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伙高考沒考好,把罪惡全部歸于學校的管理,多年來老師的辛勤,同學的友愛,全部是泡影。就是沒從自己的內部找原因。
生活中缺少感恩教育引發的故事數不勝數。某青年當著父母的面說著:我怎么生在這樣一個貧困的家庭。如果我生哪兒,我會怎么的。她就不想一下她的父母為她成長的付出。最起碼的人本都沒有。其實這樣的人生在哪兒都是社會的混兒。更有甚都自認為出身不好,跳樓上吊自殺,眼里根本就沒有父母的養育之恩。
昨天晚上在網上看到一個年輕人在大談進城務工農民臉怎么黑,衣服怎么破,怎么不遵守交通規則;在他的眼里農民是一點好處也沒有.他就不想想,每天他吃的喝的哪一樣不是農民生產的?沒有這些忘我勞動的農民,他能活到今天?除非有喝西北風的能力。
我生活在農民中間,我知道他們也十分愛干凈、講衛生、更十分遵守社會秩序.但每天他們的勞動強度、生存環境、又有誰能來理解.他們蓋高樓大廈,城市越來越漂亮了、他們住不起、更買不起.每天只能掙幾個血汗錢、遇到黑心的業主血汗錢都要克扣.如果他們每天也冼桑拿、按摩、泡腳、他們那點收入就得出赤字、他們家孩子老婆可能就得喝西北風.還有的人會說:他們不出來不行嗎?在家一呆,孩子老婆熱炕頭那有多好.那是一種不負責任,不了解農村的實際情況。農村每戶那點地,種地要靠天吃飯,遇到一個災年,生產出的那點東西根本就不夠用!出來打工掙點,可作為生活的一點補充.少給社會找麻煩。再說了,沒有他們,城里那些苦活、臟活、累活誰干?沒有他們,多好的城市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垃圾掩埋。他們是辛苦我一個,幸福了你城里人!
再說幾句不好聽的:又有幾個人天生就是城里人?就我們的城市而言,有那座城市的歷史有幾千年?其實城里人也只不過早過了幾天城市生活而已。我們都是一個共同的祖先.
國內有人建議在中國也設立感恩節。西方的感恩節雖有其宗教內涵,但完全可以吸收其積極成分,融入傳統美德中,并賦予新的涵義,設立有中國特色的“感恩節”。讓孩子在學習中換位思考,理解父母;讓成年人互相體諒,人際關系更和諧。筆者舉雙手擁護。
其實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樂于助人、知恩圖報,“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一度傳為名句。而今的中國教育更多關注分數和升學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人的溺愛導致孩子覺得別人的關懷理所當然,不少學生不懂得感謝、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對太過于關心自己的家人產生逆反、厭煩情緒。
在成年人之中也存在不知感恩、忘本的情況,一切只從利益出發。在一個文明的社會,知道感謝,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這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要求,可促進社會各成員、群體、階層、集團之間的關系相處融洽、協調,促進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信任、幫助。知恩、感恩、真誠地去體貼關心別人。讓仁愛、友愛、感恩之心溶于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古人發現了烏鴉返哺,羔羊跪乳。而現代的人確有不敬養老人,不知道感恩,實在是讓人生氣。
善待老人,人之常情,感恩之心,人皆有之。中華民族之美德,應大力提倡。
【2016關于感恩的散文摘抄3】
感恩節
今天下午收到茂明朋友發來感恩節問候!趕快問了一下其他人,才知道今天是感恩節。每年這個時間都能聽到人們在提感恩節,究竟是個什么樣的節日?怎么個過法?一切都是空白。以前曾經從新聞中看到美國總統在感恩節當天抓火雞的情景,其他就全然不知了。今天靈犀一點通,才知道是美國最傳統的節日,相當于我們的春節。
由于對感恩節不了解,對節日的理解可能也不盡相同。美國是感恩祈禱,感恩所有的朋友。在中國我理解應該是先感恩祖先,然后才是朋友,感恩生命,感恩生活。
中國人知道飲水思源。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人生猶如碧海,川流不息,是因為源流共濟,如果源頭枯竭,就會斷流。這里我理解,源對流有恩,流對源有感。如果一方水塘源頭無水何來蓮心。
感恩父母,家人,朋友,如果沒有他們愛護,關心,支持,我也不會有今天幸福和收獲。如果沒有他們,我只是大海中沒有行標的小船,沒有方向的海燕。
所以我想感恩是一種回憶,是一種留戀的方式,更是一種自慰,也是一種自勉。什么都可以忘記,唯獨感恩的傳統不能忘記。恩往往是銘刻在心中的一種思念,時光流逝,一去不復反。人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因為河水在不停流動,所以留下的只有感恩和思念。
今天既然是節日,在享受快樂的同時,我想現在一切都和國際接軌,節日也是如此。不過在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別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發揚什么?追求什么?繼承什么?此時讓我想起了“邯鄲學步”這個故事:古代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優美,不少外地人到邯鄲學習走路,其中有一位少年,但始終沒有學會,這個少年最后把自己原來的步子也忘記了。
好了,今天不知說了些什么?但是我把朋友名字都寫到里面,就當我的感恩節祝福吧!
要說今天還感恩什么?我想就感恩最近難得清閑,讓我認識了許多博友,欣賞到許多精美的博文。
此時,不知從哪里傳來一首《感恩的心》:感恩的心.......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