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林清玄散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散文吧?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想要學習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林清玄散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林清玄散文1
我很喜歡一則關于苦瓜的故事: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
師父拿出一個苦瓜,對弟子們說:“隨身帶著這個苦瓜,記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條你們經過的圣河,并且把它帶進你們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養,并朝拜它。”
弟子朝圣走過許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師父的教言去做。
回來以后,他們把苦瓜交給師父,師父叫他們把苦瓜煮熟,當作晚餐。
晚餐的時候,師父吃了一口,然后語重心長地說:“奇怪呀!泡過這么多圣水,進過這么多圣殿,這苦瓜竟然沒有變甜。”
弟子聽了,好幾位立刻開悟了。
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教化,苦瓜的本質是苦的,不會因圣水圣殿而改變;情愛是苦的,由情愛產生的生命本質也是苦的,這一點即使是修行者也不可能改變,何況是凡夫俗子!我們嘗過情感與生命的大苦的人,并不能告訴別人失戀是該歡喜的事,因為它就是那么苦,這一個層次是永不會變的。可是不吃苦瓜的人,永遠不會知道苦瓜是苦的。一般人只要有苦的準備,煮熟了這苦瓜,吃它的時候第一口苦,第二三口就不會那么苦了!
對待我們的生命與情愛也是這樣的,時時準備受苦,不是期待苦瓜變甜,而是真正認識那苦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態度。
林清玄散文2
清淡、樸實,這是我打開《林清玄散文集》所閱讀到的氣息和獨屬于它的那一份味道。
其實,在手拿這本《林清玄散文集》,翻開它的第一頁,閱讀第一篇文章時,我就被它那淡雅、細膩的文字所震驚。因為據我所知,林清玄是一位當代男性作家,而在我的印象中,男性作家的筆風應都是充滿陽剛、堅毅的。但林清玄不同,他的筆風婉轉、細膩,絲毫不遜色于當代女性作家,可是又在多愁善感之中保留了些許傲然,這種柔與剛的結合,被他的文字詮釋得恰到好處,即不會太做作,也不會過于剛強。猶如一片花瓣落在水面而引起的漣漪,在我們的心上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想去憶及其源頭時,卻發現那痕跡早已消失不見,我想,這便是林清玄的文字所給我們帶來的感覺,若隱若現,隨風而逝。
在《林清玄散文集》中我最深有感觸的是一篇名為《空白筆記簿》的文章。這篇文章沒有過多的優美景物描寫,也不似長篇大論的感悟,只是作家對生活的一點兒個人小感慨而已,但是我們卻從未發現。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家去一家精致、講究品位的書店買書,卻發現每本筆記本的價錢都要比一本書要貴上許多,對此而感到疑惑不解,便詢問店員小姐,店員小姐卻給了作家這樣意想不到的一席話:書都是別人寫的,寫得再好也是別人的思想,筆記是給自己買的,自己的想法當然比別人的想法賣得貴了。看到這里,我有和作家同樣的感受,在這家書店里的筆記本之所以賣得比書貴,就在于它所要記錄的是單獨自己的想法,不與別人相同。為自己的內心而寫,然而,自己的想法自是他人無法隨意剽竊與買賣的`,因為它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不可估量,可以用金錢所去衡量的。
我喜歡文中的這一幾句話:“可是有誰愿意給自己的今天寫些什么呢?愿意給生活的靈光一閃寫些什么呢?唯有我們抓住生活的真實,才能填補筆記的空白,若任令生活流逝,筆記就永遠空白了。
讀完了這篇文章,就使我想到了所看過的一次評論當今都市人們快節奏生活方式的電視欄目。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在如今這個現代化的大都市,定然是需要的,只不過,在生活中,我們必定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慢下來,這或許,便會找到在以前的生活中,所不被發現的樂趣,才能抓住生活的真實。這樣的一絲一縷,便會勾勒出你心中的那本筆記本。
在急速流過的生活中,我們能留下的便是那一本充滿了生活氣息的筆記。只不過,在從前,我們缺少了一顆甘于安定的心與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罷了。
林清玄散文3
朋友告訴我一個笑話:一個有錢的貴婦去找一位知名的畫家作畫, 并且談好條件,這張畫像一定要她家里的狗喜歡才付錢。
畫家一口答應,但是向她要了雙倍的價錢,理由是:“畫到連狗都喜歡,那是非常艱難的。”
畫像終于完成了,當畫送到的時候,貴夫人的狗立刻飛奔而至, 狀甚愉快,熱情地舐著畫像上主人的臉頰。那位貴夫人和她的狗一樣興奮,付了雙倍的價錢給畫家。
這件事情傳開了,許多學藝術的人都非常佩服,紛紛來向他請教, 如何畫一幅畫讓狗看了也那么感動。
畫家說:“沒什么呀!我只是在她臉上的顏料部分,涂了一點牛肉汁。”
這個故事很值得深思,一般人欣賞藝術品通常停在外表的層次,例如一幅畫像不像,例如一幅畫可以賣多少錢,導致那些好賣的藝術品不一定是很感人或有創作力的,只不過是在顏料里調了一點牛肉汁吧!
