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是葉圣陶先生1922年6月7日完成的一篇童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葉圣陶《稻草人》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葉圣陶《稻草人》讀后感1】
今天,我讀了《葉圣陶專集之稻草人》中《梧桐子》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有一顆梧桐子不聽母親的勸告,獨自離開自己的母親和兄弟們,一個人出去旅行。他飛到了田地里,被小姑娘發現后,把它帶回來了家,但梧桐子非常想念自己的母親和兄弟們。后來又被一只麻雀帶到了松軟的泥土里,梧桐子就在那里慢慢地生活著,雖然它覺得很舒服,有小草的陪伴也不再寂寞,可它心里還是非常想念自己的母親和兄弟們。后來梧桐子看見小燕子郵差,就叫小燕子幫忙傳信給它的母親和兄弟們。過了幾天,母親和兄弟們也回信給了梧桐子,并告訴梧桐子他們一切安心,叫梧桐子放心。最終梧桐子就在那里快活地生活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我們都不能一意孤行,要聽取別人善意的勸告。
【葉圣陶《稻草人》讀后感2】
稻草人 這篇文章是葉圣陶老人寫的,主要是講有一個老婦人,她有一塊田,田地上有個稻草人。稻草人全心全意地趕著啄食谷物的鳥類。稻草人也經歷了許多悲傷的事情,最終“死”在了稻田里。 第一件事是稻草人看見有一只灰蛾在稻葉尖上產下了很多卵,這些卵將會孵化成許許多多的毛毛蟲,將稻子吃個精光。他想趕走灰蛾,但是無能為力。 第二件事是他發現有一條漁船,船上有一個婦人和她得病的兒子,可那婦人正忙著打漁,無法照顧孩子,孩子渴了,只給他喝口河水。 第三件事是他看見一個婦女,因為她丈夫賭博欠錢,要把她賣了,所以要自殺。雖然稻草人很想救她,但他無能為力。 看了這篇寓言,我想:要是有許多像稻草人一樣的好心的,有行動能力的人,那世界該有多美好。
【葉圣陶《稻草人》讀后感3】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稻草人》,是葉圣陶老爺爺 的作品。
剛開始,文章寫了田野白天的情形,詩人把它寫成美妙的詩,畫家把它畫成生動的畫。我以為是稻草人和田野里的小動物、農人開心 的故事。可是文章下面不僅寫了稻草人看見了美麗 的景色,還看見了悲傷的事。
稻草人非常盡責任 ,它非常愛它的主人——一位可憐、孤獨的老太太。小蛾把子下在稻葉的尖上了,子又變成了蟲子,把稻子慢慢全都吃完了。稻草人心里非常著急,卻又不能動;一位生病的孩子 要水喝,可是他的媽媽 ——漁婦,仍然在打魚,只是為了明天有粥喝。“稻草人更加傷心了,他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給孩子煮茶喝;恨不得自己去作被褥,給孩子一些溫暖;又恨不得奪下小肉蟲的贓物,給漁婦煮粥吃。如果他能走,他一定照著他的心愿 做;但是不幸,他的身體跟樹木一個樣,定在泥土,()連半步也不能動”;最后,他看到一個女人,因為不愿意被當成牛、豬一樣隨便賣給人家,于是跳河自殺了,稻草人非常心驚,它心碎了。等到白天,大家發現這悲傷的事后,稻草人也早已倒在了地上。
讀了這篇文章,我也很悲傷,可是我想:她們為什么不合作呢?老太太照顧漁婦的孩子,漁婦可以專心打魚;跳河的女人幫老太太照顧稻子,她也可以有一個家,不用跳河了;如果稻草人沒有看見這些悲傷的事,他也就不會摔倒在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