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 環境
那一年,我被巴西里約熱內盧馬路邊上的一棵……樹?嚇了一跳!那棵……樹?足有兩層樓那么高,樹干粗壯挺拔,樹葉寬大伸展。你說它像是個豐偉的壯漢也行,你說它像是個豐腴的美婦也行,總之是一派的飽滿滋潤,且青翠欲滴。只是,你粗粗看往,它是棵樹;細細看來,它卻又不是樹了。那么,它到底是不是樹呢?
它實在不是樹,它是咱們中國北方常見的那種觀賞植物——滴水觀音!
滴水觀音在咱們中國北方(似乎也包括中國南方),是要養在花盆里的。養得好的,也就一米多高,因此沒有人會把它看成樹。希奇的是,在巴西,它竟然會長得那么高那么大,當之無愧一棵樹!
這里邊的原因十分簡單——是巴西的土質、天氣等等條件,使令它能夠長成一棵樹!而我的驚異就在于,我從沒有想到過滴水觀音這東西竟然可以長成一棵樹!
這個發現給了我很大的沖擊,使我得以知道環境之于植物的成長,其意義實在是太大太大了!
之后,我想到了人,同時也就得以想到環境之于人的成長,其意義也同樣是太大太大了!
只是,植物的成長,依靠的是自然環境;而人的成長,依靠的是社會環境。
錢學森先生逝世以后,很多人哀嘆:中國從此不會再有大師了。錢學森先生本人在彌留之際,也曾委婉地批評說:這些年,中國的高等學校理應培養出自己的大師級學者來,可惜沒有……
不知錢學森先生還說了些什么——他不可能只說這一句話,遺憾的是媒體上沒有表露。于是,一切就如同咱們經歷過的其他很多事情一樣,人們感嘆一番,甚至憤怒一番,也就過往了。過往得無影無蹤,過往得不再有人提起。
很多年前,讀過一本外國人寫的哲學著作,那個外國人批評中國人研究題目不講究邏輯。記得當時讀了,甚感詫異,不理解那個外國人為了什么要這樣說,甚至還覺得他這是對于咱們中國人的污蔑。因了這個批評太過刺激,后來碰到什么事情時,就經常會想起那個批評,再用那個批評往思考這個事情,就發現那個批評實在是太對太對了。
咱們中國人的思維,的確是不講究邏輯,講究的只是一種判定。而這個判定,又經常只是一種固有的道德判定。這就使令咱們的思考總是淺嘗輒止,難以深進下往,也就難以找到題目的癥結,難以把題目賜與徹底解決,難以防止悲劇以后再次發生。
就比方說錢學森先生的這句話吧,咱們中國人一般的思維是這樣的:一,錢學森先生說得對。二,咱們的高等學校過往是長期受到極左路線的干擾,現在則系教育當局無能。三,完了。沒戲了。好不了啦。似這樣的一種思維,能夠解決題目么?然而,倘若能夠講一點邏輯,來一番推理,就最少應該是這樣的:一,錢學森先生的這個看法是正確的。二,錢學森先生的這個看法為什么正確?有沒有統計數字或其他?三,什么是大師級學者?大師級學者是怎樣產生的?哪些條件是必須的?四,咱們的高等學校為什么沒有培養出自己的大師級學者來?認真地羅列起來的話,具體的原因有哪些?其中哪個原因是最最關鍵的?五,這個最最關鍵的原因,為什么會出現?六,應該怎樣防止這個最最關鍵的原因再次出現?七,其他的那些具體原因怎么解決?八,如何建立大師級學者培養體制?九,怎樣保證這個體制不受干擾地順利執行?有何相應賞罰措施?是否需要立法賜與保障……
篇幅所限,本文不可能把上面的題目展開來談,這里,我只是想就本文談到的滴水觀音現象,說一說社會環境對于人才(包括大師級學者)培養的意義。
在我看來,人才有兩種,一種是標準人才,一種是特殊人才。所謂標準人才,就是畢業時拿到畢業證的那類人才。這類人才,在產業化時代,也像機器產品一樣按照某種標準大批量生產,如大學畢業生。所謂特殊人才,比方說像錢學森先生這樣的人才,不可能像機器產品一樣地按照某種標準生產出來。它需要:一,本人天資特異。二,成長環境特異。
在本人天資特異的題目上,我以為我必須特別夸大:我反對神秘主義,反對以為這種人必須是天生的超人,必須是五百年里才能出來一個的那種觀點——固然,我同時也的確以為這種人必須天資特異。在我看來,這種人不可能很多,但也不可能很少,因此,五百年里應該是出來一群才對,之所以才出來一個或幾個,那是由于大多數這樣的人才都被我們的那個糟糕的社會環境抹殺了!
那么,什么樣的社會環境是好環境?什么樣的社會環境是壞環境?
我在我家陽臺的一側,壘了一個花池,搭了一副花架,種了一棵葡萄。我希看這棵葡萄能夠帶給我一片蔥蘢的綠色,以及瑪瑙一樣的果實。曾經,我為我的這個設計布滿了賞心悅目的憧憬和希冀。為此,我選用了最好的基土,埋進了最好的基肥……之后,伴隨著它的成長,我傾注了非常的熱情——包括時間、精力以及為了它的成長所付出的購買肥料、殺蟲劑等等的鈔票。但很遺憾,十幾年來,它只結過一次果實。那果實,不過只是可憐的兩小把而已。而在之前之后的這些年,它所報答于我的便只是若干枝條和綠葉。可以說,它的報答與我的付出相比,完全不成比例。
然而,我對它卻沒有絲毫的抱怨,由于我就知道:它已經盡力了。就是說,它所能夠報答于我的,也就是這些了。
是的,它有著充足得過分的肥料供給,充足得過分的水的供給,充足得過分的主人的關懷……但沒有足夠的風,沒有足夠的地氣,更是沒有足夠的成長的自由!而那些自由,作為主人的我,竟然在很長的時間里茫然無知——居然不知道它還要自由!
倘若以人才論,我的這棵葡萄是不能畢業的,由于它連一個標準人才都夠不上。
一個標準人才的培育,需要你提供的條件全面而均衡。
可憐咱們的孩子們從幼兒園教育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就既不全面,也不均衡。
今年一月,***總理在談到大學教育時說:“一所好的大學,在于有自己的獨特的靈魂。這就是獨立的思考和自由的表達!”
啊,獨立的思考!
這就是大師們成就的核心奧秘吧?
是了。
啊,自由的表達!
這就是大師們成就的根本條件吧?
是了。
人才是什么?是棵小草么?是了。是棵大樹么?是了。只是我們應該知道:有些小草實在是可以長成一棵樹的!
上一篇:成就人生極致境界_人生感悟
下一篇:人生,必須要懂得三件事_人生感悟
相關推薦
- 05-06
- 07-09
- 07-17
- 馬云臺灣大學演講:永遠相信年輕人才是未來11-07
- 勵志文章:敢批評你的人才是你的貴人07-11
- 11-29
- 07-29
- 人才是棵樹,環境決定成長_人生感悟03-21
精彩搶先看New Top
最熱文章榜Hot Top
1
2017雞年辭舊迎新的對聯2
2017元旦廉政提醒短信3
2016推薦政協委員考察材料范文4
2016年最后一天心情說說5
2017元旦春節期間廉政短信6
2016提名政協委員考察材料范文7
2016天氣變冷心情說說8
2017年節日廉政短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