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生活哲理散文
生活出處蘊藏著哲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短篇生活哲理散文,歡迎參考閱讀!
活著
夜深人靜的時候,孩子給我出的題再次泛上心頭,是啊,人為什么活著?為了名,為了利,還為了吃喝拉撒睡?我不知道。我出生于傳統的農民家庭,小時候媽媽教導我圖名不圖利,要做個名聲好的人。長大后,為了好名聲,我做了個極度克制自己的好人。這些年,我一再反思,做一個“好說話”的爛好人好累!當我年近不惑,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讓我對利益更加看重,自覺認同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與此同時,原生家庭“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緊箍咒兒不容我生發邪念。既沒有刀口舔血的膽,又沒有翻江倒海的能,只好老老實實呆著。為什么活著?為了一日三餐嗎?為了風花雪月嗎?為了可以一眼望到盡頭的日子嗎?我想也不是。也許,我應拋開這個問題本身,以父親的名義回應孩子——活著,是為了體驗未知!是啊,昨天對我們來說已經成為歷史,是哭是笑,是苦是累,都成為了過眼云煙。當下對我們而言正在現場直播,沒有彩排,沒有預演,有的只有隨著日出日落悄悄消逝的光陰。只有明天,值得期待;只有明天,給人向往。沒錯,時間會改變一切。活著,才能見證這種改變。活著,才能成就這種改變;钪,才能詮釋這種改變。為此,我們得好好地活著。
價格總會回到本質
不勞而獲,這個詞多么誘惑,豪車美人,奢華別墅,直接來到自己身邊使人雙眼發紅,充至著涌生。。。。。。失意的人最容易被它誘惑,把它視作最后一根稻草,這樣的人最后的結果,我們也可猜到一二,讓人嘆婉,他們總是在無措中忘了價值總會回歸本質。
在學校里,一個優等生面對考場的失意,心境總比他人坦然,沒有過多的抱怨,沒有郁郁寡歡。只有繼續學習,做自己的習題,吃自己的飯,睡自己的覺。按自己的作息表一步一步地走,因為他明白價格總會回歸本質,而一個差生面對考場得意,那情緒就是鋪天而來的海嘯拍打在岸上,肆意抒發自己的激情,甚至感覺走上人生巔峰,下一次考試來臨之間,他又會恐慌,因為他也明白價格總會回歸本質。結果一般是優等生繼續優秀,而好不容易爬上來的差生,又回到了末層。
這聽起來像我在歧視誰,但并不是。價格總會回歸本質對于許多事都很適用,但不是說你在底層,就一輩子無法真正爬起來,因為這句話中有一個詞————本質,別有深意。價格這在我們生活中處處看得見,維持了市場秩序,而本質即價值又從何得來呢?書上講“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也就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長,就越有價值,反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短,價值就越低,就如珍珠與沙礫的區別。沙礫隨處可見,一般看來毫無價值。而珍珠呢?古來有多少人贊美,多少宮殿、服飾上有它的點綴,價值自然也不用說了。珍珠來源于沙礫,一粒沙礫進入蚌中,經過多少歲月的打磨,受過多少苦難才成了一顆潔白剔透的珍珠。從一粒沙礫到一顆珍珠,價值得以升華,本質得以改變,所以本質是可以改變的,并不是你的某個時段就決定得了你的一生。
人的本質也可以改變,但不是穿多昂貴,多華麗的衣服,帶多稀有,多珍貴的飾品。而是從內心改變,從思想改變,從行為改變。繼續之前的例子,一個優等生,考場的失意并不會打垮他,他依然繼續學習,努力學習,不管其他,靜候價格回歸本質。失意并不可可怕,可怕的是丟失了堅守的.本質。
我們其實不必太理會外界的紛爭、混亂。堅守自我,努力捍衛并提高自己的“本質”,“價格”總會回歸“本質”。
終點亦是起點
存在起點,就必定存在終點。有些看似開始之后,便一直沒有結束的事物,一樣有結束的時候。不過,終點其實也是起點,終點的意義就是證明了起點的存在,終點是新一個起點的開始。當某個或某件事物到達終點之后,它會呼應起點,又以一種類似之前起點開始卻有不一樣的形式開始。