我們這個時代,由于外在的可炫惑的事物太多,可以說是一個“牛肉汁時代”,許多人拼命追逐外在事物,獻出了大部分青春。不幸的是,外在事物時常是很短暫的、不永恒的,不能確立人生真實價值的。
我并不排斥人對表面事物的追逐,例如更有權位、住更大的房子、開更高級的汽車、穿更好的衣服、在更昂貴的飯店吃飯,因為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個社會進展的動力。但是我很擔心,太少人做內在的沉思與開發,對文化與質量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人之所以異于禽獸,是他有一個廣大的靈性世界,也可以說是人獨有的質量。一個人活在世間,在作為人的獨有質量的開發,至少應該花費和外在的`、物質的追求相同的時間。如果一個人花在靈性思維的時間很少,他的身心就接近禽獸了。
特別是九○年代的人類,花費很少的時間就可以解決溫飽了,大部分的追逐都只是欲望的展現。但是人生不僅如此,只是由于內在質量不像外在的物質易于被發現、易于衡量,大家就忽視了。
禪宗里有一個公案,說有一個弟子非常崇拜趙州禪師,于是為趙州畫了一幅畫像,有一天拿給趙州看,問道:“師父,您看這幅畫像不像您?”
趙州說:“如果不像,你就把畫燒了。”
停了一下,趙州又說:“如果像我,你就殺了我吧!”
弟子只好把畫像燒了。
這個公案的意思是,表面的事物是無法取代內心世界的。我們在物質的堆砌,所塑造的是我們的畫像,而不是真實的我,真實的我唯有在夜半捫心,花時間來反復思維才會顯現。
真實的我,不是臉上涂滿顏色的我。
真實的我,不是穿著流行時裝的我。
真實的我,不是在街頭奔赴名利的我。
真實的我,不是那個表面華麗、內心空虛的我。
“那么,真實的我要去何處尋?”
“你問我,我問誰呢?我找自己的時間都不夠用了呀!”
“拜托,給一個簡單的提示!”
林清玄散文4
1、有時候,兀自在黑夜中行著,將大街走成一條細細的小巷,那種蒼涼古樸的細致便猛然升起,于是想舞劍想舞成朵朵劍花,此樣的感情一旦升起,就隨著月下的獨影一直長到遠方去,止也止不住的,可是長夜將盡,發現囊中已經遺失的劍簇,任是豪氣干云,在無人的空巷內在無聲的凄寂里在黯淡的夜色中,即是呼風喚雨的手揚起,最多也只是一種無效的手勢吧。
2、分離的神傷若欲雨前的黑云無邊無涯地罩下,努力地壓抑艱苦地想忘卻,它竟毫不留情的在靜脈中靜靜地流著。或者已經等待了太多的夜晚,或者要考驗情意的堅摯。離別的傷悲由你的眼底汩汩閃現,在無意藍而自藍的天色下,我由淚哭訴出我的愛,說不出的心里層層疊疊的顫動。
3、我真地不肯相信是一種痛苦,也許劍被磨鈍了,也許我是一本攤開扉頁的書,但是在苦讀書中的文字篇章時我害怕,也驚喜,由于翻過的頁中有太多的嘆息才害怕,由于后來的篇章里顯示著精彩的未知才驚喜。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一條不妥的`路,微小的感觸已然難以遮掩它們的不足道。
4、我只希望在這個澄明的湖底輕泛著心靈的小舟,湖外有山,山外有海,海外有喧囂的世界。可是我不愿去理會,因為此地連漣漪都是平靜的。我可以酣臥著,可以把每個星星都亮成燈火,把每一絲空氣都凝成和風,所有的豪華都隱在云山海外,真淳則在有月光的時候,自湖底幽幽地浮上來。
5、生活里的記憶就像是一個個小小的旅店,而人像乘著一匹不停向前奔跑的驛馬,每次回頭,過去的事物就永遠成為離自己遠去的旅店,所有的歡樂與苦痛,所有的沉淀與激情,甚至所有的成功與失敗都在那些旅店里,到當天傍晚我們就要投宿另一家旅店了。
林清玄散文5
當這本林清玄散文遞到我手上的時候,這樸素的封面中包裹著的內容便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從書中了解到林清玄老師是一位熱愛生活,信仰佛教的人,他的文章和他本人一樣陽光,并充滿了人生的智慧。翻開這本書,我走進了一個非凡的美文的世界。
在書中,有些文章加入了許多佛教元素,作為一個初中生,想要理解透徹,有一定難度。可我卻偏愛閱讀這種文章,慢慢鉆研,細細品味,總能在文章中挖掘出一些平凡的道理。又有些文章,大白話似的,讓人一讀就懂,我喜歡挑戰有難度的文章,也喜歡一讀就懂的文章。總的來說,林清玄老師的散文太對我的'品味啦!讓我拿著就不想放下。
