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又到清明梅雨時,廣袤的大地里,沉睡了一個冬的生命,又悄然探出了新芽。“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是記憶里又一次生命重生的探尋。適宜的氣溫,充沛的雨水,深情的滋養著,這一個又一個蓄勢待發的生命精靈們。“清明前后,種瓜種豆”又一年的春耕時節到了,想起勤勞的農民們在田間,為秋的喜悅播種下春的希望。遠處的村落里,炊煙渺渺升起,飛燕銜泥筑小巢,金牛奮地涌春潮,好一派繁忙景象。
轉眼間,山巒蔥翠,潺潺流水,大地已開始披上了綠色的衣裳。
踏春,多么詩意的行為!逃離這喧囂的都市,冰冷的鋼筋水泥,去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行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感受那一抹春的氣息,綠的盎然,空氣中似乎還彌漫著泥土的芳香!讓人不禁想起“花飛競渡日,草見踏春心。”——杜甫《長吟》中這一句,穿越了時空的隧道,把春的喜悅向我們娓娓道來!而其另一名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更是把那纖弱的春雨,演繹得纏綿而富有情誼。
遠離了這沉悶的都市,我的思緒開始蔓延,懷念起小時候的南方鄉村生活。那老屋后的一片竹林,總是四季常青,留下了童年無數捉迷藏的回憶。院子里的一株紅梅,總會在清明節前后,準時開花。與兒時玩伴在荷塘邊嬉戲時,調皮的小魚兒,也總會偷偷的跑來輕吻你的小腳丫。當大伙兒在山野里奔跑玩耍時,也總少不了大人們的叮囑,而外婆做的回鍋肉,不油不膩,也是那時的最愛。
回想起,兒時的這一切記憶,似乎顯得那樣的親切溫馨而又自然,讓人不禁由衷的會心微笑。長大后,跟隨父母去新的地方生活讀書,漸漸地融入了城市的繁忙,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生活,缺少了很多鄉土的自由氣息,所以,踏春帶來的喜悅之情更是不予言表。
除了踏春外,清明節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儀式就是“祭祖”,相傳起源于春秋時期,又稱“食寒節”。如今,身在異地的我,外婆早已長眠在家鄉的厚土中,那兒時親切的叮嚀總會在心田縈繞。“子欲孝而親不在”,在這清明時節,愿這一縷縷相思的青煙,能寄去那對親人無盡的哀思!
(此文刊登于《青年導報》2010年4月6日文學副刊第A15版特約專欄)
精彩搶先看New Top
最熱文章榜Hot Top
1
2017雞年辭舊迎新的對聯2
2017元旦廉政提醒短信3
2016推薦政協委員考察材料范文4
2016年最后一天心情說說5
2017元旦春節期間廉政短信6
2016提名政協委員考察材料范文7
2016天氣變冷心情說說8
2017年節日廉政短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