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京華秋色,最先想到的總是香山紅葉。曾記得滿山如火如荼的壯觀。在太陽下,那紅色似乎在跳動,像火焰一樣。
關于秋天的優美散文:《兩片秋葉》陳薇莉
秋意濃入肅殺,一陣風過,光禿禿的樹干上顫顫地綴著幾片不肯就去的枯葉,瑟縮地打著旋兒。倏地,一片落葉飄進了我攤開的書頁。黑黃的色,邊兒早已碎敗,蜷曲著身子,不知被什么蟲子咬得滿是瘡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擱了個秋么?
我悲秋,我亦戀秋。每當第一片落葉從濃密的綠中飄飛下來,每當涼涼的秋雨無聲地潤了我的窗簾,那種夾雜著甜味的愁就襲上來,牽出一線憂思,唇邊也會滑出一聲長長的“唉”,落進心底,化作一懷莫名的悲哀。人生,不都如這枯葉么?在轉瞬即逝的濃綠后轉黃,變黑,飄飄地落地,不知葬身于哪一角落。又一陣風過,葉兒在書頁上顫了顫,想要飛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書中,又覺得攤開的這本書詞語太熱,容不得這冰澮的形體,須得另尋一本。從枕旁的書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寢室的給帶回來擱在那兒的,一看那剛勁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雙閃著亮點兒的眼睛,一股熱熱的生命的力量關不住般地從那里面溢了出來。于是,我的擱上了秋的心頓然感到一陣麻酥酥的暖意。他愛我,但他更愛大山——這使我氣惱,大學畢業后,他選擇了大山!拆開封口,抽出信來,一片紅紅的什么被帶了出來掉在地上,定晴一看,騰地涌起一股熱,熱,從心窩里往外冒的熱——那是一片火一般紅的楓葉。我木然地站著,下意識地將兩片秋葉擱在一處。頓時,那片枯葉在紅楓的映照下越發顯露出它的可憎可憐!我迷惘起來,我并不懂自己,何故竟會生了要將這片以枯死的形體冷了人心的葉兒珍藏起來的雅興?“你愛這大山的紅楓么?”那雙洋溢著熱熱生命力的眼睛盯住我說,“是的,它也墜落于肅殺的秋風之中,然而,它卻是擠盡了熱,將自身燒得通紅,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給寒冷的世界裝點上一片紅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覺到,心上擱個秋,并不盡是愁。人生的春固然可愛,但也用不著為留它不住而無端發愁,即使到了秋,也還有這燒紅的楓葉,何況春后面還有夏哩。我于是將那枯葉彈出窗外,將那片來自大山的紅楓嵌進了書頁。
關于秋天的優美散文:《濟南的秋天》老舍
濟南的秋天是詩境的。設若你的幻想中有個中古的老城,有睡著了的大城樓,有狹窄的古石路,有寬厚的石城墻,環城流著一道清溪,倒映著山影,岸上蹲著紅袍綠褲的小妞兒。你的幻想中要是這么個境界,那便是個濟南。設若你幻想不出--許多人是不會幻想的--請到濟南來看看吧。
請你在秋天來。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終年給你預備著的。可是,加上濟南的秋色,濟南由古樸的畫境轉入靜美的詩境中了。這個詩意秋光秋色是濟南獨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秋和冬是不好分開的,秋睡熟了一點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喚醒,所以作個整人情,連秋帶冬全給了濟南。
詩的境界中必須有山有水。那末,請看濟南吧。那顏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發的不同了。以顏色說吧,山腰中的松樹是青黑的,加上秋陽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淺的顏色,把旁邊的黃草蓋成一層灰中透黃的陰影,山腳是鑲著各色條子的,一層層的,有的黃,有的灰,有的綠,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兒。山頂上的色兒也隨著太陽的轉移而不同。山頂的顏色不同還不重要,山腰中的顏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幾句詩。山腰中的顏色是永遠在那兒變動,特別是在秋天,那陽光能夠忽然清涼一會兒,忽然又溫暖一會兒,這個變動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顏色覺得出這個變化,而立刻隨著變換。忽然黃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層看不見的薄霧在那兒流動,忽然像有股細風替“自然”調合著彩色,輕輕的抹上一層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兒。有這樣的山,再配上那藍的天,晴暖的陽光;藍得像要由藍變綠了,可又沒完全綠了;晴暖得要發燥了,可是有點涼風,正象詩一樣的溫柔;這便是濟南的秋。況且因為顏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顯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線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頂上那個塔!