金翅鳥是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金翅鳥是佛法中天龍八部之一,大而美麗,渾身長滿金燦燦的羽毛,而它的食物更是不可思議,竟是游走在天空中來無影去無蹤的神龍!它就像作家的靈感一般,一天不吃一些,就無法展翅飛翔了。假如我們的心中住著一只金翅鳥,那么在多狹窄的世界里都能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讀完這篇文章,我希望我的心中也有一只這樣的金翅鳥,帶著我的理想在心中天空上翱翔,在浮云上的浮云,藍天上的藍天擁有一片自由的領地。又有時候,我希望自己就化作金翅鳥,展翼飛翔——在人們的天空上。
噢,在我的這本書中,夾著一張精美的書簽,它總夾在一處,翻開書面,這篇文章叫做總也不老。我喜歡讀這篇文章,它太貼近我的生活了,文中作者舉的例子都能在我的生活中找到。這世上不會老的東西很多,但人卻會老,這是人生的悲哀,許多人想要長生不老,卻又無力與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抗衡,我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在這世上多留下一些總也不老的東西,為這個世界,也為自己多增添一份光彩。讀了這篇文章,我自然地聯想到席慕蓉老師的貝殼,這兩篇散文所蘊含的讀后感哲理是相同的,簡單說就是用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的價值。
讀了林清玄老師的散文,我覺得有些像霧霾一樣的東西在我的心中散去了,像撥開烏云見到陽光一樣,有種明亮的感覺,我想我應該帶著這樣的好感覺好好地欣賞擺在我面前的生活。
林清玄散文6
生命的化妝?什么是生命的化妝?怎么樣來為生命化妝呢?我帶著這些疑問讀完了《生命的化妝》這篇文章,細細品味,頓時恍然大悟……
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丑不到哪里去。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簡單的話來說明,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就像文章中說的一樣,拙劣的化妝常常是詞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個性。好一點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視線,但別人知道你是在寫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者心靈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讀的時候不覺得是在讀文章,而是在讀一種人生……
說的多好啊,最好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我們不需要用語言、行動來偽裝自己、粉飾自己,最美的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露出一個真實的自我。雖然生的化妝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我們要從內在里改革。是的一個人就算是再美麗,卻沒有氣質和內在美,那不是真正的美;一個人用太多的語言、行動來粉飾自己,會適得其反,讓人覺得虛偽。
現在也不再是那個以貌取人的年代了,如果你有才華、氣質和內在美,無論你是美麗還是丑陋,都會有人賞識你,不會“懷才不遇”的。生命就是表里如一,誠實無欺、心智純正、靈魂純凈。不必花時間去思考別人眼中的自己,別人心中的自己……
我要我的自我,無須粉飾,更不需要華麗的偽裝。
生命是一方待琢的玉,圣潔的雕刀,會把一切瑕疵雕落。
生命是一塊沖浪的帆板,奮力拼搏,才不會被海水吞沒。
來吧,讓我們一起為生命化妝!
