是這樣吧,的確,現在和過去全然不同了,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平常想吃的,想喝的,想穿的,想玩的,隨時都可以做到,不再指望過年的時候,才能節節讒,穿件新衣服,玩一玩。不過過年還得算快樂的事,可除老人和孩子之外,多數人的煩惱也不少,幾乎每年過后都感嘆過年忙啊,苦啊,累呀,好象在掙扎中過了一個年又一個年。
過年都圖個合家團圓,父母健在的夫妻總會因為回到誰家過年的事,爭爭吵吵的,家在一地的或近點的好辦,今日你家,明日他家的。家離得太遠的,就會矛盾的很,誰不回自己家總是心里不舒服的,尤其傳統文化理念淡薄的今天,回男方父母家過年已不在是唯一選擇。因此,往往圍繞去誰家過年博弈。同情達理的,好辦,共同分析一下客觀實際情況,服從;一方絕對說了算的,順從;不可禮遇的,沒轍。你說真要遇上這樣的能不煩嗎?是啊,誰都有自己的父母,誰不愿意回自己的家呢?還是心平氣地,很認真地對待這個問題,誰說的最有道理,就照誰的辦吧!過年了,不能因此不愉快呀,夫妻之間,誰的父母都是我們的父母啊!形式不一定太講究,關鍵是表達好對父母對家的一份愛,把這種愛,投入到平常的時時刻刻,給自己過年減壓。
過年送禮可不是個小事,這禮送不送,送給誰,送多少的,可值得我們傷心費神的。純屬商業來往的,禮一定是要送的,這禮送的要講究檔次標準,必須讓客戶滿意呀,確保未來的生意互利雙贏,這樣的禮,還真得用心呀!我有一個朋友是經銷藥品的,有一天,我偶然碰上了他,從后面打招呼,他怎麼都沒應答,當醒過神來發現是我在叫他,他很無奈地說我在冥思苦想送客戶什麼禮那,然后道出了其中的'許多苦衷。親戚朋友的禮是要送的,親朋好友是我們生活的堅強后盾,彼此的關心厚愛都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對這些常人都會記在心里,放在心上,總會想著感恩,另外維系親情、友情是需要不斷濃厚感情的,我們都習慣于在過年的時候互送禮物,表達心情,這樣的禮,我們不必太費心的,秉承禮輕情意重的理念,選擇最實用的最需要的就夠了;給領導送禮是個最大的難題,工作中的每個人,都存在著領導被領導的關系,領導們決定著員工的利益得失,每個人不同程度會得到領導的關心照顧,多數人的心態是想進步,也是感激領導的,所以往往選擇過年的機會,表達心情。我覺得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把領導當作親朋好友對待,適當地表示一下心情。當然還得充分考慮領導的脾氣秉性品格啦,最好三思而后行,使自己與領導之間都感到自然、自在的。退一步想,不送也算正常吧,員工辛勤努力工作就是對領導最好的回報,領導根據職工的工作業績給予相應的利益,工作的付出和回報對等就行了。人情是要有的,應盡的情盡了就不為過。
過年還要走親訪友,住的近的要去拜訪,住的遠的能去拜訪的也得去。常理來說是應該的,不過就現在的工作節奏和生活節奏已經有點不適應,現代人工作和生活壓力都比較大,靠過年放幾天假應酬這些確實緊張,訪問者要受購物、擠車、行路之苦,受訪方要受招待勞做之勞,結果雙方都身心疲憊,不得以休息。依我看來,在現代形勢下,可破一下傳統的行為習慣,親朋好友加強平常的聯系溝通,多交流,多幫助,該做的事做到位,這樣才能體會出親情友情之溫暖。到過年的時候,象平常一樣,該密切的密切,該疏遠的疏遠,何必要集中地感情投資呢?
過年,親朋好友相聚是要有尺度的,酒不能過量,玩不能過分,高興是高興,把握好作息時間,最好與平常的時間不要有太大的誤差,以免過年后上班工作不適應。每年節日過后,都有同事朋友出現這樣情況,上班沒精打彩的,感覺就是累得不行呀。年每年都要過的,年年都過的輕松一點為好,過年就要好好放松,好好休息,養精蓄銳。以飽滿的精神投入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
過年還有一個集中消費集中花錢的鬧心問題。每逢過年,就想所有的東西不要錢一樣,大量的人流涌入商場超市集市的人流中,吃的喝的用的大量采購,購物時極為不便,尤其一些禮品從東家串到西家,錢花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在物品較為豐富的今天大可不必這樣的過分采購,現用現買足夠了。我看必須消費的,就消費,不必要的,倒不如象平時一樣消費。花錢還要把握好自己的消費能力,尤其剛剛參加工作或建立家庭的年輕人,千萬不要圖一時風光啊!
