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漫長的農耕社會里,春節是人們期盼的喜慶節日。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2017關于春節的隨筆,歡迎大家閱讀!
【2017關于春節的隨筆1】
九年級的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終于臨近,大家在認真復習。或許經歷里往年數次期末大考的狂轟濫炸,也或許為人處世上又更加從容些,既然躲不過,那就快些來,每天一二十張的練習讓人頭疼。于是,我開始在試卷的蔭蔽下祈求一些陽光。大考以來,眾生便解脫了。
時間還是不快不慢的流逝,在我盼望到失望的時候,期末考試已經恍然而過。最后一場英語考試結束后,教室里炸開了鍋,都活蹦亂跳起來。只覺得歡悅的氣氛在彌漫,并且這種東西極具傳染力和復制力。不一會,整個校園都被它包圍。我們都知道,接下來意味著什么,縱然有幾個月后的中考在向這邊招手,那也是一個寒假這后的事了,多少不用每天睡眠不足,不用腫眼圈聽課了。如開頭所說,這無疑是一種久違的解脫。
我心里在想,回家后今晚睡幾個鐘頭,那便同學的談話就灌入耳朵:“我要好好休息一下,在出去旅游一次……”“那我就痛痛快快玩上一天……”
正式放假的時候,氣氛卻又凝重了。黑板上右下角板書:“數學寒假作業:做中考卷16份”下面的學生還在唉聲嘆氣,剛才的位置上面就又多了一行字“科學:中考卷15份”。
兩個科目的作業只占了一小塊黑板,卻由此讓我聯想起原子彈: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體積不大吧,也夷平了一個城市,而這幾個字,轟掉了每個人的假期夢想。防空警報一響,我們便又要鉆進由試卷搭建而成的防空洞。
雖然這么說,抱怨是有,反對不敢,我們也清醒得認識到所處形勢:中考這戰役的槍聲已經響起,誰在開始時就爭取上游,必然是不錯的。沒人會拿命運開玩笑。
假期開始時已是農歷二十幾,過年又要走親訪友,作業只有加班加點來完成。本想休息,卻弄得比在校時還辛苦。說那學校里十點也就睡了,這個寒假,天天都是大年夜——守歲,臺燈點到了十二點,就埋頭到了十二點。到一點鐘的時候,偶爾把窗簾打開,望出去,有一種“萬籟此都寂”的感覺。那時的天竟然開始在變亮,借著月光,可以看見部分建筑。春天的氣息在接近,東南風掛起來了,遠處的喬木在搖擺——葉子也長出來了。我們感嘆春天悄然到來,全不知她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拂過大地,催醒了生靈萬物。于是正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所描繪的那樣,大地生機盎然,“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不過這一切,那些熟睡這的教育業領導是無福目睹了……我為此感到一絲滿足,也全然忘記了通宵的疲勞。
雖然功課很緊張,但中國人的過年還是十分隆重的。吃過年夜飯,我在房間里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的直播,一邊寫作文。窗外飄起了大學,所謂瑞雪兆豐年,這場雪后來凍死了我擺在陽臺上的三盆熱帶植物,但對于農民們來說,終究是一場瑞雪。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四面八方的夜空中,五光十色的煙花打破了新年的黑夜。此時,下了幾個小時的學,地上已經很厚了,到處是雪白的一片。倒映出絢爛的煙火,整個大地如同白晝。我和爸爸趕忙跑下樓,搬出那箱眼花,在地上掃出一片空地,放穩了。點燃導火線,“砰”地一聲,一個火球竄上高空,又綻放出繽紛的煙花。夜空中一亮,我們為新年添彩。
而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是按慣例去外婆家的。幾個孩子聚在了一起,自然又要玩出點花樣來。我奪過外公鏟雪的鐵鍬,來到操場。昨天的雪厚得還沒化;天上已經晴了。和弟弟兩人,一人一把鍬,運來一鏟鏟白雪,堆起來。等到足夠高的時候(差不多到弟弟的頭了——五年級小學生的身高),用鏟子除去多余的部分。三下五除二,一個上小下大的葫蘆形狀出來了。用堆在廊上的棉花殼在臉上添了眼睛,插上兩只手臂,在讓雪人銜上一根煙!一下午的時光鑄就了成果,讓我倆在冬日里熱得滿頭大汗。最后,一張與雪人的合影將記住這個冬天的歡樂。
【2017關于春節的隨筆2】
春節,又叫陰歷年,即農歷的正月初一,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但較為普遍的一種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