林清玄散文7
清淡、樸實,這是我打開《林清玄散文集》所閱讀到的氣息和獨屬于它的那一份味道。
其實,在手拿這本《林清玄散文集》,翻開它的第一頁,閱讀第一篇文章時,我就被它那淡雅、細膩的文字所震驚。因為據我所知,林清玄是一位當代男性作家,而在我的印象中,男性作家的筆風應都是充滿陽剛、堅毅的。但林清玄不同,他的筆風婉轉、細膩,絲毫不遜色于當代女性作者,但是又在多愁善感之中保留了些許傲然,這種柔與剛的結合,被他的文字詮釋得恰到好處,即不會太做作,也不會過于剛強。猶如一片花瓣落在水面而引起的漣漪,在我們的心上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想去憶及其源頭時,卻發現那痕跡早已消失不見,我想,這便是林清玄的文字所給我們帶來的感覺,若隱若現,隨風而逝。
在《林清玄散文集》中我最深有感觸的是一篇名為《空白筆記簿》的文章。這篇文章沒有過多的優美景物描述,也不似長篇大論的感悟,只是作者對生活的一點兒個人小感慨而已,但是我們卻從未發現。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去一家精致、講究品位的書店買書,卻發現每本筆記本的價錢都要比一本書要貴上許多,對此而感到疑惑不解,便詢問店員小姐,店員小姐卻給了作者這樣意想不到的一席話:書都是別人寫的,寫得再好也是別人的思想,筆記是給自己買的,自己的想法當然比別人的想法賣得貴了。看到那里,我有和作者同樣的感受,在這家書店里的筆記本之所以賣得比書貴,就在于它所要記錄的是單獨自己的想法,不與別人相同。為自己的內心而寫,然而,自己的想法自是他人無法隨意剽竊與買賣的,因為它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不可估量,能夠用金錢所去衡量的。
我喜歡文中的這一幾句話:“但是有誰愿意給自己的這天寫些什么呢?愿意給生活的靈光一閃寫些什么呢?唯有我們抓住生活的真實,才能填補筆記的空白,若任令生活流逝,筆記就永遠空白了。
讀完了這篇文章,就使我想到了所看過的一次評論當今都市人們快節奏生活方式的電視欄目。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在如今這個現代化的'大都市,定然是需要的,只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必定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慢下來,這或許,便會找到在以前的生活中,所不被發現的樂趣,才能抓住生活的真實。這樣的一絲一縷,便會勾勒出你心中的那本筆記本。
在急速流過的生活中,我們能留下的便是那一本充滿了生活氣息的筆記。只但是,在從前,我們缺少了一顆甘于安定的心與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罷了。
林清玄散文8
幾年以來,我都是林清玄x的忠實書迷,雖然我不知道林清玄的長相,不知道他的性格,當讀過他寫的散文之后,都能體會到那文字上的淡淡之香。仿佛他拿著一支神來之筆,一揮,就能寫過各種優美的x。讀了《尋找幸運草》這一x后,使我體會到他文筆上的那種清幽和大氣。
也許你會疑惑到:“幸運草是什么東西”,幸運草實際上是酢漿草,只是傳說四片葉子的就是幸運草,其它的都是三片的,而文中的作者,是一個非常愛好找幸運草的人,其實,幸運草是不存在,可作者還是在尋找,直到這一舉動被他的兩個侄子看到了,使他們也開始找幸運草了,仔細一想,雖然找也是白找,但這是多么堅持不懈的品質呀!
