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連連
【導讀】:“永不放棄!”是聽眾的呼聲嗎?不,是聽眾的掌聲,是觀眾的掌聲,是掌聲連連,連連不斷的掌聲,是回應在正演講大廳里歡呼掌聲,是送丘吉爾離開的連連掌聲。
一場演講成功以什么為標準?聽眾多寡,演講者的地位或名氣,演講者的水平高低。不,都不是。在我看來,一場成功的演講在于掌聲連連;而一場是失敗演講是場面很騷動。
泰戈爾在他那個年代,應該該是很有名的演講大師吧,他曾經訪問中國之時,進行過五六場精彩的演講,很受觀眾或聽眾歡迎。但有一次卻以失敗而到終。那原因就是泰戈爾當日被中國有關人士反對而使他灰心。因而他演講即將結束時,就有人散發(fā)傳單:“送泰戈爾”,因此會場出現(xiàn)了騷動:有人斥責散發(fā)傳單者,撕碎傳單扔到散發(fā)者身上,也有人趁機對泰戈爾進行抨擊。泰戈爾神色慌張而不快,不過還是堅持講完了。
演講結束,負責演講的徐志摩就登臺聲明:“因泰戈爾先生身體不適,明天即星期天的演講取消,下一星期一的演講照常,但時間提前一小時,地點不變。”
這就泰戈爾一次演講失敗的見證。泰戈爾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不論從演講水平,經驗或地位,名氣,在當時來說,都是第一流。但為什么他這次講演遭到觀眾或聽眾的反對?
在筆者看來其原因很簡單:他所持的觀點與觀眾或聽眾的剛好相反,因而即使演講者,演講的再精彩,也會遭到反對。正所謂“志不同而道不合”。
相反,一場成功的演講在于掌聲連連。這種掌聲連連,不是一般的掌聲鏈接,而是發(fā)自聽者內心自發(fā)性的掌聲。正如鐘子期與俞伯牙那種高山流水式的知音一樣。是一種發(fā)自演講者與聽眾那中心靈共鳴,這種共鳴,有時不需要長篇大論,不需要抑揚頓挫,更不需要優(yōu)美的語句與動聽的詞語。只要演講者一出現(xiàn),就有掌聲連連的場面;只要演講者一個動作,就出現(xiàn)掌聲不斷,這就一場成功的演講。
丘吉爾曾在劍橋大學的一次畢業(yè)典禮上的演講,就是成功演講的典例。當時有上萬個學生,正在等候丘吉爾到來,當丘吉爾在他的隨從陪同下慢慢的走向講臺時,脫下大衣交給隨從,然后摘下了帽子,默默地注視所有的聽眾,一分鐘后,丘吉爾說了一句話:“Nevergiveup!”(永不放棄),說完后穿上了大衣,帶上了帽子離開了會場。這時整個會場鴉雀無聲,一分鐘后,掌聲雷動。永不放棄!永不放棄有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永不放棄,第二原則是當你想放棄時回頭看第一個原則:永不放棄!
“永不放棄!”是聽眾的呼聲嗎?不,是聽眾的掌聲,是觀眾的掌聲,是掌聲連連,連連不斷的掌聲,是回應在正演講大廳里歡呼掌聲,是送丘吉爾離開的連連掌聲。
這就是一場成功的演講。其成功的標準就是四個字:掌聲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