再看水。以量說,以質說,以形式說,哪兒的水能比濟南?有泉--到處是泉--有河,有湖,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濟南是“自然”的Sweet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茶花,城河的綠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濟南有秋山,又有秋水,這個秋才算個秋,因為秋神是在濟南住家的。先不用說別的,只說水中的綠藻吧。那份兒綠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綠色,恐怕沒有別的東西能比擬的。這種鮮綠色借著水的清澄顯露出來,好像美人借著鏡子鑒賞自己的美。是的,這些綠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為誰看的。它們知道它們那點綠的心事,它們終年在那兒吻著水皮,做著綠色的香夢。淘氣的鴨子,用黃金的腳掌碰它們一兩下。浣女的影兒,吻它們的綠葉一兩下。只有這個,是它們的香甜的煩惱。羨慕死詩人呀!
在秋天,水和藍天一樣的清涼。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皺。天水之間,全是清明,溫暖的空氣,帶著一點桂花的香味。山影兒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虛幻的吻著。山兒不動,水兒微響。那中古的老城,帶著這片秋色秋聲,是濟南,是詩。
要知濟南的冬日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關于秋天的優美散文:《初秋的雨》姚章華
淡淡的風從敞開的窗溜進來。我閉上眼深吸一口氣,聞到了這初秋時雨的氣息——有些許淺淺的愁緒藏在清涼之中。雖然只是初秋,但是風已經沒有了盛夏時那種所向披靡和凌駕一切的氣勢。大概是因為厭倦了那種高高在上的孤寂想要尋回春天以后失去了的一些東西吧。雖然經歷了幾天的連綿秋雨,道路兩旁的樹木依舊如盛夏時的那般蔥郁,見不到多少落葉散落在這城市的水泥地上。
記得小時候對雨有一種強烈的厭惡感,特別是像春天和現在的連綿細雨。那時還是住在郊外爺爺蓋的那棟老房子的時候。覺得天空像是經過了某位水墨畫大師揮毫潑墨過的宣紙,讓人心中產生莫名的壓抑與沉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只能困在房子里不能隨意出去玩。于是心中盼望著快點雨過天晴。然而這連綿的秋雨似乎偏要與我作對,一下就是好幾天。有時實在無聊,我就坐在大門口,看淅淅瀝瀝的雨在院中的坑坑洼洼里聚集成若干個小水溏,看不斷生出無數的漣漪在水塘中輪回轉世。溢出的雨水與新的雨水匯入幾條一指來寬的我所認為的小溪流,沿著小土坡順勢而下流出院外,消失在視線盡頭。會流到哪里去呢?我開始想象,于是便不覺的無聊了。
雨終究是要停的,無論它下了多久。隨著雨慢慢漸減少,天空漸漸明亮起來。有時候太陽出來的太心急,還會看見真正的“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景象。金色的雨絲幻化成金色的漣漪,在院中的金色池塘中依舊輪回。我也漸漸明白,最美的陽光原來不是在萬里無云、驕陽普照卻令人燥熱的時候,而是現在這種
經過了連日的陰雨,愁云剛剛消散,空氣滋潤清涼的雨后初晴時。于是我對雨的厭惡減淡了,同時對初晴的雨后情有獨鐘起來。此時雨已經逐漸停了。我又習慣性的想去陽臺,看那經過數天連綿秋雨的雨后初晴。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