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春姑娘來了,臉上掩飾不住的柔情,繾綣的溫柔,羞答答的,一步一挪,婀娜的身姿。以下是關于春的經典散文,歡迎閱讀!
篇一:
又是一年三月三。卸下一季的繁贅,沐浴著暖暖的春陽,看青山生機盎然,觀綠水寧靜清澈,鳥兒低語,花兒飄香,大自然在譜寫一曲生命之魂。
此時此刻有誰能夠抵御住春的誘惑?
偎依在春的懷抱,或登高遠眺,或閉目屏神靜氣,任春風親吻雙頰,讓暖陽洗禮身心。大自然的恩惠,讓我們盡情享受著這份和諧、寧靜和愜意。
春天,萬物蘇醒的精靈,她以獨有的風姿,天地為紙張,揮毫成風潑墨為雨。
昨日還是寒山瘦水,一夜間,萬物不再凋零滿目;翠綠的青山原野融合著人們那暖融融的情懷;融合著花蕊那欲語還羞的蓓蕾,在如醉如夢的春風里;在如縷如絲的春雨中,春劃出輕輕的舞步,為我們揚起希望的帆,呼喚著我們的心靈奔向希望、走向蔚藍的天。
踏著春的舞步,聽鳥語看花香,舉起盛滿春的美酒,一起為春暢想,為生命歌唱!
篇二:
高遠的天空逐漸變的低藍,遠近的山脈一樣幽黑威嚴,堅固焦黑的土岸似乎變的
松軟,浪與冰的撞擊在向大自然呼喚……
春就要來了
第一聲這樣的呼喚便是春水
這聲音響徹藍天,回蕩在山間,徘徊在岸邊,起伏在浪尖
泛有綠色的江水激起一陣陣白色呢喃,一串串的水簾,浪潮相擊,似碎玉、似海綿;
岸邊的蘆草綠里夾黃,靜靜地向江水眨眼,歡點,歡點;似有彈性的泥土蘊藏著使者
的小生命,隨時都可發現;即使在堅硬的,大石山間也會冒出一枝柏的傲然,綠的肅穆,
花的妖艷
不要為此擔憂,這兒沒有春天。
這里的春雖無表現,但這兒的春水已莊嚴宣告;
這里春的生機不凡,不凡……
篇三:
似乎在不知不覺之中,冰雪消融殆盡。立春一過,相繼下了幾場小雨,把殘冬留下的氣息洗刷的干干凈凈,于是,風也變的溫和起來了,天氣漸漸變曖和了。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清晨,縣城和四周的田野被綠色的薄霧籠罩著。放眼望去,似乎看見一團團、一簇簇淺淺的綠,樹上的枝枝丫丫也正在悄悄地吐綠,走近了,卻不見一些顏色。也許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真正的體會到古人筆下“煙柳”一詞的意境。
此時,百花還沒有開放,正在枝頭醞釀著花蕾,只等著時機一到,它們便爭奇斗妍、競吐芬芳。從南方早早飛來的燕子和一些不知名的小鳥正在筑窩,搭巢,來來往往地在天空中飛著,“嘰嘰喳喳”地叫著,吵的整個小城都熱鬧起來了。
陽春三月,是小草剛剛透出點淡綠的時候。田野里,到處是一片一片淺淺的綠色。村舍、樹梢,似乎全都渲染著淺淺的青,淡淡的綠,如煙如霧。走近前,卻什么也看不出,這時,才能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確切含義。
經過一個漫長令人窒息的嚴冬之后,柔的春風使我們那種慵懶的思想也變得的活泛起來“一年之計在于春”,一點不錯。看,那一塊塊綠油油的麥田地里,農民朋友們正在施肥、打藥。從洋溢在他們臉上的笑容里,我找到了他們對豐收的希望。在縣城里轉一遭,看到建筑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的施工。讓人感到生活每天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對春天那大自然的風光應該說是非常熟悉的。但這么多年,我慵懶的思想似乎對春天熟視無睹,許多年過去了,競然沒有關于春天的只言片語從我筆下流出。想起來真是愧對春天無限的風光。
時間在斑駁的樹影中交替著、嬗變著,日夜穿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春去春回,果真是年年歲歲花相似嗎?要不然,溫存地懷戀春天,殷切地問侯春天,感動地擁抱春天,怎么會是永遠的心愿?每當春花爛漫,甚至柳葉才吐嫩黃,我們為何能用生命的筆墨去描寫那魂牽夢繞的春天。
每一次迎接春天都是靈魂的一次洗禮,是生命的一次重塑。讓我們不要在料峭的春寒里瑟縮,在溫暖的春夢里不再酣睡,不是走馬觀花而是用生命去投入,不是熟視無睹而是用眼睛去發現。
春天是寫詩、作畫的季節,但如果我們不去捕捉靈感,無視美麗的春天,就不會有詩情畫意的流出;春天還是做一切事的開端,是重新打算的季節,但如果我們行若止水,不思進取,就不會有成功的喜悅來點綴絢麗多彩的人生。
“又是一年春來到,柳絮滿天飄”。明媚的春天已悄悄地降臨到我們身邊,讓我們睜大好奇的眼睛去觀察春天,敞開心扉去熱情的擁抱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