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最大的社會意義在于“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最大的道德指引在于“堅持鮮明的價值導向,彰顯深切的人文關懷”。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1】
不是所有的淚水都源自悲傷和痛楚,不是所有的哭泣都因為恐懼和怯懦。昨晚,所有的淚水都來自感動!因 為十位平凡的人,更因為他們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跡,那一份感動重重的落在心靈最柔軟的地方,淚水控制不住的 溢了出來。
誰說人間沒有真愛,誰說社會缺乏信任,誰說物質高于一切,誰說中華傳統美德已經淪喪?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完美的詮釋了“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的真諦!他們身上的美德讓我 感動和敬佩,值得我們好好的學習,好好的感悟。結合到自己的一些經歷,其中黃旭華和姚厚芝這兩位的事跡, 更加讓我觸動。
首先說一說黃旭華老人: “自古忠孝難兩全”,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學畢業后的黃旭華毅 然決然的選擇了忠——忠于自己的祖國,忠于自己的工作。舍棄小家為大家,隱姓埋名30年。錯過了為父母盡 孝,錯過了為父親送終,頂著被家人誤解、被族人唾罵的壓力,在一窮二白的年代里,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潛 艇的研發,為了壯大祖國的軍事力量,默默的、無悔的付出,終于成就了如今的中國核潛艇,他是當之無愧的中 國核潛艇之父,更是讓人敬佩的中華好兒女!
想想自己,為了工作,為了事業,在年近不惑之年,遠離年邁的父母,遠離熟悉的朋友和環境,拖家帶口 奔赴一千多公里的鹽城駐守。曾經,我內心也有諸多的不舍;曾經,我也認為這算是一種不平凡;曾經,我也覺 得我可以因此而驕傲。但看看黃旭華的事跡,我的內心除了慚愧,就是慚愧,自己現在做的,還太不夠好了,根 本就不值一提。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洗禮,對靈魂的洗禮,對思想的洗禮,同時也更堅定了我為工作和事業付出 和奮斗的決心。中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需要數字化,而在走向數字化的過程當中,更需要的是走向數字化的剛 強!
心情激動,平復一下,再來說一說姚厚芝同志: “慈母手中線,三年銹大愛”,一想到電視中那因病痛折 磨緊鎖著的眉頭,想到為兒女籌措學費銹巨幅十字繡而顫抖的雙手。姚厚芝,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親,您 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母愛的無私,以及那一份對兒女的責任。父愛如山,母愛如海,您就是那浩瀚 的大海,寬廣無疆。看完您的事跡,我撥通了媽媽的電話,聽著她的囑托,想起她送別我時的淚眼婆娑,我的心 再一次潮濕了。
【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2】
這是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在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結束之后,我參加了“與身邊好人”見面、采訪活動。見面會上,有一位看起來很普通的老人,他長著一張布滿皺紋黝黑的臉、微微瞇起但卻炯炯有神的眼睛,特別是一雙長滿老繭皺裂的大手特別引人注目,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磨刀老人”吳錦泉。
雖然吳爺爺已經年過八旬,是一名老黨員,已有51年的黨齡了。他每天走街串巷靠磨一把把刀掙來的錢過日子。當他在廣播里聽到四川汶川發生了大地震,孩子們都沒有學校了,就毫不猶豫地將辛辛苦苦磨刀攢的1000多元硬幣捐給了災區。可是他生活樸素到了極點,衣服鞋子也是別人穿舊了要扔掉的,撿回來,洗洗再穿!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后,吳爺爺為災區同胞捐贈數千元磨刀所得的事跡被傳為佳話,感染著千千萬萬的人。當吳爺爺聽到講到這兒時,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他在接受小記者們采訪時說,“因為我是黨員,我要對得起我的誓言。”“我很富裕,我很開心。”“因為我知道沒錢的痛苦,所以我要盡其所能地去幫助別人。”……這些鏗鏘有力的話語,深深地感動了我,吳爺爺真不愧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在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評選中,吳爺爺入選“助人為樂”模范典型。在得知入選的消息后,吳爺爺謙虛地說:“我做得太少,自已的能力十分有限。但是只要還磨得動刀,掙得點錢,我就要堅持做點好事,這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
吳爺爺那傾其所有,樂于助人的精神讓人深受感動,那堅持不懈的精神讓人欽佩不已。那一個個平凡的故事,感染著千千萬萬的人。正是因為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像吳爺爺這樣的共產黨員,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我們現在就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3】
“我只是做了自己分內的事”,“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獲獎者陳家順樸素直白的回答,擲地有聲,發人深省。
什么是分內事?每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本職工作。做好分內事,干好本職工作,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易。一兩天恪盡職守并不難,難的是一以貫之、持之以恒;認識上克己奉公并不難,難的是堅持原則、拒絕誘惑。
現實中,許多問題的出現,無不與“分內事”沒做好有關。人到心不到,散漫做事;拈輕怕重,選擇性做事;好大喜功,為個人私利做事。凡此種種,不僅荒廢了“責任田”,更折射出職業精神的匱乏。職業操守的淪陷,恰恰是職務犯罪、行業亂象的直接誘因;職業道德的滑坡,也嚴重制約著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構建。在這個意義上,做好自己的“分內事”,不是小事,而是大事。
今天,正處于轉型時期、攻堅階段的中國,尤其需要每個人堅守好職業精神,把“分內事”做實做好。唯此,才能演繹平凡個人的精彩,托舉社會道德的高峰,分享社會和諧、民族復興的榮光。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4.2017年央視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觀后感
5.
7.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視頻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