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我身邊的勞模主題征文3篇
勞模,即勞動模范的簡稱。勞動模范是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是民族的精英,國家的棟梁,社會的精英,人民的楷模。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2017我身邊的勞模主題征文,歡迎大家閱讀!
【2017我身邊的勞模主題征文1】
為什么大地總是枝繁葉茂,因為我們深深愛著腳下的這片熱土,無怨無悔奉獻著……
――題記
采訪牟燕時,她正在泵房內帶著崗位姐妹們保養設備。一身油乎乎的工衣,清瘦的身材,弱不禁風的樣子,倒不是想象中的“女強人”樣子,更不能和崗位技術能手、勞模聯系在一塊。和她攀談起來,第一句話卻是:“一個人的榮譽多了,就是一種沉甸甸的壓力,因為畢竟付出的還有限!”說這話時,筆者卻從她雙俊秀的大眼睛里,讀到了一份對工作的執著,一份對事業的追求和眷戀,從內到外,不攙雜任何矯揉造作和虛假的東西。翻開人生檔案,你就會自然而然的走入牟燕人生的奮斗歷程和情感世界。
濟南軍區生產基地,作為與孤島油田唇齒相依的軍區企業,從1968年以來隨著孤島油田的開發、生產建設和發展,與油田結下了“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的水乳之情。1977年2月,牟燕就出生在生產基地一工人家庭。小時候,每當看到采油隊的阿姨手提管鉗、樣桶巡回在荒原上,牟燕就非常羨慕,自己什么時候也能和她們一樣,威風凜凜地走在祖國的油田上呢?那時父親便語重心長地告訴她:當一名石油工人并不難,你只要好好學習,學會吃苦,將來一定有機會的!環境的熏陶,父親樸實的話語,讓牟燕立志長大后,一定當一名石油工人。人隨心愿,1995年7月,牟燕技校畢業后分配到了孤島采油廠。因為她熱愛生她、養她的孤島大地,她要在孤島大地上生根、發芽、成長,她要在高大的磕頭機下實現自己的理想。可萬萬沒想到是走進了注水泵站,不僅與自己所學專業不符,更與自己的理想崗位不符。她有些失望,有些茫然和不知所措。上班第一天,看出牟燕心思的師傅帶著她在站上轉了一圈,然后意味深長的告訴她:“其實注水泵站就是動力接轉站,沒有了注水泵站,地下就注不進水,采油也就沒有了動力保證。”“而我們是泵站的管理者,崗位雖不重要,但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稍一停頓,師傅又進一步說到。牟燕望著眼前為了石油事業默默無聞奮斗了大半生的老師傅,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那一刻,老師傅剛毅的目光、父親殷切的期望、鐵人王進喜縱身跳入泥漿池的壯舉,瞬間交織在牟燕的腦海,支撐成了牟燕人生起點的永恒坐標。
既然干上了注水泵工這一行,就要熱愛它、干好它,就要成為泵站的真正主人!這是牟燕當初的誓言,也是多少年來,無論崗位怎么變,遇到多少挫折,受過多少委屈,流過多少淚水,牟燕都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奮斗目標……所以從走上崗位起,牟燕的身上總帶著紙和筆,隨時記錄下師傅傳授的知識和自己所學到的東西,以致多年來她養成了記學習筆記的好習慣。不懂就學,不懂就問,不會就干,不精就練。在別人休息的時候,一人再跑進泵房,重新溫習,加以鞏固。晚上,找來業務書籍,從簡單到復雜,一點點啃,一點點學,一學就到半夜。當時在班組姐妹眼中,牟燕只是一個比別人能學能干的小Y頭罷了,可直到1996年5月份,她在管理區、采油廠青工技術比賽中雙雙捧回注水泵工比賽第一名的證書時,大家才刮目相看身邊的這個小姐妹。也是從這一年起,她先后五次分別獲得采油廠、管理局技能賽的個人第一名、第三名的好成績。直到2014年取得了了管理局注水技師的任職資格,成為孤島采油廠最年輕的注水技師。
2000年初,孤五注水站組建女子班子,班長的擔子責無旁貸的落在了牟燕肩上。她心里十分清楚,要想把一個15名女職工組成的大站管理好,意味著吃別人不能吃的苦,受別人不能受的累,更意味著自己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因此走上班長崗位后,無論是日常的管理工作,還是面對臟、難、險、重的任務,她總是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帶頭實干。為徹底使泵站打一個翻身仗,在改變泵站存在的滲、漏、銹等落后的面貌基礎上,2001年初,牟燕又帶領眾姐妹們投入到孤五注水站設備全面整修、達標會戰中。當時她已懷孕5個多月,反應得厲害,但每天照樣拿著漆桶和刷子除銹、刷漆,優化生產參數,調整注水量,穿梭在設備之間忙碌著。刮銹、打光、保養、重刷油漆,看似簡單的活,三個人一臺機泵設備卻要干上兩三天,忙的難有空閑喘口氣。那段日子,對牟燕來說,是永遠難忘的記憶。