人的一生,要是擁有堅毅的品質,那做事不是很好嗎?雖然幸運草不存在,但在你仔細發掘之后,你會發現比幸運草還好的東西,而幸運草,也已經常常地埋在了你的心里。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礪,終于孕育美麗的珍珠;頑鐵忍受了烈火的赤煉,終于燒成鋒利的寶劍。也許這些豪言壯語都是虛幻的,但卻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曾經說過“忍耐和堅持雖是痛苦的事情,但卻能漸漸地為你帶來好處。”司馬遷是我國一名有名的人士,他寫的'《史記》有52萬字!而且還是在牢獄中借那堅毅的面孔寫下的。我想:在我們的心中,只要我們能夠寬廣堅持,只要我們的情感夠細膩,只要我們擁有堅持的信念,我們的心就會長出一株美麗的,四個葉片宛然的幸運草。
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人都懷有自己的愿望與理想,而這只需我們的堅持信念,那不可能就會化成可能,可能就化成必定。
如今,我已合上這本書,回想那文字中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更有一種人性的芬芳,就像我們心中的蘋果樹,那蘋果掉下感情了我們,讓我們知道了這世界的廣闊,還存在許多的純凈。
林清玄散文9
剛買到這本散文集,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他的散文很美很美,但重要的是其中蘊含的哲理才是他文章的亮點,特別是《生命的化妝》這篇散文, 化妝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說得多好啊!
在書中,書中一位化妝師說:“化妝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它能改變的事實很少。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體質,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運動與營養,這樣她的皮膚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妝有效得多。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上、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丑不到哪里去,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后的一件小事。我記住了三句話,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我也很欣賞”精神的化妝與生命的化妝“!容顏易失,再昂貴的化妝品也留不住青春,而人的'內在氣質卻與表相無關。也說得很好,談得很有條理,說得讓人只有點頭的份。
林先生的文章從自己的認識談起,經過自己的詢問,化妝師巧妙作答,讓全文主題一步一步凸現,讓讀者清楚的明白了化妝的內涵。全文很好的運用了類比的寫法,讓我們更好的接受了作者的看法,全文雖沒有華麗的詞藻,讀來卻給人一種流水樣清涼的感受,讓我們的心靈為之震撼,并真切想讓我們的生命也變得像化妝手下的人一樣靚麗起來!
那怎么才是對生命的化妝呢?學習!終身學習可以使你成為一流的人,終身學習就是生命的化妝。
林清玄散文10
三年前我退役,背著袋子要北上的時候,爸爸取出一罐小瓶子,里面是他親手培養出來的花子,他小心翼翼地交給我說:“你到臺北后,如果有一個花園,就把它種了。”我便帶著這個小瓶子和一袋故鄉的泥土上臺北。
我很想馬上把它種了。
可是上臺北后,一直過著租賃的日子,住在小小的公寓中,難得找到一撮土地,更不要說一個花園了。那罐父親的花子便無依地躺在我的袋中,隨著我東飄西蕩。每次搬家看見那些花子,就想起每日清晨在花園中工作的父親,什么時候才能找到一個花園呢?我總是想著。
最近,我找到一個有花園的房子,又因為工作忙碌,就把它擺在鞋柜子里,有一天,我拉開鞋柜看到那一罐花子和那一袋泥土,就把它灑在家前的花園里。
那時候已經是嚴冬了,花子又擺了三年,到底會不會活呢?我寫信告訴爸爸,爸爸寫了一封信來說:“只要有土地,花子就可以活。”他又附寄來一包肥料。
我每天照料著那一片灑了花子的土地,澆水、施肥,在凜冽的寒風中,我總是擔心著,也許它就會埋在土地里斷喪了生機吧!
在冬天來臨的第二個月,有一天我開窗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群花子吐了新芽,那些芽在濃密的花園里,嫩綠到教我吃驚,是什么力量,讓那一罐從南臺灣帶來的花子,在北地的寒風中也能吐露亮麗的新芽呢?
花子吐芽的那幾日,我常興奮得無法睡去,總惦念著那些脆弱的花芽,而那是什么樣的花呢?我問爸爸,他說:“等它開了花,你就知道了。”
那個小小花圃中的芽長得出乎意料的快,我幾乎可以體知它成長的速度,每天清晨,我都發現它長大了,然后我便像每天面對一個謎題,猜想著那是什么花,猜想著父親送我這些花是什么用意。我急于知道那個謎題,就更加體貼那些花。
慢慢的,花長大了,我才知道那是一些茼蒿菜,茼蒿菜是一種賤菜,在鄉下,它最容易生長,價錢最便宜,而父親竟把它像禮物一樣送給我,那樣的珍貴,也許父親是要我不要忘記自己的土地吧!