思維來源于意識,思維又決定了意識。起點是意識,終點也是意識。起點和終點都是意識,不過是不一樣的。同樣是意識,但是意識并不是原先的意識。雖然意識和思維以一種看似無限循環的方式發展下去,但是每次的起點與終點和上一次的起點與終點總是不一樣的。這就是類似但不一樣。
各個朝代的更替,總是經歷血與火的洗禮。仔細看那富麗堂皇的宮殿,其實是萬千白骨堆砌而成的,上面流淌的是陰謀與丑陋。這樣的事,終究不會終結。斬白蛇,秦滅亡。古來第一天命之人創下的基業,結束也是那么突然。劉氏天下,終是三分。開始、結束,又開始、又結束。從起點到終點,又從起點又到終點。終點亦是起點,但是終究已淪為他姓。
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也只不過是記憶。當時的天還很藍,清風都是溫柔似水的。那本書的名字,有時不忍提起。那道題的答案,至今沒有答案。世上從來沒有后悔藥,一旦錯誤,萬劫不復就是最終的歸宿。看著,記著,恍若隔世,模糊時好像又近在咫尺。過往不堪回首,風停了,雨止了,沒有彩虹,原來是黑夜。起點是什么?終點又是什么?原來根本沒有答案。
生既死,死亦生。本來就是來自于虛無,存在不存在,何必去在意呢。不需要萬年,也許幾十年,甚至幾年之后,便是一具枯骨。能化為塵埃也許是一種幸運,歷史的恥辱柱上能夠有大寫的名字不知道算的上什么。萬古蒼蒼,大江東去,埋骨淤泥,棄尸荒野,雖是一種悲哀,但也是一種常態。上千多年前的墓被倔開,不過是今人的財富。往昔叱咤風云,是送給今日的嚼頭。終點是死亡,死亡也是全新起點,不過與本人無關。
同理:錯亦是對;武力亦是道理;恨亦是愛;智慧亦是無知;是亦是不是;矛盾亦是不矛盾;一念亦是一切;相對亦是絕對;主觀亦是客觀。
起點的源頭是宇宙的源頭,源頭之上是至高無上的神。神說:開始。那便是起點。神說:結束。一切都將毀滅。
終點亦是起點,起點本是終點。
淺談哲理
什么是哲理?哲理是一種以哲學方式思考而得出的道理。
為什么要談哲理?因為我看見了哲學欄里許多無病呻吟的雞湯類文章,那些文章就像是包裹著美味糖果外殼的毒藥,不僅毫無營養,而且還有害。很多讀者是不知道真正的哲理是什么的,所以這篇文章能夠更好地幫助讀者篩選有價值的文章。
哲學方式是什么呢?這是一個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問題。哲學是一門追求事實,尋求真理的學科。所有論斷都是基于“真”這個字上,所以不能用太過主觀的視角去探討。想要做到完全的客觀基本是不存在的,不過在寫文章的時候起碼不能用自己那些低俗、沒有價值的思想來冒充真理吧。
其實我對哲理文章是有容忍度的,無奈有些人發表的文章完全是無病呻吟,看著著實來氣。一天到晚的說著什么大道理,給自己日常來碗雞湯。這些垃圾文章的一大特點就是——頓悟!就像是一個麻木不仁的和尚,有一天突然看到了佛祖,然后一下就看盡了人生百態,立地成佛了。
其實這些頓悟是一種假象,不過是當時心靈的空虛,潛意識制造出的一種錯誤的判斷。然而有些人卻將其奉為了真理。
大多雞湯類文章的特點有這樣的特點,文章寫作順序:首先迷茫,陷入思考;逐漸清晰,摸到線索;大徹大悟,得出結論!最重要的一點:無病呻吟,毫無意義!
望廣大讀者擦亮眼睛,拒絕雞湯類文章。那是精神上,接觸愈多,毒害愈深;短暫的充實,恒久的危害。
迷信與科學
把迷信說成科學是最害人的了,比如一些“大法”之類的就是這樣,還有一些“專家”利用科學之名推銷迷信,這些不是本文的話題,不多說了。
如果說用迷信推銷科學,可能誰也不信,其實在我國的民俗中有不少作法被定為迷信,細分析起來這些作法還是有科學性的。
死人出殯,說道很多,有的作法純屬于迷信,比如燒紙人等,有的作法卻不一定是迷信,比如送葬的人走時用一些白酒洗手。
這樣做,用迷信的說法是為了洗去穢氣,以免陰魂附體。從另外的角度看,這樣做還是有一定的科學性。
古時候死的人大多數是傳染病,而又以腸道傳染病居多。用白酒洗洗手,的確能殺死一些致病菌切斷了傳播途徑,避免再傳播他人。
那時候人們看不到細菌,只能用靈魂一類來解釋。這樣流傳下來,科學的色彩沒了,迷信的氣氛多了。
同樣道理,焚燒死者的衣物也是一例。“非典”時候的死者就是這樣處理的,當然防護的更加嚴格、燒的也更徹底。
當時也許人們講不出這么多的科學道理,只知道這么做可以不得病。
沒法解釋,就用魂魄一類假說,人們也就相信了,也就這么做了。
