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幼兒園小班教師教學隨筆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要認真分析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耐心對待幼兒的哭泣,這樣才能使幼兒輕松愉快地投入到幼兒園的生活中去。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的2017幼兒園小班教師教學隨筆,歡迎大家閱讀!
【2017幼兒園小班教師教學隨筆1】
幼兒園里常會有一些個性非常突出的孩子,喜歡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心中的“不想”。也因此常會有老師無可奈何地抱怨孩子的特殊問題。
這學期,小一班有個“吃飯困難戶”,每到吃飯時間就哭著要回家,任憑老師怎么哄、喂都不愿意張開小嘴巴,老師來向我傾訴煩惱。于是我在用餐的時候來到了小一班,看到這個叫寧寧的小男孩,正趴在桌上鼓著小嘴巴,把飯碗推到了桌子中間。我走過去,蹲下身子問他:“怎么了?不想吃飯嗎?”他看看我,點點頭。我又問:“這么好吃的紅燒肉,你不喜歡嗎?要怎樣你才喜歡吃飯呢?告訴老師好嗎?”又過了會兒,他小聲地說:“我想喝水。”我趕緊倒來了水,他“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了下去,然后終于張開了嘴巴,一口一口吃起了飯。而此后的每一天,飯前只要給他提供一點水,他都能很高興地把飯吃得干干凈凈。
有的事情,其實就是這樣簡單,一句話就能打開一個結。關鍵是,有沒有給孩子輕松表達自己心聲的機會,有沒有一顆善于發現的細膩心靈。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被尊重,被關懷,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引起成人的關注,哪怕是用極端的方式,那也是他急于表現自己的手段。老師,應該是個多重角色,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拉一把,在孩子需要關懷的時候像媽媽一樣撫慰,在孩子需要理解的時候像朋友一樣傾聽。把自己當孩子,真正蹲下身來,會發現每個孩子那扇心靈的小窗都有一把獨特的鑰匙可以打開,只要有了那把鑰匙,快樂和驚喜就會隨之涌來。
【2017幼兒園小班教師教學隨筆2】
春暖花開時節,出游成了家長與孩子享受生活的首選方式。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不僅可以拓寬孩子的見識,豐富孩子的經驗,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更能增進親子感情。
可是,出行難免舟車勞頓,車上的時間讓孩子覺得無趣,令家長傷透腦筋。顯然,車上不宜看書,更不宜蹦蹦跳跳做游戲。為了緩解孩子路途中出現的煩躁情緒,很多家長依靠各種電子產品幫助孩子度過長長短短的車行時光。大家都知道,行車途中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無益。那么,怎樣讓孩子的車行時光快樂有益,讓出游一路歡聲笑語呢?不妨來玩玩口語游戲吧。
一、詞語數字反著說隨著車行前進,路上風景一路變換,稍縱即逝,孩子對很多景色或事物過眼即忘,錯過很多感知機會。這時,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看窗外風景,說出自己所見事物的名稱,互動進行“詞語反著說”的游戲。如,看見青山,孩子說“青山”,媽媽說“山青”;看見“火車”,孩子說“火車”,媽媽說“車火”;孩子說“陽光燦爛”,媽媽說“爛燦光陽”……孩子年齡小,可以試著將簡單的兩字詞語倒著說,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反著說的詞語字數可以逐漸增加;到了大班,可以用四字詞語或者短句。順說反說也可以由媽媽、孩子輪流進行。這樣的游戲,可以促進孩子集中注意力,訓練思維能力,也可以豐富孩子的詞匯積累,感受詞語變化的趣味。
二、車牌車型巧思維車行途中,會前前后后遇見很多同行車輛,引導孩子關注車輛信息,能獲得豐富認知。
認數字。對于年齡小的孩子,關注前行車輛的車牌號,是認識數字的好辦法,且能訓練快速識記的能力。對于年齡大的孩子,也可以嘗試簡單加減法游戲,或者編含有數字的游戲,如將“1368”編成“今天的早飯,爸爸吃了1碗粥、3根油條、6個包子、8顆榛子,爸爸是個大胃王”,嘗試數字與量詞的結合,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增進趣味性。
識省份。車牌上的省份簡稱對于孩子來說是個新事物,引導孩子感知省份簡稱,并簡單豐富對該省份的常識,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如遇見“滬”的車牌,讓孩子說說全家一起游上海時的趣事,增加孩子對這個地區的印象。
賞車型。路上的車輛多,車型也豐富,根據出現在自駕車周圍的車型,可以引導孩子關注車子的牌子、款式、顏色等元素,并進行描述和比喻,還可以進行前后車型的比較,豐富孩子對車型的認知。