我舍不得吃那一畝茼蒿,每天還是依時澆水看顧,茼蒿長大了,我從來沒有看過那么好看的茼蒿,在市場上,茼蒿總是零亂的、萎縮的;在土地上茼蒿則是那么美麗而充滿生機。
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茼蒿就在寒冷的冬天里開了花,那花,是鮮新的黃色,在綠色的枝梗上顯得格外溫暖,我想到,這么平凡的茼蒿花竟是從遠地移種,幾番波折,幾番流轉,但是它的生命深深地蘊藏著,一旦有了土地,它不但從瓶中醒轉,還能在冷風中綻放美麗的花朵。
茼蒿花謝了,在花間又結出許多細小的黑色的花子,它看起來那么小,卻又是那么堅韌。我把它收藏在父親當年贈我花子的瓶中,并挖了一舀泥土——是家鄉的泥土和客居的泥土混成的泥土。
或者有一天,我仍要帶這花子和這泥土到別地去流浪,或者有一天,這帶自故鄉根種的花子,然后在異鄉土地結成的花子,會長在另外的土地上。
人也是一個平凡茼蒿的花子,不管氣候如何,不管哪里是落腳的地方,只要有生機沉埋心中,即使在陌生的土地上,它也會吐芽、開化,并且結出新的花子。
我仍然把花子放在鞋柜里,每日穿鞋時我就能看見它。
我就會想起我的父親,和他耕作的故鄉的土地。
1.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
(1)那罐父親的花子便無依地躺在我的袋中,隨著我東飄西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些芽在濃密的花園里,嫩綠到教我吃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五段開頭寫道:“那時候已經是嚴冬了,花子又擺了三年,到底會不會活呢?”綜觀全文,這句話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聯系全文簡要分析結尾一段的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比擬的手法揭示了因我的居無定所花子也無處安身的窘境。(2)含蓄的語言形象地傳達出花子頑強的生命力,讓“我”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意對即可)…點此查看高中散文閱讀訓練答案集(本文答案在第7頁)…3.(1)與開頭父親給“我”花子相照應,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2)點明父親送“我”花子的用意,就是無論走到哪里,永遠都不要忘記自己的故鄉,從而升華主旨。(言之有理即可)
林清玄散文11
我小時候對汽水有一種特別奇妙的向往,原因不在汽水有什么好喝,而是由于喝不到汽水。我們家是有幾十口人的大家族,小孩依序排行就有18個之多,記憶里東西仿佛永遠不夠吃,更別說喝汽水了。
喝汽水的時機有三種,一種是喜慶宴會,一種是過年的年夜飯,一種是廟會節慶。即使有汽水,也總是不夠喝。到要喝汽水時好像進行一個隆重的儀式,18個杯子在桌上排成一列,依序各倒半杯,幾乎喝一口就光了,然后大家舔舔嘴唇,覺得汽水的滋味真是鮮美。
有一回,我走在街上的時候,看到一個孩子喝飽了汽水,站在屋檐下嘔氣,哦--長長的一聲。我站在旁邊簡直看呆了,羨慕得要死掉,忍不住憂傷地自問道:什么時候我才能喝汽水喝到飽?什么時候才能喝汽水喝到嘔氣?因為到讀小學的時候,我還沒有嘗過喝汽水到嘔氣的滋味,心想,能喝汽水喝到把氣嘔出來,不知道是何等幸福事。
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位堂兄快結婚了,我在他結婚的前一晚竟輾轉反側地失眠了。我躺在床上暗暗地發愿:明天一定要汽水喝到飽,至少喝到嘔氣。
第二天我一直在庭院前窺探,看汽水送來了沒有。到上午9點多,看到雜貨店的人送來幾大箱的汽水,堆疊在一處。我飛也似的跑過去,提了兩大瓶的黑松汽水,就往茅房跑去。彼時農村的廁所都蓋在遠離住屋的幾十米之外,有一個大糞坑,幾星期才清理一次,我們小孩子平時很少進茅房的,衛生問題通常是就地解決,因為里面實在太臭了。但是那一天我早計劃好要在里面喝汽水,那是家里唯一隱秘的地方。
我把茅房的門反鎖,接著打開兩瓶汽水,然后以一種虔誠的心情,把汽水咕嘟咕嘟地往嘴里灌,一瓶汽水一會兒就喝光了。幾乎一刻也不停地,我把第二瓶汽水灌進口中。
我的肚子整個脹起來,我安靜地坐在茅房地板上,等待著嘔氣。慢慢地,肚子有了動靜,一股沛然莫之能御的氣翻涌出來,哦--汽水的氣從口鼻冒了出來,冒得我滿眼都是淚水,我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喝汽水喝到嘔氣更幸福的.事了吧!"然后朝圣一般打開茅房的木栓,走出來,發現陽光是那么溫暖明亮,好像從天上回到了人間。
在茅房喝汽水的時候,我忘記了茅房的臭味,忘記了人間的煩惱,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一直到今天我還記得那年嘆息的情景,當我重復地說:"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喝汽水喝到嘔氣更幸福的事了吧!"心里百感交集,眼淚忍不住就要落下來。