每逢春節,處處張燈結彩,家家歡聲笑語。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春節既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個親人團聚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不論有多遠,大家都會千里迢迢的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過年的前一天,也就是俗稱的大年三十,也叫除夕或者團圓夜,這一天揭開了春節的序幕,在這新舊交替的一天里,全家老小齊心協力,掃除各個角落象征不好的灰塵,貼上喜慶的春聯,掛上大紅的燈籠,然后在一陣鞭炮聲中盡情享受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年夜飯過后的一項重要活動就守歲,作為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大家坐在一起,一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暢談自己的新年規劃和理想,其樂融融,一片歡聲笑語。
在我的老家,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夜空初明,全家老小便會抬出各種祭品祭奠逝去的親人。此時,在微微的晨光中,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寄托著人們對逝者的思念和祝福。大年初一,北方很多地方都有吃餃子的習俗,我的老家也不例外。餃子一般都是提前一天包好,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這一天,家家喜氣洋洋,男女老少都身著新衣,見面道聲新年好,節日的氣氛洋溢在大街小巷。
小時候,我很期待春節的到來,因為熱鬧,可以吃很多好吃的東西,可以收很多的壓歲錢。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對于吃的東西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希冀。隨著年齡的增長,也由收壓歲錢變為發壓歲錢,但是我同樣很期待春節的到來,因為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
【2017關于春節的隨筆3】
只要我老家的人一聽到過年,就會想起臘月二十三,沒錯,這兒的春節就是從這天開始的。別的不說,這一天的到來對孩子們來說是個超好的消息!因為是必須要吃糖的。硬糖,軟糖,各型各色的都有:有的好似玉米,有的類似南瓜,有的確實濃稠的蜂蜜,入口即化。此外,這一天必須放炮,要穿新衣,還有特殊的祭灶儀式:傳說灶王爺要在這一天去玉皇大帝那里報告工作,人們要在這一天獻上麻糖,吃起來又甜又黏,好讓灶王爺嘴甜一些,多上報好事……這是重要的一天。
臘月二十三到二十九,大家都得忙活起來,要洗衣服,不能將今年的事拖到明年干,還要蒸饅頭,俗話稱蒸團圓饃,這個饃要做的又大又圓,像鍋蓋那么大,象征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還得包餃子,過年得天天吃餃子,除夕之前吃肉餡,初一早上吃素餡,餃子一定得準備好。在包的過程中,小孩是不能摻和的,得多說吉祥話!還得炸丸子,丸子的面是綠豆面,綠豆是可以解毒的,象征一家健健康康,風調雨順。一碗丸子湯,薄如蟬翼的紫菜,火燒云一般的西紅柿加上比宣紙還白的蔥白,加上大鍋燉的大塊豬肉,就差了綠得發黑的丸子!真是一道絕味的美食!除了準備各種美食,還要掃屋,就是大掃除!過年得窗明幾凈。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一起圍著大桌子吃團圓飯,看春晚,天上是數不清的孔明燈,好像自己在走,其實帶著一家人滿滿的愿望。當然鞭炮聲是少不了的。一開始放鞭炮,貼對聯活動就開始了,到處是紅……除夕夜我們不常,我們比的是正月初一誰起得早,越早越好!這天早上,得拿木棍擋門,防止“財”跑到門外,還不能隨便往地上潑水,不能開水管,不能去廁所,傳說玉皇大帝要到民間走走,大家當然不能往地上潑水,知道天亮為止。這天早上,有福的人都能吃到又香又熟的麩子餃子,麩諧音福。我們還要給鄰居送餃子,錢串子(面葉)和象征吃了有勁的油饃。證明鄰里之間的友誼。
過了初二,大家得拿著紅薯粉條,背著豬肉,去親戚家串門!又細又長的粉條象征著親情綿延不斷。
到了初九,春節就將結束了,許多人要回到工作中去。春節在這時落下了帷幕。
更多相關文章:
7.2017春節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