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中國女排姑娘們勵精圖治,厚積薄發(fā),首奪世界杯冠軍,由此開創(chuàng)了五連冠的偉業(y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里約奧運閉幕式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里約奧運閉幕式觀后感】
北京時間8月22日上午,熊熊燃燒的里約奧運會圣火緩緩熄滅。回眸中國軍團在里約賽場上的表現(xiàn),什么讓你頗感欣慰?又有什么讓你難以忘懷?
我們對“唯金牌論”反思多年,里約奧運賽場,無論是運動員還是觀眾,大家看待金牌的態(tài)度都有了很大變化。開賽第一天,中國軍團沒有斬獲外界期許的“首金”,射擊雙保險失靈,孫楊輸給霍頓,葉詩文甚至沒進決賽。若在往日,國內可能炸鍋了,網(wǎng)上網(wǎng)下充斥著“出師不利”的惋惜聲。然而,這一次,大家談論更多的是“‘媽媽選手’杜麗的笑容”和“孫楊賽后委屈的淚水”。孫楊的微博中數(shù)十萬粉絲點贊,杜麗微博中也是一片鼓勵聲。這種寬容、鼓勵和支持的態(tài)度貫穿著整個賽事,即便是中國軍團戰(zhàn)績欠佳,丟了不少預料中的金牌,金牌榜上位列英國之后,也是如此。
放下的不僅僅是觀眾,本屆奧運會,一些過去意義上的“失敗者”也成為閃耀的明星。拿到銀牌的杜麗笑得 “沒心沒肺”,她賽前就對媒體說,“不會再把自己當成奪金牌的工具”。
“洪荒女孩”傅園慧為這個炎熱的夏天貢獻了表情包和流行語,不僅在國內成為“網(wǎng)紅”,而且引起外國人的關注,比爾·蓋茨的夫人專門發(fā)推稱贊。秦凱向銀牌得主何姿一跪,感動的不只是國人,外媒也不吝頭條爭相報道。還有遲遲未能睡醒的張繼科、未能如愿的林丹,都在沖刷著背負了太久金牌包袱的中國體育界。
曾幾何時,金牌成了一個符號,承載了過多體育之外的價值意義。我們很焦慮也很悲情,我們容不得也放不下在國際賽場上的失敗,因為,我們需要向外界證明自己是行的!今天,我們更自信、更從容了;一個個更像擁有幾千年歷史、經濟總量位居全球第二、看慣潮起潮落的泱泱大國的國民了!相比曾經的“唯金牌論”,當下的人們更加關注體育本身的意義和魅力,并且自覺投身到健身運動中——這才是奧運帶給我們的最大財富。
當然,我們反對“唯金牌論”不等于反對金牌,不唯金牌不代表不看重金牌。那些在奧運賽場堅持到底、團結拼搏、勇于擔當、帶給國人昂揚向上正能量的冠軍們,永遠值得敬重。比如,總能在世界大賽上發(fā)出耀眼光芒、讓你我熱淚盈眶的中國女排。在這支奧運軍團中,有了郎平和中國女排,老年人和年輕人找到了共同話題;有了郎平和中國女排,爭吵喧鬧的網(wǎng)絡空間在決賽時刻達成了共識。雖然一路走得搖搖晃晃,但郎平率領的這支新女排,既傳承了老女排頑強拼搏、團結協(xié)作等寶貴財富,又為“女排精神”注入開放、科學等新內涵。不只為金牌,不止于金牌!今天,我們需要再次學習 “女排精神”。從個人看,身處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有機會、有舞臺,但只有默默努力、一步步往前走,才能抵達遠方;從國家看,發(fā)展不易,前行惟艱,擊楫中流之時,更需要鼓起勇氣,提振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