貧困的歲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記得添一碗熱騰騰的白飯,澆一匙豬油、一匙醬油,坐在"戶定"(廳門的石階)前細細品味豬油拌飯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滿了幸福的香氣。
有時這種幸福不是來自食物,而來自于自由自在地在田園中徜徉了一個下午。
有時幸福來自于看到蘿卜田里留下來的做種的蘿卜開出一片寶藍色的花。有時幸福來自于家里的大狗突然生出一窩顏色都不一樣的毛茸茸的小狗。生命原來不在于人的環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質,而在于人的心靈如何與生活對應。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決定的,貧困者有貧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其幸福,位尊權貴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是有笑有淚;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與煩惱,這是人間世界真實的相貌。
林清玄散文12
最近看林清玄的散文集,感覺他是把生活過成了詩一樣的人。每天碰到的一草一木、遇見的人、發生的事,讓我們看起來了無生趣的事、人、物,都像是被他賦予了靈氣,有了生命般,在那里看著我們微笑。我也是個很自戀的人,看了這樣的文字,感覺作者像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必是風流倜儻、舉止優雅、旁若無人之人。看了他的照片,覺得他的.人很普通,普通的就是我們每天在生活中碰到的甲乙丙丁,竟怎么也不能把他的人和作品聯系起來了。看來我也只是個很俗很俗的人,因覺得自己普通,便也想如何裝扮自己外在形像個仙女,以為這樣才能配得上心中的詩和遠方。可問題是自己既不能做外形上的仙子,也沒有有趣的靈魂。
當我沒錢的時候,我以為有了錢就可以讓我幸福;但當我有錢了,我才明白,心靈的充盈才會帶來真正的幸福。
我一直感恩于我生命中遇到的人和事。父母讓我明白,考試可以改變命運,于是我愛上了考試,它可以讓我活得更有尊嚴,我也因此走出農門,成了大家羨慕的公務員;老公讓我領略了愛情的甜蜜和偉大,與他的通信,使我從剛開始只能寫只言片語到四年后十幾頁的一氣呵成,他陪我走過了孤寂的青春期,他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最敬愛的兄長,最甜蜜的戀人,是他讓我明白,原來我也是這樣值得被人愛的人,原來我也是可以憤怒、可以隨心所欲的人,發脾氣、使小性子,他都在那靜靜地看著我,做我情緒的容器,讓我的心靈得以滋養和成長。我弟是指引我心靈成長的人,讓我活得愈來愈有智慧,知道了自己為什么會是這個樣子,而怎么才不會是這個樣子。感謝生命中遇到的人,讓我的生命不再盲目而機械前行。
林清玄散文13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簡單的幾筆,卻勾勒出一個人心底繁雜的世界。親情與鄉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題。他寫到浴著光輝的母親,雖不是他的母親,但天下的母親一般的愛子心。就是一句寶貝不怕,便透露出一個母親對孩子無限的關懷。某些感動就是從這些細枝末節衍生出來的,不必轟轟烈烈,就是那么一句話,而生活中所見到的也許比一句話更簡短粗略。但卻實實在在。作者的眼睛就是如此善于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被人遺忘的點點滴滴,在他的筆下重現,帶給人真實的觸動。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說不盡道不完的,作者的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好——對于父母的愛,我們也是“提得起來,就是我們的”,趁還提得動,行李箱還有空間,就多塞一點愛進去吧!在這些尚在的時間里,也許我們應該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意,不帶半點羞澀地毫無保留地道明,正像他們給予我們毫無保留的愛。林清玄的散文里總有一股清新的氣息,許是有流水的聲音,許是灑進了陽光的溫暖,有許是有風吹過的清涼。總之,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靜,在東日人煙稀少的書店,當你坐下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已有彈奏琴弦飄出的琴音安撫了你浮躁的心。它讓你不知不覺地靜下心,不知不覺地專注于這字里行間的溫柔。這便是一本書的魅力所在。像是一個禪師在向你說教,聲音低低的,柔柔的,卻絲毫不差地進入你的耳中,落進你的心里。所以,花季的時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種花。
林清玄散文14
有一位親戚懷孕了。
一天,來向我訴苦,說她居住的地方非常燥熱,夏天的氣溫高達三十五六度,懷孕的.人怕熱,因此每天半夜都要起來泡兩三次冷水浴才睡得著。
我納悶地問她:“你為什么不安個冷氣呢?”
