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活感悟散文
生活是春雷夏雨,生活是秋風冬雪.生活是曠野里一道午后的陽光,那么感悟的散文怎么寫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欣賞吧!
職場生活感悟散文【1】
越是喜歡自作聰明的人,越喜歡給別人自討沒趣。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一個集體中,只有用各種方法對付各種人。有時需要針鋒相對,有時需要以柔克剛,倘若一味的逞強或退讓,受傷的必將都是自己。
在許多場合,保持微笑和沉默是最穩妥的辦法。人多嘴雜的時候,沒有誰的發言是必不可少的。言多必有失,先說者先敗。
有時候戴上耳麥,與其說是欣賞音樂,不如說是對人和事的一種態度。
在有一些環境中,只能容允你選擇做一個烏合之眾,你若表現得優秀或是不優秀,都是招災惹禍的根源。
人生中有一種無奈,就是你身居厭倦之所,卻又擺脫不得。就像立足在一個腥臭的地方,卻也無法拒絕呼吸。
我只能在職場中選擇做自己,不人云亦云,也不我行我素。是不是每一個公司都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既不值得我們深交,也不值得我們絕交,他們只是他們。
職場生活感悟散文【2】
在職場中的我們不要做驕傲的公雞,要是你想驕傲,那么請放低自己的聲音;要是你想做公雞,那么請你別打鳴。
我處于職場也有一個半春秋了,在這一個半的春秋里,我接觸醫學,接觸行政,接觸社會交際,并去接觸現在社會中的潛規則,我深有體會,我感慨萬千。雖然我走的地方沒那么多,可我走過的橋也不見得會少,我吃的鹽也不見得少,我見過的鬼也不見得少。
低調,現代社會中的人們必須要懂得的做人基本。因為低調,你就能避免很多麻煩;因為低調,你就能通過別人的眼睛看清另一個世界;因為低調,你的交際面會很大程度的擴大。在我任職醫生的這段時間里我見過的不低調引來麻煩的事情太多了,其中有一件事我特別的敏感。大家深知,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會有,我身邊也有那么一個人,他在某個社交團隊里是個頂尖人物,他有技術,有能力,有活力,他能勝任很多方面的工作,能適應不同的社會環境,可他致命的弱點就是高調,每次總是高調出牌,而后高調收場。因為他的高調,團隊里的人們漸漸地和他保持了距離,后來他也以一種別人不懂的理由離開了這個城市。后來他到了另一個城市,他就變了,他漸漸學會了融入團體,也從中收獲了很多的榮耀。現在的他住的不是奢華的宮殿,可他有了一個完整和諧的家庭。其實,故事中的他就是我。現在的我在事業上走的還算不錯,認識了社會各界的優秀人才,也時不時和他們一起交流心得。我想,這才是我想要的象牙塔。
在職場中的我們除了學會低調,還要學會一種品德,那就是:習慣孤獨。其實,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據我調查和了解,有95%的人都想別人了解他(她),可他(她)卻總常常把自己深埋起來,不讓別人知道,也不讓別人看出,于是就出現了那么多的剩男剩女,于是就有了那么多的征婚網站。我還記我曾讀過的《百年孤獨》這部國際著名小說,里面的主人翁就是在無數的恐怖籠罩下看到曙光,找到希望,最終尋求解脫的過程。確實,孤獨的日日夜夜很多人都忍受不住,就好像網上一直流行的一句話:我不喜歡一個人,可我經常一個人。其實我覺得其中是說這句話的人是沒有向別人敞開自己的心扉,沒有更好地融入其中,只知道保守是一種安全感,因為這種安全感,于是自己過得就沒那么累。
習慣孤獨,其實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境界。我不知道孤獨是誰創作出來的,可我知道人們每天都在習慣著孤獨,習慣著整日沒日沒夜的天空。我平時工作很忙,可我的時間還是很自由,我也和大家一樣每天都在面對著這整日沒日沒日夜的電腦屏幕和一大堆數字與文字。有時候我覺得我有點像唐朝詩仙李白,因為他的一句千古佳話很能形容我的日常生活——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句詩的意境雖然有點滄桑,可我從中看出了曙光和希望,我雖然每天沒日沒夜的面對著電腦屏幕和無數的書籍,可我相信總有一天我能與地球接軌,我總相信有那么一天我也能像李嘉誠一樣登上富豪寶座,我更相信有一天我能創造出一個奇跡般的神話。習慣些孤獨,是一種福啊!