一邊是因為妊娠反應,她吃不下飯,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腿脹,渾身象散了架似的難受。一邊是姐妹們對她的愛護、關心,每逢在現場,大家總是你一言,我一語勸到:“牟燕,你不要命了,可別影響了孩子!”“有你這樣的班長,再苦再累,我們也愿意跟著你干!”有人便常常將她手中的工具搶走,把她趕出泵房,讓她休息。姐妹們的舉動,讓牟燕心里總是熱乎乎的,更讓她離不開泵房半步,直到她生產半個月前還和姐妹們干在一起。一份汗水,一份收獲,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孤五注以嶄新的整體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各項綜合管理指標、經濟技術指標均走在了同行業的前列,一躍成為同行業的“標桿泵站”,當年被采油廠女工委樹為“巾幗示范崗”。接下來先后被管理局、中石化評為“青年全優崗”“一級達標泵站”和“五星級泵站”。
翻看著昨天一頁頁成績,問起牟燕苦和樂時,曾自以為堅強的她,眼淚卻象斷了線的珠子掉了下來。和站上的其她女工攀談時才了解到,牟燕典型的“外強內弱”者,別看是工作上的女“強者”,卻又是生活的“弱者”。孩子出生后就一直體弱多病。可還沒休完產假,她又提前走上了工作崗位。這一切,讓站上的姐妹們為牟燕感動又委屈。一次,工作之余,同事們無意中談到了孩子,在一旁的牟燕卻猶如山洪爆發,“哇”的一聲,眼淚傾泄而出。這一下可把在場的姐妹們嚇壞了,剛才還和大家一起有說有笑的干在一起,怎么突然……姐妹們哪兒知道,原來為了全身心地工作,集中精力帶領大家做好油田“行業一強”的驗收準備工作,整整一個星期沒見到孩子了,沒聽到兒子喊媽媽了。一說到孩子,她再也忍不住思念之情,騎上自行車飛快向站外而去。可是不到半小時,牟燕紅腫著眼睛又回到了站上。眾姐妹們心里清楚,盡管孩子近在咫尺,牟燕沒回家,更沒見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人到站外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場。
“我對不住孩子,更對不住母親……”通過晶瑩的淚珠,更讓人看到了一位為人子女的情感世界。孩子從小交給了母親,孩子苦鬧時,母親抱著,睡覺時,母親又是搖著晃著……一天下來,母親累得腰酸腿桶,以致留下了后遺癥。孩子好不容易大點了,可氣候一變化就鬧病,而且是習慣感冒性哮喘,一病就是小半個月。但母親為了女兒的工作,一直默默照看著外孫,默默承擔著一切苦和累。如今年邁的母親卻躺在了病床上,而且尿毒癥已到了晚期。“其實,母親早在幾年前就覺得自己身體不舒服,可她硬咬著牙支撐著這個家,現在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在母親有生之年多陪陪老人……”這話時,她早已淚流滿面。可一回到崗位,牟燕又換了一個人似的,早出晚歸,忙碌奔波在崗位與照顧母親之間。2017年3月底,西區注水站在調整管理水平比較落后的孤一注水站班組時,牟燕又毫不猶豫的挑起了班長的重擔。
“為什么大地總是枝繁葉茂,因為我們深深愛著腳下的這片熱土,并無怨無悔奉獻著!為什么我們的腳步那么執著,因為我們情系孤島這塊熱土,天職在上,心中有夢……”這是2008年4月24日,孤島采油廠在金島招待所舉行的講 “工人偉大、勞動光榮”、講“優良傳統、勝利精神”報告會上,牟燕作為勞動模范在臺上講過的一段話。是的,多年來,只因有天職,有追求,在她付出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2003年底,孤五注水站作為采油廠唯一迎接中石化“五項勞動競賽”活動總結表彰大會與會代表檢查的基層班組,取得了油田注水系統星級泵站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破格由最初申報的“四星級泵站”直接升至“五星級泵站”。在采油廠創造了一個奇跡;
2014年-2016年牟燕評為管理局勞動模范、中石化“巾幗建功標兵”;
2015年獲得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
2016年評為管理局“十大杰出女職工”;
2017年評為中石化勞動模范;
多年來,她一直義務擔負著本站、采油廠注水工種的技術培訓工作,在她身邊先后涌現出了管理局崗位技術能手孫曉華、注水崗位明星王忠海等一批業務技術骨干,有多項成果推廣應用與生產。
有位哲學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當奮斗的汗水流得多了,榮譽的花環積得厚了,成功的階梯爬的高了,人就容易產生一種“疲軟”,一種自負,一種滿足。可牟燕自始至終沒有停下向前邁進的步伐,因為在她心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就是自己的天職!