她說:“我不敢呀!怕動了胎神,再熱也只得忍耐。”
“在這么熱的天氣里,連胎神也很想吹冷氣呢!”我說。
我看到她臉上的表情千變萬化,隔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地笑出來。
親戚果然裝了一臺冷氣,從此天天都睡得很甜美安心,幾個月后生下一個又白又胖,人見人愛的孩子。
我去看她,她很感激地對我說:“胎神果然也喜歡吹冷氣呀!”
“是呀,是呀!”我說。
其實,一位懷孕的母親有著真正疼惜孩子的心,自己就是胎神了。
胎神多么遠,母愛多么近;胎神多么虛無,母親多么真實。
林清玄散文15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云是最柔軟的……
每當碰觸到林清玄散文集時,就像收獲到一次心靈的洗禮,得到關于他的人生啟迪和情愫,體味從文字中透露出的個人修養和品質,品味字里行間所滲透的佳句美詞和情感。翻開具有淡淡墨香品茗般的優雅情韻書時,就能走進林先生的內心世界去瞧一瞧。寄托對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希望,走出喧囂浮躁的現實社會時,來到一片充滿蓮花氣息的花林,這時再把林清玄散文集拿出來,哼一曲悠揚婉轉的小曲,如同待在世外桃源般的美妙享受。他才會凈化內心世界的沉浮和頹廢,人就會具有林先生的高潔堅貞的品質和個人修養,這就能起到我們所希望的效果。
我認為林清玄本人就像晶瑩剔透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而他的文字是那么純粹、清凈、生動,讓人讀后受益匪淺,如同與位大師在交談,就像淙淙流水般的暖流流入人的心田,帶給我們深刻的'人生啟迪與他的情思。喜歡在靜謐安詳的夜晚,坐在沙發,手捧這本散文集,品味其中優美華麗的辭藻。此時若在播放一曲清幽有內涵的歌曲,配上一盅剛浸泡過的茶葉,意境就已在不知不覺中洋溢出來。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感覺林先生總和“禪意”分不開,在書中時常會提起與禪意的有關事例,會問自己禪意究竟是種怎樣高深莫測的解讀呢?上網搜出原來就是讓人們的心靈更純凈,體驗佛家人的戒殺眾生的悲憫情懷,是他先開創了寫佛的先河,所以他也被不禁的凈化了。人心境界遠,菩提本悠然。佛臺端坐立,低眉慈善觀。禪意暖人間,吉福泰祥安。祈福云霧升,捏花淺笑間。禪意人生書畫卷,恬淡凝思逸悠然。覺得林先生的禪意世界還需我們細細揣摩,在人生的閑暇之余是適合時間,學著去豐富自己的眼界和心靈,使自己具有禪意和佛心吧!
感悟林清玄,體會他的清凈之道。我也被林先生的清純所觸動到,大家也試著去讓自己變成像林清玄一樣的純凈之人,再讀幾次這本書你會有不同的體會。
【林清玄散文】相關文章:
林清玄散文05-22
林清玄散文的經典語錄07-10
林清玄經典散文(精選23篇)08-09
林清玄寫的散文(精選12篇)09-21
林清玄散文15篇(精)05-22
林清玄散文《隨風吹笛》閱讀及答案06-13
林清玄《幸福的開關》初中散文閱讀及答案06-14
林清玄《籮筐》高二散文閱讀題及答案06-20
林清玄《菠蘿蜜》高三散文閱讀題及答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