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將在彼岸相見
好散文語言凝練、優美,又自由靈活,接近口語。優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詩情、畫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語言又各具不同的語言風格。那么我們不妨看看吧。
第一次聽說“死”,是在四五歲時。
那年夏天,雨水十分豐沛。有一天,外面正下著暴雨,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來到我們家,當時我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見到那位陌生人很意外,也很激動,將他迎進屋后就急急忙忙去了灶屋燒水做飯,爺爺則陪著他在堂屋里坐下說話。幼小的我屋檐下玩水,隱隱約約聽到他們的話語中冒出“走了”“老了”的字眼。后來,玩水玩膩了的我進灶屋看奶奶在做什么好吃的,發現奶奶在爐火前抹眼淚。不明所以的我跑到奶奶跟前問她怎么了,她撩起衣袖擦擦眼淚帶著哭腔說:“你外祖祖老了。”盡管我不太懂“老了”是什么意思,但也知道是不好的事情,不然奶奶不會掉眼淚。吃飯時我才知道,那位陌生人是奶奶娘家的弟弟,是專程來報喪的'。飯后,他說還要去大姐家,又急匆匆地走了。
當天下午,爺爺奶奶就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帶著我回了奶奶的“娘屋”。那時的交通還沒有現在這么方便,奶奶娘家又是在山村里,只有山間小路通行,連日暴雨導致路途泥濘難行。我們脫了鞋子光著腳踩在泥地里,一步一步往奶奶的娘家走。等走到時,天已經快黑了。渾身泥水的我們簡單換了下衣服,就準備開始晚上的“開奠”。
那天夜里,雨停了,奠儀就在院子里舉行,鑼鼓嗩吶吹吹打打,孝子賢孫們跪了一地,親朋好友們踩在泥水里,聽風水師咿咿呀呀地念誦悼文。懵懂無知的我在人群里穿梭,如同過節一樣。有好幾次,我甚至跑到了停靈的房間里,透過還未封上的棺材縫偷偷往里面瞧。
或許,在那時的我看來,死亡并不可怕,我那位外祖祖不過是睡著了,而大人們如此熱鬧地舉行儀式來送別她,不正說明了死的重要嗎?
【我們終將在彼岸相見】相關文章:
或許,我們會相見12-25
朋友,我們還能相見嗎12-04
我們能否不再相見散文03-31
彼岸花開,花葉永不相見日志04-15
散文彼岸花開,花葉永不相見04-14
盛夏流年,有些愛與殤,終遺落彼岸04-08
盛夏流年,有些愛與殤,終遺落彼岸04-08
讓我們有緣再相見散文03-31
讓我們飛向理想的彼岸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