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田(1906~1968),山東鄒平人,作家、學(xué)者。著有散文集《畫廊集》、《回聲》,短篇小說集《金壇子》,學(xué)術(shù)論著《文學(xué)枝葉》等。
生死之間
只要你活著,你的脊梁骨還能馱,你一雙蹄子還能供驅(qū)使,而你的兩只手爪也還能在泥土里挖掘,你當(dāng)然還有用,也就有人管——管你的生命不絕如縷,管你,不讓你休息。
只要你真的死了,你咽了最后一口氣,或者你最后一口氣尚未咽完,也許還只余半口氣,你反正必死無疑了,于是也有人管——管你,把你用繩索捆起來,像捆一段木頭,然后把你抬到郊外,去喂烏鴉,喂野狗。如說他們是樂意管,也不見得,他們是不得不管。因為,如果不把你交給曠野,你就會腐爛,發(fā)臭,你就會化成一種不好的氣味去妨害別人的鼻子,而你的樣子也妨害別人的眼睛,他們要講求衛(wèi)生,要眼不見為凈,就得把你除去。
只有生死之間的人最無辦法。說你是活的,然而你已不能供驅(qū)使,你已不能作奴隸,你爬也爬不起來了;說你是死了,然而你還瞪著一雙求救的眼睛,你也許還發(fā)出一種含糊的聲音,你成了哲學(xué)家,你說出你一生中最高最深的語言,因為你的語言已不為能聽的人所領(lǐng)會;你當(dāng)然還沒有死,要把你捆起來抬出去,為時未免尚早,于是你只好倒在路旁,樹下,石上,垃圾堆上,讓太陽曬你,風(fēng)吹你,雨打你,蒼蠅吃你。試想,在這多風(fēng)雨的季節(jié),這時代,你雖然不能動了,卻還有知覺,你覺得濕,覺得冷,你浸在水里、泥里過日過夜,然而無可如何,你只好讓一切自然的力量把你從生拖到死。要把你從死里拉起來,那該是人的事,人既不管,太陽、風(fēng)雨,就更不管了。
生死之間!我們是生呢,還是死?還是在生死之間?而且,應(yīng)該怎樣辦呢?我等待回答。
早晨
我每天早晨都怕晚了,第一次醒悟之后便立刻起來,而且第一個行動是:立刻跑出去。
跑出去,因為庭院中那些花草在召喚我,我要去看看它們在不為人所知所見的時候有了多少生長。我相信,它們在一夜的沉默中長得最快,最自在。
我愛植物甚于愛“人”,因為它們那生意,那蔥蘢,就是它們那按時的凋亡也可愛,因為它們留下了根柢,或種子,它們?yōu)樯M了力。
當(dāng)然我還是更愛“人”,假如“人”也有了植物的可愛。酣睡一夜而醒來的嬰兒,常叫我想到早晨的花草,而他那一雙清明的眼睛,——日出前花草上的露珠。
感謝
到市上買菜的人回來了,我總要接過菜籃,我要仔細觀看:果子的艷紅與豐滿,菜葉的鮮嫩與蔥蘢,和在這些上面領(lǐng)受到早晨的歡悅,而我的心里又充滿了感謝。
買菜人說:“你要看啊,請到菜市去,或者更好是到果子林去,到菜園去。”
我說:“不,我不但要觀看,我還要種植。”
經(jīng)驗
我讀一本旅行記,而我想起一種經(jīng)驗——經(jīng)驗,這正是“經(jīng)驗”的意義。
有一個很長的時間,我們在趕路,緊趕緊趕,趕到夜深,才趕到一個地方住下。這地方給我們一種神秘的感覺——在夜色中,尤其在暗淡的燈光所照出來的迷離形象中,我們不知道這地方是什么樣子,我們所住的是什么房屋,周圍是些什么人,什么山,什么水,什么樹木與路徑。疲
乏中感到甜蜜,我們就在無所知中睡在這個新鮮而又生疏的懷抱里。等明日醒來,天亮了,我們才看清了這里的一切,一切與我們所想的不同,一切都覺得可喜,然而這也正是告別的時候了。“再見,再見”,這一別將永無再見之一日。第二天是這樣,第三天,第四天,一連許多天。不知多久,也許多少年過了,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你忽然想起了你從前曾經(jīng)住過的某個地方,就想:假如能再走過那地方就好,于是感到一點迷惑,也感到一點惆悵。
我們的經(jīng)驗大都如此,這就是所謂經(jīng)驗。
人與其他