總之過年,不必給自己太多的壓力,不必為傳統的過年觀念困繞,找一種屬于自己的輕松與自在,調整好心情,快樂地過年,祝福朋友們解放自己,真正實現春節愉快吧!
關于過年的感悟散文(2)
好多年沒有回老家過年了。腦子里還總是保留著的孩童時代過年的美好記憶。尤其近年來城市過年日漸平淡,遠離熱鬧的情況下,更加懷念童年時代過年的情景。
記得小時候,最盼望過年了。因為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新衣穿,才有好吃的,才能夠跟小伙伴們無拘無束地玩耍,也才能看到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等只有過年才可以看到的節目。在正月里天氣漸暖的時候,還可以隨大人們一起到幾里以外的村子去看皮影戲。
說道這些熱鬧,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算看皮影戲了。
皮影戲,在我的故鄉是一種廣為流行的鄉土藝術形式。
皮影戲都是家庭出資承辦的。多半是家有喜事,請個皮影戲班子在自家院里唱上三天皮影戲,以示慶祝。或者家里有人生病,許個唱皮影戲的愿,以祈求上蒼的保佑。劇目自然是由承辦家來點的。一個戲班往往有幾十個保留劇目,如象白蛇傳、西廂記、楊家將、封神榜等等。
一個皮影戲的班子只需五六個人。農忙時,他們都是普通的農民,農閑時,臨時組成戲班,應約出演。他們雖然沒有經過任何學校的培訓,全靠祖傳家授,可是各個都是技藝精湛的多面手,有的吹打彈拉各種樂器樣樣精通,有的生、旦、凈、末、丑的唱腔、對白因人而變,惟妙惟肖。一個人可以同時完成幾個人物的皮影操作和唱詞、對白。
皮影戲班里是沒有女人的。凡是旦角的唱念都是男人掐著脖子完成的,正如男扮女裝的梅蘭芳。當然,梅蘭芳唱戲是無須掐脖子的。
皮影戲的裝備十分簡單,不過兩個木箱而已。一個木箱裝各種人物造型的皮影,一個木箱裝鑼、鼓、镲、嗩吶、三弦、琵琶等簡單的樂器。
演皮影戲是不需要發請柬。鑼鼓聲便是通知。
按照當時的說法,當日頭還有一竿子高的時候,戲班子就開始敲起鑼鼓,俗稱打通(我不知道是不是這個通字)。
在農村,不象城市這樣有高樓阻擋,鑼鼓聲傳得很遠。十里八里之外都可以聽到的。于是戲迷們便迫不及待地尋聲前往。路程遠的,晚飯也來不急吃了,把窩窩頭、大餅子揣到懷里,邊走邊吃。
待到三遍鑼鼓敲過以后,觀眾也基本到齊了。影戲便正式開始。
戲臺自然也是因陋就簡,幾根立柱,幾根橫梁,幾塊木板,搭起一個可以容納五六個人的平臺。戲臺后面多半依墻,前面則是一個寬兩三米,高一米多的白紙制作的影屏。戲臺上點亮兩三盞油燈。這樣,臺上一招一式舞動著雕刻精美的驢皮影人,一板一眼地說唱著古老的故事。臺下一片皂衣黑褲的男女老少,翹首望著影屏上驢皮影人晃動的影子,一會兒心舒氣爽,笑聲不絕,一會兒看到傷心處,各個擦眼抹淚,乃至嗚咽聲四起。
不知不覺中,東方已經泛白了。這時候,大人們依然沒有困意,而孩子們卻多半已經蜷縮在戲臺前沉沉的睡著了。
老家有句很貼切的話,叫作驢皮造反,莊稼人熬眼。就是這樣一種一口說唱千古事,雙手舞動百萬兵的簡單的,但卻是農民喜聞樂見的鄉土藝術形式皮影戲,世世代代流傳著,為故鄉的人民帶來喜悅和歡快。
有許多年不曾看過皮影戲了。好想再尋個機會看一次呀。
春節前,我給留居老家的弟弟打電話,問他家鄉唱皮影戲的還多不多?
哪里還有唱那個的呀,早都沒有了,失傳了。弟弟說。
為什么?
家家都有彩電了,有的是好節目看,誰還喜歡去看影(皮影戲)呢!
掛上電話,我若有所失,許久回不過神來。
我這是怎么了,大過年的!
【過年的感悟散文】相關文章:
過年感悟散文04-13
過年經典散文04-13
過年的散文04-13
過年了散文04-13
過年的母親散文01-23
描述過年的散文01-27
關于過年散文01-24
過年優秀散文04-01
過年-隨筆散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