【2017我身邊的勞模主題征文2】
彭仲革,一張國字型臉,待人處事親和,謙遜,熟悉他的人都管他叫“大彭”。
從1979年入廠,彭仲革在鵬程食品分公司工作已經有三十年了,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經濟技術創新標兵,2013年獲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幾年來,他堅持現代化車間管理,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使車間各項工作居公司前列。在彭仲革的帶領下,全車間280名職工,2010年至2014年共開發新產品13個,創新工藝20項,技術革新32項,實現雙增雙節25項。新產品的開發為企業直接創效1907.4萬元,技措技改、雙增雙節為企業增效848萬元。
見到彭仲革的時候,他正在辦公室里整理工作表格,身上穿著工作服,隨時準備下車間干活兒。在鵬程三十年的鍛煉,無論是在檢疫科、小店豬場還是食品站,彭仲革對每道工序都了如指掌。產品出現問題,彭仲革一看就能知道是哪出了毛病,立馬就能提出解決方案。
“小”崗位 “大”榜樣
在管理上,彭仲革獎罰分明,嚴格照規章制度辦事。嚴格管理的結果,換來了職工的工作熱情,換來了屠宰車間零生產安全事故。
彭仲革經常說:“做人要心細,心細就能發現問題;生活要節儉,勤儉節約是美德。”
在工作上,彭仲革總愛探究,也總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一個產品在加工過程中,半成品轉化為成品的周期長,不利于產品的內在質量要求。彭仲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親自帶領三名員工外出參觀學習,回來后親自下車間傳授技術。為節約開支,彭仲革經主管領導同意,將兩間閑置房屋改建為單獨加工車間,并同職工一起設計了雙層加熱鍋三個,提高了加熱效果和安全性,改善了職工工作環境,節約設計改造費6.6萬元,節約輔料費6.4萬元。
在鵬程分公司,曾經有這樣一句口號——“公司號召學屠宰,管理干部怎么辦?就學屠宰車間主任彭仲革!”
說起當主任,彭仲革笑著談到了自己的體會:“其實,領導就是面鏡子,你就得清楚、真實、正直。員工們時時刻刻都看著你這面鏡子,如果你這面鏡子不正直,怎么讓員工有組織有紀律?我這個當主任的,就得做好這面鏡子,做個好榜樣。”
先“大”家 后“小”家
當提到家庭的時候,彭主任帶著幸福的微笑,而后又有點歉意和愧疚。
這還得從九年前八月份的一件事說起,當時,彭仲革為了公司的肉食品安全問題,吃住都在公司,天天在車間跟生產一線的同事們監督產品的質量關卡,一連好幾個月都沒回家。這年也正趕上女兒參加高考,因一直沒等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來報名參軍走了。然而當彭仲革解決了產品安全問題后回家時,才發現大學錄取通知書就鎖在他的信箱里,可一直忙于工作的他,卻沒時間回家看過自己的信箱,以致耽誤了女兒的大學夢。甚至在女兒參軍走的`時候,他也沒有來得及去送行。
彭主任回憶起女兒這件事,至今仍十分愧疚,但還是帶著慈愛的神情笑了笑:“作為父親,我覺得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我愧對女兒。但公司是我的‘大家’,家庭是我的‘小家’,當我不能顧全的時候,只能顧著‘大家’了。”不過,令他欣慰的是,愛人和女兒都很支持他的工作,她們也把他的“大家”當成自己的家。
【2017我身邊的勞模主題征文3】
在青海送變電工程公司送電應急搶修中心,有個做起事來就不要命的“工作狂”——馬宏韜。他是常年離家、奮斗在艱苦地區的電力建設者,他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他只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鑄就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偉大勞模精神,16個春秋他以工作為伴、與同事為家人,把自己的一生和全部的愛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電力建設事業。他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展現著高原電力鐵軍的風采。