不知不覺,短短的那么一個小時,竟然能寫出如此的一篇心靈感悟,也不知不覺就寫了那么一段文字。或許這就是我的內心世界。我大學時的一位老師曾跟我說過:要徹底了解一個人,那么就看他平時的日常生活和平時寫的文章和心情。或許我也是那種希望別人進入我內心世界,可我又時不時把自己封閉起來的那種人。
此時想說得話似乎想說都說不完,可稿紙有限,時間有限,我想我該去忙別的事情了……
職場生活感悟散文【3】
也許你沒有時間去研究這家公司,但可以從進入公司的那一刻開始,注意觀察。
大學剛畢業時,我看到市里第一家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知名公司要招人,于是我寄去了簡歷,不久就收到了應聘通知。
那天我提前到了這家公司的總臺,看到總臺兩位小姐,一邊接電話,一邊整理報紙,旁邊有幾位找公司相關人員辦事的人員站在旁邊等待。我左看看、右瞧瞧,一刻鐘后,上面來電話讓我上三樓去董事長辦公室面試。
在上樓的過程中,我一邊走,一邊觀察,走到三樓,進了董事長辦公室后,我又環顧了董事長辦公室一下。當我坐定,董事長想問我一些情況時,我說:“董事長,在你面試我前,能不能讓我先說一些到貴公司的一些感受與體會?”
董事長說:“當然可以,請說吧!”
于是我說道:“我到公司總臺,看到有五個人來找貴公司辦事,可是因為總臺邊上沒有凳子,他們是站著等的,據說他們有的等了半小時了,站累了不得不蹲在邊上。我想能否在總臺邊上擺上幾張沙發,并且擺一張茶幾,在總臺邊上擺一個飲水機,有人來了,讓客人坐著等,總臺小姐給他們倒上水。另外還可以在沙發邊上擺一個小書架,上面擺上公司的簡介,產品介紹,以及企業自辦的內刊,讓他們更多地了解公司,也不至使他們等得發急,大吵大鬧,影響公司的形象。”
“我上樓時,看到衛生間門上寫著‘衛生間’,檔次太低,應該掛統一制作,有中英文標志的小牌子;樓道上的垃圾桶,就是一個鐵桶,還沒有蓋子,里面的臟東西都讓人瞧見了,很不雅觀。我們這么好的企業,應該經常有參觀者吧,這些細節有損于公司的良好形象。二樓辦公室與三樓辦公室的牌子大小、式樣、顏色、字體不統一,還有辦公室里的辦公桌大小、式樣、顏色也非常亂,這說明貴公司管理上不夠規范。”
“我在上樓時還看到有幾名員工勾肩搭背,走得很慢,還說說笑笑,打打鬧鬧,擋住了我的路。這說明貴公司對員工的管理以及企業文化沒有注意對員工細節上的文明。我想應該在樓道上寫著‘輕聲、快步、靠右走’的小字幅。”董事長一直很認真地聽著,并且不時地在一個筆記本上記錄著我說的一些話。于是我更大膽地說。
“在二樓,你提出的‘欲做事,先做人’的企業理念很好,可是字體太小,不醒目,不利于教育員工,也不利于讓參觀的領導和嘉賓留下深刻的印象。據說你提出了很多理念都很好,都可以制成統一的標志,掛在每個樓道上。”“到了你辦公室,看到你辦公室的辦公桌和椅子很高檔,但是后面還擺著一個金魚缸,里面有些漂亮的魚,這可能是你的愛好,也有利于你休息和放松,但你辦公室就是沒有書架,沒有書籍。我想能否把金魚缸這種休閑的東西放在另外一個房間,在你辦公室再擺一個書架,放些書籍。再在你的背后貼一張企業理念或你最欣賞的一句話的字幅……”
就這樣,面試的時間很快過去了,董事長只是簡單地問了我一些情況,面試就結束了。后來我很幸運地被公司錄用了,并且安排在總裁辦。
我們去應聘的人,大多是被動的,不敢多說話,只是被動地被問、被考,只是喜歡說公司的好話,而不敢指出他們的問題,是一種求他們給你一份工作的心理。我想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地研究一下公司,發現公司從產品、理念,從企業的銷售和管理,從企業的形象和細小方面,提出一些不足和改進的方面,面試時闡述,那么他們會把我們當成人才來尊重,他們要的是對他們有用的人才。也許你沒有時間去研究這家公司,但可以從進入公司的那一刻開始,注意觀察。即使你不能形成系統的觀點,哪怕一個火花,也可能是對公司的很好的建議,他們也會對你刮目相看,從而另眼相看,為你的應聘加碼、加分。
職場生活感悟散文【4】
公司一個90后男孩辭職過來跟我道別,他是公司去年剛校招來的培訓生之一,身上具備了陽光、聰明、富有激情等優點。在新人中,HR及很多老員工相當看好他。他一提出辭職,聽聞的相關人員都極力挽留。但他鐵了心地要離開,表情里有著一點毅然決然,甚至帶著一些忿恨。“我實在受不了他的咆哮,”他說,“他像瘋了一般當眾罵我,太傷自尊了。”
他口中的“他”,是他的直屬領導,一個對自己和別人都要求甚高的人,性格有點急躁。這次事件起因是在一個團隊項目中男孩出現了失誤,雖然不是什么致命的錯誤,但是給團隊的協作效率帶來了一定影響。而他領導的那通臭罵無非就是嚴厲地批評,盛怒之下,言語中帶了點上綱上線,譬如拖累了團隊。
