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民閱讀主題征文范文1000字

發布時間:2017-07-30  編輯:沈舒文 手機版

  在民主社會中,財富可以獨享,但知識很難獨占——如果其他條件一樣,一個多讀好書,知識較多的人,大概比較容易有客觀的態度、開放的胸襟、進取的意愿以及自知之明。為自己、為國家,我們都需要提倡讀書的風氣!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6全民閱讀主題征文范文1000字,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6全民閱讀主題征文范文1000字1】

  今年全國人大開會又強調提出全民閱讀的新方略,言曰:建立書香社會。其實這是老聲長談的話題,過去長期提倡、動員、號召,但成效一直不太卓著。作為治國大計,兩次登上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國家戰略,無疑為國人所驚喜,被大眾所擁護,我首先點個贊。

  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在精神層面上加大力度,盡快升華國人素質,乃民族復興之必然舉措。顯而易見,新一代領導人高瞻遠矚,英明決策,將為深層次改革啟動更強大的精神、創新動力。

  我們民族過去長期處在落后狀態,被洋人冷眼蔑視,殖民,是因為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窮的叮當響,科學文化落后于彼,他們罵我們東亞病夫,罵我們原始、愚昧、野蠻。

  如今局面大為扭轉,祖國逐漸強大起來,已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人民生活大為提高。但我們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一切仍在發展之中。開展全民閱讀,建立書香社會,必然大大推進社會文明,科學水平更上一層樓,從而走向小康,實現中國夢。

  近些年來,我們國家的出版讀物及閱讀普及量,雖大幅度上升,但遠不如發達國家,一則垃圾產品太多,二則讀書愛好者占人口的幾率不高。改革開放帶來的拜金主義,物欲橫流,極大地沖擊與淡化著學習風尚與讀書熱情。很多人認為讀書沒有用,有錢才是大老爺!因此出現了土豪一族。土豪者乃富而不貴,有錢而缺少文化知識,素質低下,這等人雖形成氣候,但靠這種人實現蓬勃發展,民族復興,難哪!甭想!

  眼下城市農村尚有大量的文盲半文盲。這些人抬頭看天,低頭看地,每天忙于生計,按部就班地完成吃喝拉撒睡。----讀書有啥用?知識在哪里?科學能干啥?文化有屁用?素質怎么講?品味算老幾?他們缺乏基本認識,丈貳和尚摸不著頭,有些人已完全置若罔聞,棄之天涯海角。

  誠然,改革開放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很多問題嚴重,犯法犯罪大大增多,法盲遍地,道德滑坡,誠信失落,假丑惡現象風生水起,封建迷信猖獗,巫婆神漢頻繁出沒,很多荒誕不經的鄉風民俗照舊盛行、荒唐的奇葩傳說不絕于耳,衛生健康水平有待提高,臟亂差嚴然存在,救助慈善事業滯后等。----難道與一個民族的文化細胞欠缺,文明進程遲緩沒有關系嗎?

  禮儀之邦非禮也。這就是很多人出國旅游被人討厭唾棄的原因!

  這種種負面現狀,不能不與全民族精神狀態有關。實際上與教育、讀書求知有直接關系。一個民族只有狠抓教育,且在校園、社會上,廣泛而持久地開展讀書活動,從而推動書香社會的形成,才會真正進入強國之列,永久立于不敗之地。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大家公認:“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也常講:“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更有高人指出,閱讀是消滅無知、貧窮與絕望的終極武器。-----總之,書是萬寶囊,是人類文化智慧結晶,精神食糧。書中自有圣賢哲理,人生感悟與真諦。書中藏有治國修身、開山辟地的真經。精英們——書的著作者們,以多種形式,挖空心機,教你怎樣認識世界,認識人生,怎樣生活?如何成長?怎樣創造財富?讀書能改變你的精神境界,全民閱讀能扭轉乾坤,升華到一個嶄新的時代。