三、說說唱唱強語感在車子狹小的空間里,說唱是最為便捷的游戲方式。媽媽可以準備一些有趣的兒歌帶著孩子一起學唱,也可以玩手指游戲,和孩子互動學習。根據車窗外景色的變化,也可以引導孩子嘗試自己編兒歌,說些句式結構相似的短句,模仿熟悉的兒歌模式進行仿編,拓展課堂上的學習。也可以照著某首簡單歌曲的'旋律唱歌,仿編歌曲,在說說唱唱中讓孩子感受語言創作的趣味,增進孩子學習的興趣。大班孩子即將進入小學,建立良好的語感對小學學拼音尤為重要,媽媽可以讓孩子念出一首兒歌,將兒歌的每字每句拆成音節帶著孩子一起說。如“太陽當空照”。媽媽就說“t—ai、tai,y—ang、yang, 太陽”,孩子也跟著說,直至完成整首兒歌。說唱的過程無需出現書本讀物,在語言互動中孩子能順利建立字詞發音的語感,為孩子進一步學習拼音做好準備。
四、交通標志保安全外出路上,交通路牌隨處可見。路牌上呈現出關于交通安全的各種知識,這些是豐富孩子交通知識的最佳載體。
識交通。車行時,帶著孩子一起看路牌當導航,解釋每塊路牌表示的意思,感受方向、路程的變化,并時刻提醒開車的家人。如看見“ ”標志,孩子會提醒開車的爸爸:“爸爸要注意,如果我們要直行就不可以在這條道上開哦!”如見到“ ”,孩子能提醒去哪里,該往哪個方向,還有多少距離需要轉向變速等,增強孩子的方向感和交通知識。
促安全。交通路牌中更多的是安全標識,讓孩子參與識標識,正確認知各種安全標識的顏色、形狀及表示的內容涵義,能樹立孩子的安全意識,也能擔任家長的安全監督員,保障家長的出行安全。
爸爸媽媽們,車行一路,口語游戲玩起來,孩子的學習發展絲毫不耽擱,一路歡聲笑語,出游會變得更完美。
【2017幼兒園小班教師教學隨筆3】
《我愛我的幼兒園》這首歌曲旋律簡單,歌詞內容淺顯易懂,富有情趣,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其次,音樂來源于生活,許多音樂作品都是對生活的反映。《我愛我的幼兒園》這是一首來自幼兒生活的歌,經驗來自于幼兒的入園體驗,是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活動力求讓幼兒在歡歌笑語中領略到幼兒園生活的美好,體驗友好愉悅的情趣。
《我愛我的幼兒園》是小班上學期第一次音樂活動,小班的孩子剛來園不久,沒有形成有效的常規,一開始組織課堂,是很困難的,且小班的孩子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不要說讓他們學會什么本領了,且讓他們安安靜靜的坐在那幾分鐘都是困難的。在整個活動設計中,主要以讓幼兒聽教師演唱歌曲和跟隨教師一起演唱,一起表演動作為主,幼兒通過動作的參與和身體節奏的表演,來體驗音樂活動的愉快。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寬松自然環境,目的是減輕幼兒活動的緊張程度,讓幼兒在放松的狀態下自然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一開始,讓幼兒第一次感受一下音樂的魅力,傾聽老師唱歌,理解歌詞內容,跟著老師有節奏的拍手。當然,作為音樂教育,讓幼兒理解歌曲的內容,不能單純憑借教師的說教而應該結合幼兒實際的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活動中我把孩子們平時在幼兒園的生活制作了一個PPT,幼兒通過看課件,就很自然的進入了歌曲所表達的意境中。視聽相結合的電化教學法再現了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讓孩子們通過鏡頭教容易地解決了理解歌詞的困難,還增進了幼兒創編表演的欲望。最后,設計了兩次鼓掌:教師為幼兒鼓掌,幼兒為自己鼓掌。目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之中感受得到老師的接納、同伴的接納、自我的接納的愉快,從而使幼兒體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同時,幼兒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下,體驗到在集體活動中的成功感,增強幼兒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
教學過程中發現了不足之處就是:孩子們不會用自然音唱歌,有的唱起來扯著喉嚨大喊大叫,有的扯著喉嚨尖聲尖氣,還有的則發出刺耳的怪聲。為了解決幼兒不會用自然音演唱的困惑,我想在平時把優美的兒童歌曲播放給幼兒欣賞,希望孩子們感受到用自然聲音唱歌的美妙。
從中我體會到,如何使幼兒適應新環境,講講很容易,做起來還真難,剛入園的幼兒由于對周圍環境的陌生,往往會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伴隨哭鬧的情緒也是自然現象,它需要老師不僅具有慈母般的關懷之心還需要有準確的判斷力、靈活的組織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要從幼兒的實際表現中去發現幼兒更想得到什么,什么對他們更具吸引力,才能讓幼兒活得更快樂、充實,真正體會到幼兒園的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