印象中,這不是一個見不得困難的男孩,也努力克服了許多困難,但在這件事情中卻顯得有點“玻璃心”。受不了委屈是職場上的一個絆腳石,“太委屈”成了很多職場新人心頭難以排遣的一種情緒,久而久之就成了心頭一根難以自拔的刺。其實,誰的職場不委屈呢?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對于我們這些在底層摸爬滾打的職場菜鳥來說,被罵簡直就是家常便飯。身邊的朋友、同事,包括我自己,沒有在職場中挨過老板批評的簡直就像外星人。我自己曾經歷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挨罵,挨罵源于我的一個疏忽,讓競爭對手鉆了空子。
挨罵后,我還是保持理智,立刻拿起電話溝通各個相關人員,準備不惜一切努力將不良后果扼殺在搖籃里。在溝通過程中,老板幾次三番追到辦公室責罵。在第二天早上五點多,問題解決之后,我向他匯報結果,他卻淡淡地回復“知道了”,仿佛一切盡在掌握。值得慶幸的是,老板及時發現了問題,我們避免了損失,被批評與避免損失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另有一位部門負責人在全省會議上做數據通報,被領導抓到不足,當眾數落。從講報告的邏輯到語言的表述,再到表格數據的呈現方式,均被一一糾錯,其本人也被領導當眾下了“能力低下”的結論。但是會議過后,這位部門負責人依然面帶淡定的微笑,自我調侃是“打不死的小強”,針對領導提出的每一個細節的批評,他都認真地做了改善。
職場的委屈也不是站得越高就會像空氣一樣稀薄。真正站得高走得遠的人,反而都是比一般人更能消化委屈,也是比一般人吃了更多委屈的人。只不過,在委屈面前,他們能更好地消化,將委屈轉化為成長和進步的養料。
誰的職場不委屈?誰不是一邊挨罵一邊成長呢?仔細想來,哪次挨罵不是事出有因?雖然每個事情在特殊的場合可能被穿上令人尷尬的“外衣”,但是絕大多數時候,本質和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自身確實存在不足和缺失。
有時候,委屈無非是自認為委屈了。委屈,無非是覺得所謂的自尊被踐踏了,覺得“人為刀俎”,而自己成了那案板上來不及掙扎的魚肉;無非是因為覺得錯的都是別人,自己是被冤枉的;無非是心太小,撐不起自己想凌駕于別人之上的野心。
當然,職場江湖中也不乏真委屈。如果是無意詆毀,何苦因為別人的錯誤自我懲罰?如果是惡意傷害,你又何苦自我苦悶,得逞了別人呢?所以,即便是真委屈,放下了,就依然內心無恙。
在職場,如若覺得委屈之情經久不散,那你就敗了。委屈了,難以釋懷,逃離了,這是弱者的自我保護。委屈了,自我反思,改之,盡善盡美,這是強者的人生宣言。你若真無過,也無需辯解,一笑而過,繼續輕裝上陣。
若把用來體會委屈的時間用來自我反省和提升,那么受的委屈會越來越少。沉浸在委屈中難以自拔,那么將會與全世界為敵,與理想背道而馳。委屈是弱者逃避的最佳理由,卻是強者的珍貴養料。
所以,世界那么大,一顆“玻璃心”,怎么走得遠?怎么奔跑著追趕時間與夢想?
職場生活感悟散文【5】
“一個人要取得大成就,什么是最關鍵的因素?”
這個問題在我的一生中,曾出現過無數次。
在剛參加工作時,我曾問過別人這個問題;在做了老總和培訓師后,我又曾無數次被問到過這個問題。
在人人都追求成功的時代,這個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使我不得不對它認真思考,做出回答。
每次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總會想到比爾·蓋茨、李嘉誠等著名人物的奮斗史,當然也有我身邊一些普通人的成功經歷,但我想得最多的還是自己的人生歷程。
在我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曾經歷過曲折甚至慘敗,但最終還是一步步走向成功,到底是什么推動我走向成功呢?
每當我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當初自己走過的每一步都重新浮現在眼前。我深深地感到:真正決定個人成敗的不在于能力、學識,甚至也不是理想,而是職商!職商才是成就一個人事業的關鍵。
職商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的含義是:在職場中成功的素養及智慧。
我們都知道有智商、情商、逆商等,而職商作為一個新的概念,它有什么特定的價值?