現在的人們不相信了,就從國外進口死人的衣服,結果很多人因此染病。這就是科學有時不如迷信管用的例子。
燒香也是被認為是迷信的一種,其實上等的香料中含有殺菌物質,能夠殺死空氣中的雜菌。致病菌的生命力一般都比雜菌弱,很容易被香料中的殺菌物質殺死。
香料中的殺菌物質還能殺死一些昆蟲、蟻類,所以寺廟的木質很少被蟲蝕,木質保存的時間長。
也就是說經常燒香可以少得呼吸道傳染病,也可以延長木質房屋、家具的壽命。
當然了,制造這種香的原料得是高級的檀香,一般草料做的香是沒有這樣的功能的,只不過增加對環境的污染。
還有很多例子,就不一一例舉了,我要說的是如何正確對待民俗。
中國人都推崇中庸之道,其實做事、辦事最不中庸,不是左就是右,對待民俗就是一例,要么推崇備致,要么就是隨意給扣上一頂“封建迷信”的大帽子,一棒子打倒。
我們又信辯證唯物主義,可是又很少辯證的看待一切事物,主觀性太強,往往是用主觀主義,代替辯證唯物主義,違反了民意地決定一切,違反科學地包辦一切,最后總結經驗,再用經驗主義去對待新生事物,再犯錯誤,就這樣總在人治的怪圈中徘徊,歷史淘汰一批,又出現一批,真是前赴后繼。
人生苦短,惜時惜緣
“一輩子,三萬天”。無意間看見這“斗大如珠”、醒人耳目的標題,思維一下子斷片,心臟驟然突兀地狂跳兩拍,呼吸緊跟著急促了幾秒,整個人頓時呆呆地愣在那里……
此前,雖然喜歡把人生二字掛在嘴邊,心卻從不以為然?偢杏X時間還在,機會還在,做什么事都喜歡拖延。但眼前這六個普通且又簡單的漢字,讀來著實讓人“扎眼”又“扎心”。
平時看似漫長的人生,其實來日并不方長。面對流光飛舞、“屈指可數”的日子,縱使心存余悸,也要將其慢慢沉淀。不管我們愿不愿意,一個人從降生的那刻起,生命就已經進入倒計時狀態。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人的一生,恰似一場花開花謝的過程,卻無緣重現花兒的再世輪回。
浮華紅塵,初生懵懂?v使日后明白,一個人從牙牙學語到蒼蒼暮年,不過是須臾間的事情?晌覀兺ǔ6际窍矚g用思想先行,而行動上總會帶著無盡的慵懶和惰性。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素日里的各種等,習慣用明天睹人生。
漠漠紅塵,蕓蕓眾生皆是客。時光的渡口,走著走著,歲月忽已晚。這個世界,沒有什么能夠真的永恒。人的一生,也沒有那么多富余的時間讓我們一直等。因為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珍惜時間,珍愛生命。于清涼的歲月里,愛生活,愛親朋。將夢想裝進行囊,把責任扛在肩上,用真情回饋未來的時光。珍視當下的每一個晨昏,把握人生際遇里的所有緣分。
于塵世里行走,人生就是一場無法返回的單程旅行。要走的路和正待遇見的人,全是未知數。世界這么大,我們無法預知在人來人往的流年中會遇見誰,于車來車往的站臺上又會經過誰。紅塵阡陌,誰和誰相遇,誰與誰擦肩,在一起的時間或長或短,貌似都是命里不可言說的一份緣。
遇見皆是緣。人與人的情感,需要用心呵護。無論多么熟悉的人,如果不經常連絡,慢慢地感情就淡了,心與心也會越來越遠。
生命來來往往,我們無法預料人生無常。有些事、有些人一但錯過,可能就永遠地失去。趁時光不老,理想還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讓它只是成為今生的夢;趁我們不老,真情還在,去表白一份深種心間的情,不要讓其成為遺憾終生的痛。
生活像一面檢驗真情的鏡子,時間似一把丈量生命的尺子。如果我們每天都能擁有一份陽光般的心情,于嘈雜的市井中修一枚簡單的心境,在熙攘的人潮里結一份注定的塵緣,這便是生活的安暖與美好。
人生苦短,請惜時、惜緣。這一世我們能夠相遇、相知、相惜,能夠成為彼此的家人、朋友、愛人,這應是上天注定好的緣分。有了愛與溫暖的陪伴,我們的人生才是圓滿!
【短篇生活哲理散文】相關文章:
短篇散文追求生活03-30
短篇精選散文04-15
有生活哲理的散文03-31
生活的意義哲理散文12-12
生活哲理散文分享03-31
感悟生活-哲理散文04-09
復雜的生活哲理散文04-18
關于生活哲理散文03-27
生活的代價哲理散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