我忽然——不是忽然,是常常,而今天是忽然覺得最清楚——覺得什么都比人好,植物且不必說,動物也一樣。人的面孔上沒有毛,我覺得遠不如那些有毛的面孔為美好,因之,人類的衣服也不如動物的毛皮。為什么呢?我的解釋還不如我的感覺的明確,大概就因為人的險詐,人的虛偽,無論是見于光滑滑的面孔上的,或見于那些奇麗的服飾上的。而動物則大多光潔而善良。我們說毒蛇、猛獸,其毒其猛,也表現(xiàn)得美好。而植物:樹木、花草、果實……就更美好。你們也許反對我這么說,但我要這么說,因為我這么感覺,且這么相信,因為我是“人”,我在替人們,就是你們,站在一切之前而感到丑陋、污穢、卑劣、委瑣、不自然、不大方,既沒有好看的色澤,又缺乏好聽的聲音……不行,簡直說不盡,總之,是不好。你們說:“不要你代表。”我說,沒有關(guān)系,我正是一個“人”。我不責(zé)備花、責(zé)備草、責(zé)備獅虎與蟲鳥,且不管它們有無可責(zé)備,我所責(zé)備的正是“人”。而且,我將以動物或植物的名字去稱呼那少數(shù)可愛的人,而對于另一些人,我也不再罵他們:“你這無知的草木。”或“你這沒有理性的禽獸。”
選自《日邊隨筆》初版本,1948年5月,文化生活出版社
李廣田(1906~1968),山東鄒平人,作家、學(xué)者。著有散文集《畫廊集》、《回聲》,短篇小說集《金壇子》,學(xué)術(shù)論著《文學(xué)枝葉》等。
生死之間
只要你活著,你的脊梁骨還能馱,你一雙蹄子還能供驅(qū)使,而你的兩只手爪也還能在泥土里挖掘,你當(dāng)然還有用,也就有人管——管你的生命不絕如縷,管你,不讓你休息。
只要你真的死了,你咽了最后一口氣,或者你最后一口氣尚未咽完,也許還只余半口氣,你反正必死無疑了,于是也有人管——管你,把你用繩索捆起來,像捆一段木頭,然后把你抬到郊外,去喂烏鴉,喂野狗。如說他們是樂意管,也不見得,他們是不得不管。因為,如果不把你交給曠野,你就會腐爛,發(fā)臭,你就會化成一種不好的氣味去妨害別人的鼻子,而你的樣子也妨害別人的眼睛,他們要講求衛(wèi)生,要眼不見為凈,就得把你除去。
只有生死之間的人最無辦法。說你是活的,然而你已不能供驅(qū)使,你已不能作奴隸,你爬也爬不起來了;說你是死了,然而你還瞪著一雙求救的眼睛,你也許還發(fā)出一種含糊的聲音,你成了哲學(xué)家,你說出你一生中最高最深的語言,因為你的語言已不為能聽的人所領(lǐng)會;你當(dāng)然還沒有死,要把你捆起來抬出去,為時未免尚早,于是你只好倒在路旁,樹下,石上,垃圾堆上,讓太陽曬你,風(fēng)吹你,雨打你,蒼蠅吃你。試想,在這多風(fēng)雨的季節(jié),這時代,你雖然不能動了,卻還有知覺,你覺得濕,覺得冷,你浸在水里、泥里過日過夜,然而無可如何,你只好讓一切自然的力量把你從生拖到死。要把你從死里拉起來,那該是人的事,人既不管,太陽、風(fēng)雨,就更不管了。
生死之間!我們是生呢,還是死?還是在生死之間?而且,應(yīng)該怎樣辦呢?我等待回答。
早晨
我每天早晨都怕晚了,第一次醒悟之后便立刻起來,而且第一個行動是:立刻跑出去。
跑出去,因為庭院中那些花草在召喚我,我要去看看它們在不為人所知所見的時候有了多少生長。我相信,它們在一夜的沉默中長得最快,最自在。
我愛植物甚于愛“人”,因為它們那生意,那蔥蘢,就是它們那按時的凋亡也可愛,因為它們留下了根柢,或種子,它們?yōu)樯M了力。
當(dāng)然我還是更愛“人”,假如“人”也有了植物的可愛。酣睡一夜而醒來的嬰兒,常叫我想到早晨的花草,而他那一雙清明的眼睛,——日出前花草上的露珠。
感謝
到市上買菜的人回來了,我總要接過菜籃,我要仔細觀看:果子的艷紅與豐滿,菜葉的鮮嫩與蔥蘢,和在這些上面領(lǐng)受到早晨的歡悅,而我的心里又充滿了感謝。
買菜人說:“你要看啊,請到菜市去,或者更好是到果子林去,到菜園去。”
我說:“不,我不但要觀看,我還要種植。”
經(jīng)驗
我讀一本旅行記,而我想起一種經(jīng)驗——經(jīng)驗,這正是“經(jīng)驗”的意義。
有一個很長的時間,我們在趕路,緊趕緊趕,趕到夜深,才趕到一個地方住下。這地方給我們一種神秘的感覺——在夜色中,尤其在暗淡的燈光所照出來的迷離形象中,我們不知道這地方是什么樣子,我們所住的是什么房屋,周圍是些什么人,什么山,什么水,什么樹木與路徑。疲
1 2 下一頁
精彩搶先看New Top
最熱文章榜Hot Top
1
2017雞年辭舊迎新的對聯(lián)2
2017元旦廉政提醒短信3
2016推薦政協(xié)委員考察材料范文4
2016年最后一天心情說說5
2017元旦春節(jié)期間廉政短信6
2016提名政協(xié)委員考察材料范文7
2016天氣變冷心情說說8
2017年節(jié)日廉政短信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