  全民閱讀是強國之策。每個公民,愛好讀書的習慣不是可有可無,要做仁人志士而或奮發圖強、事業告成者,絕對與飽攬群書密切相關。書讀多了,長期受其滋養與熏陶,人就上檔次,知識豐富,底蘊厚重,品味高尚,頭腦科學,價值觀與道德觀必然得到改善。同時讀書能開發你的智力,開闊眼界,暢通信息,致富快捷,提高你的駕馭生活、事業的能力,產生強大的創新驅動。

  全民閱讀的高潮即將到來,國家會采取多種措施,讓國民崇尚熱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在全社會樹立書香的嶄新風氣。

  讀書的興趣要慢慢培養,其實你一旦涉獵,將愛不釋手,越讀興趣越濃,癮頭越大。甚至廢寢忘食,久而久之,將成為你終身伴侶,不服您試試。------

  博覽群書更當提倡,那是一種志向高昂,精神卓著的表現。古今中外,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哲學史學、文學藝術都要讀,全面讀。要學會寫文章,寫心得寫感悟,你很有可能變成大學問家,國家棟梁之才。

  親愛的讀者,偉大的號角已經吹響!今年4月23是世界讀書日,誠望您借此契機,立即擺脫庸俗的生活習慣,首先從麻將桌上拔出長腿,徹底扭轉低級興趣。像海鷗一樣,翱翔在書的海洋。以頑強的決心,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為提升你的文化魅力,高雅品味,為推動全民閱讀,建立書香中國爭當排頭兵。

  【2016全民閱讀主題征文范文1000字2】

  圖書漂流,起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歐洲,讀書人將自己讀完的書,貼上特定的標簽后,隨意放在公共場所,撿獲這本書的可取走閱讀,讀完后再將其放回公共場所,再讓其漂出手,讓下一位愛書人閱讀,繼續一段漂流書香。眾多全國各地的讀者參與了圖書漂流,每本書的漂流路線幾乎都是南北打通,“很多人都上了癮,不少人每期都參加,我常常驚奇他們怎么看書那么快。”飛芒書房工作人員宋健美說。(4月25日 《北京日報》)

  共享是一種美德。很多時候,共享都是作為一種“慈善”而存在。比如,在古代,富人們有了積余的時候,會選擇在荒年救濟災民,這是一種在物資上的共享;再比如,人們有了時間,選擇用時間去服務他人,當一名志愿者,這是一種在時間和愛心上的雙重共享。小意義上的共享,讓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大局意義上的共享,則讓某一個區域內的人們,都平等的擁有了某種權利和義務。

  然而,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我們會選擇性的將“共享”的美德遺忘。共享理念藏在我們的心靈深處,這驅使我們有了交朋友、和人溝通的欲望;但物質上的充沛,卻很容易讓我們變得更加的具有“獨占欲”,當我們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擁有某種東西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的將“共享”的字眼忘記。長此以往,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會變得更加冷漠,人們也會失去很多溝通和交流的激情。

  圖書漂流,是一種并不新穎的共享方式,卻能夠培養我們的分享意識,提升我們的閱讀體驗。圖書漂流這種方式并不新穎,從其起源就可以看出,這項活動在上世紀就已經起源了。但是這一種讀書的方式,卻能夠在我們的國家起到很好的效果。這說明,一方面,我們心中的共享意識被現代社會忙碌的腳步給悄悄藏了起來;另一方面,這說明,圖書漂流這種共享的方式,能夠激發我們心中的對于共享理念的認同感和實踐感。

  共享,讓書香社會更美好。應該看到,圖書漂流活動,只是我們社會共享的一小部分,卻促使我們的書香社會建設,邁出了一大步。人們認同圖書漂流等種類的共享活動,說明人們心中有讀書交流和共享的意向;而一本書能夠完整地完成一個圓滿的漂流之程,則在共享中,激發了人們的讀書欲望和參與欲望。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家一起讀書,才是更加美好的社會。參與到圖書共享中來,你會發現,原來,你心中的書香角落,是如此的美好與芬芳。


相關推薦

最熱文章榜Hot  Top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天干夜啦天干天干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综合久久久 | 亚洲AV福利永久看片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美女乳头 | 亚洲精品视在线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