馬宏韜1996年參加工作,2010年獲得青海省電力公司勞動模范稱號。十幾年如一日的野外工作和風吹日曬,使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更顯得滄桑,在湖南抗冰搶險、海拔5000米的青藏聯網等工程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
送電線路的施工現場自然條件惡劣,遠離家鄉和親人在野外工作。他在世界最高海拔青藏±400千伏直流線路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檢查開心嶺3900號現場澆筑作業點,等他爬上山時突然下起了雨夾雪,頓時開心嶺山間飛雪漫天,不一會山體就銀裝素裹,大部分同事都到車上避雪,他卻為保證澆筑中的混凝土質量,頂著風雪帶領著兄弟們為基坑口遮蓋彩條布。由于海拔5000米地區嚴重缺氧,快速的勞動讓他在漫天的風雪里呼吸艱難,不一會他的身影在風雪消失,同志們趕忙從雪堆里把他抬到10公里外的醫療站給他吸氧、輸液,直到守護他醒來。他醒來后第一個件事是自己去3900號的施工現場檢查質量情況。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自己多干點不要緊,工作干好了心里才會踏實”。
十幾年來,無論炎炎夏日,還是寒冬酷暑,他都是項目部到凌晨以才能下班的人。在他的眼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他的辦公桌上,隨時都放著與專業相關的規程規定和最新版送電線路施工方面的書籍,在他心里永遠都是想著把最準確的技術信息傳遞到施工現場。在他單位的宿舍里,墻上總是貼著一些工作計劃表和備忘錄,那些紙紙單單天天都會被標記或更換,因為他知道:作為送電線路建設者,最主要的工作不是要創造什么豐功偉績,而是要把緊張的施工現場安排的井然有序,抓好現場安全和質量,才會讓其他同事工作便利,也是為業主單位移交出品質精細的線路工程的前提。而這,恰恰是電力建設者追求的人生價值。
在他的筆記本里,能找到很多榮譽證書和獎狀,他從不把它當做炫耀的資本,而是作為自己不斷繼續前進和奮斗的動力。在他的眼里,所有的榮譽,僅僅是個符號而已。參加工作十余年來,從普通員工到送電三處副主任,從紙上談兵的畢業生到現場樣樣精通的行家,從一紙空白到勞動模范,他走過的是一段不尋常的道路。
當他在青藏電力天路建設中依舊堅持每天下班后熬夜匯總當日施工進度、質量和安全信息時,同事說:“何必呢,高海拔地區勞動強度大腦損傷是很難恢復的,工作上的事明天上班再說吧。”他笑著說:“不,我不能得過且過,更不能耽誤青藏電力天路的里程碑,自己的工作干的快,還能給其他高原反應嚴重的同事幫個忙。”
當他因勤奮工作,常年沒有太多時間回家看望孩子和妻子,孩子只要生病就會在電話那頭哭著問“爸爸你什么時候才能回來陪我”;妻子默默的用那單薄的身體扛著家里的里里外外,既要照顧雙方年邁的父母,還要教育剛入學的孩子。周圍的同事和朋友經常勸他說:“別那么拼命工作,多請假回家照顧照顧孩子和妻子吧!”聽到這些關心的話語,他總會默默的沉思,他總覺得這些年自己是愧疚的,欠家人太多,多少個假日不能和家人團聚,他卻身在他鄉;多少回妻子一人面對家里的一切,他卻不能分擔;多少次帶兒子出去玩的許諾,成了一張空頭支票……
他就是這樣一個,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的奉獻,將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他人!他經常說:“不求轟轟烈烈,只求滴水穿石;不求聞達于世,只求無愧于黨。”他要用點點滴滴的奉獻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為黨旗增光添彩。
這就是我身邊的勞模馬宏韜,一個默默無聞干事、踏踏實實做人、時刻關心別人的勞動模范。
【我身邊的勞模主題征文】相關文章:
2017我身邊的勞模征文范文精選03-16
征文我身邊的勞模600字12-20
2017年我身邊的勞模有獎征文?04-07
2017年“我身邊的勞模”有獎征文范文?03-14
寫我身邊的勞模精彩征文1000字03-14
2017關于身邊的勞模征文范文04-05
關于我身邊的勞模征文演講04-06
關于勞模精神在我心的征文07-28
我身邊的垃圾分類主題征文(精選6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