很多成功人士的奮斗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就基本上是在工作中產生的,因此,職業素養和智慧就顯得至關重要。
換言之,一個人一生的成就,主要來自于自己的職商,而我個人的`經歷更是說明了這一點。
我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山村,經過努力考上了重點大學,并成為學校最優秀的學生之一。
在學校,我是班里發表文章最多的一個,還得過全校學生業余科研成果獎。畢業前夕,校長親自為全校一批有才華的人頒獎,其中就包括我。
畢業后,別人都按照學校的分配去了各自的單位,我卻反其道而行之:自己去找工作。就這樣,我成了中國最早一批自己找工作的大學生中的一員。
一生成就看職商一流員工的職業素養一生成就看職商一流員工的職業素養第一章從自殺者到職場成功者的感悟第一章從自殺者到職場成功者的感悟當我走進武昌火車站,準備去長沙找工作時,昔日的同窗好友,一個分配到北京工作的同學來為我送行,他有些傷感地看著我,很為我的前途感到擔憂。而那時的我豪情萬丈,在火車開出的那一剎那,我沖他揮了揮手,豪邁地說:“10年后再見!”
但令我沒想到的是,生活遠遠沒有我想象的簡單,很快,滿腔熱血的我就經受了巨大的震蕩。
費盡求職的周折后,我終于敲開了一家著名省報的大門。然而迎接我的,卻是人生的第一記悶棒。
原以為憑著自己的專業和學歷,進了報社很快就會大展宏圖。不料,領導卻安排我和另外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去做校對,每天工作到凌晨2點。這和我當初的設想簡直相差十萬八千里,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甚至認為領導看不起我們,情急之下,我們決定“罷工”。
雖然“罷工”取得了“成功”,我們被調到了采訪部門,但卻給領導留下了“不服管”的惡劣印象。
到采訪部門后不久,第二記悶棒緊接著就來了:重要的采訪任務從來輪不到我們,我們接手的都是些小報道。
等到終于有機會采訪重要新聞了,我所看到的,卻又大多是平時不愿意看到的陰暗面。這與我在大學里想象的生活有天壤之別,我的心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烈震撼。
后來報社雖然勉勉強強讓我轉了正,但是這時的我,在同事和領導眼里已經成了一個大事做不成、小事又不愿干的人。難道我真的是他們所說的那樣嗎?我一度感到十分壓抑。
我想辭職,但又不甘心,在大學里我發表了那么多文章,我的才華和能力受到那么多老師甚至校長的肯定,為什么在工作中卻處處碰壁?
于是,我決定去找社長談談。一天下班后,我帶著自己的作品敲開了社長家的門,社長見到我很驚訝。我說明了找他的原因,激動地將自己工作以來的失意、夢想和矛盾全部告訴了他。
在聽了我近兩小時慷慨激昂的“演講”后,社長只是淡淡地說了句:“很晚了,早點回去吧,好好干,會有大發展的。”本以為會得到社長的理解和支持,沒想到……
走出社長的家,種種失意一齊涌上心頭,我的心涼到了極點。抬頭一看,幾顆寒星掛在天上。一陣秋風吹過,竟有一串涼涼的東西從我臉上滑落。我以為下雨了,伸手摸了摸,沒想到是淚。
在這種心靈的煎熬與思想的斗爭中,我終于不堪負荷,病倒了,在老家休養了幾個月,心情一直十分低落。
大病初愈后,我漫步到湘江大橋。生活怎么是這樣?怎么能是這樣?……我不斷地問自己。巨大的幻滅感和絕望感使我突然覺得活著是一種巨大的負擔。于是,我一步步跨向欄桿……
從死神懷抱中重新回到生活中來,我為自己曾做出如此愚蠢的舉動而后怕,也不得不開始反思是什么導致我做出如此愚蠢的舉動。這時,耳邊突然響起普希金的詩:“朋友啊,不要憂傷,生活本來是這樣。”
它猶如當頭棒喝:我一直在責怪生活,其實該責怪的是我對生活的片面認識!
就這樣,我從死亡的邊緣重新回到了現實,從虛幻的人生設想中驚醒過來,開始正視我的生活和工作態度。
我開始明白,生活沒有錯,錯的是我對生活的認識,單位也并沒有太多的錯,錯的是我自己對工作的態度。
【職場生活感悟散文】相關文章:
感悟生活的散文01-02
生活感悟的散文01-03
生活感悟散文01-28
感悟生活散文12-16
生活的感悟散文03-30
有關感悟生活的散文精選01-07
生活感悟思辯散文03-31
生活感悟散文高中01-28
有關生活感悟的散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