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很難做好:常常是愿望很好,就是做不出來。下面小編整理了2016從小學習做人征文,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2016從小學習做人征文1】
當前是獨生子女的全盛時代,一家上下都圍著這個“小皇帝”或“小公主”轉圈,讓他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現在很多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穿衣不說,連自己的基本冷熱就不知,天冷不知添衣,天熱不知減衣。更有甚者有的學生只顧玩耍,卻把小便拉在褲子里。
家長還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儼然成了孩子的“陪讀”。在學生作業的過程中,有的家長全程奉陪,直到孩子完成作業,并替學生認真檢查一遍。從而養成了學生在課堂上因為沒有家長陪護,無法按時完成作業的依賴習慣。
另外家長還全程參與到孩子的玩耍中。一次傍晚,我看到幾個孩子在花園玩耍,幾個大人全程陪伴,當孩子發生矛盾時,大人趕快出面解決。當幾孩子興致勃勃的用車子玩賽跑的游戲時,一個總落后于其他孩子的家長連忙上前教訓自己孩子:“兒子,人家滑板車,一個腳在后蹬,一個腳在滑板上,多省力,你騎自行車,兩腳蹬多用力呀,看你累壞了吧!。”本來孩子覺得一起玩挺快樂的事,被家長這么一“點”,立刻覺得很虧了,不愿再參與游戲中了。
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作祟,總以成人的眼光來教孩子,讓孩子稚嫩的心變得世故,小朋友間斤斤計較,不肯吃一點虧,不懂得謙讓。在這種大的“世風”下,教師的工作舉步維艱,班級同學不團結,沒有班級榮譽感,有學生屢屢違反校紀班規,教師多次批評教育卻無效果。班級的事如果沒有老師監督,孩子們都不愿意主動去做。就像每天的教室衛生,雖然老師安排好了每日的值日,并且張榜公示于教室墻壁,但是只要老師不出面,就沒有人主動去掃地。并且前面同學剛掃好,后面同學就隨手把垃圾向地上一扔,而且是扔到別人的座位下面。雖然老師不厭其煩的指揮孩子們一天三打掃,下課隨時撿,但當老師“驀然一回首時”,地面仍然“狼藉一片”。
現在的教育不是把學習當作首要之重,就是把安全列為重點。讓老師在這個指揮棒下拼命地抓學習或是整天提心吊膽的盯著學生別出安全事故,而忽略了學生的德行教育,讓我們的教育生活越來越枯燥乏味,越來越缺少活力。曾幾何時,當學生和老師之間少了會意的雙眸,沒了心靈的碰撞,學生間沒有了齊頭共進的熱情,少了相互幫助的的氛圍。這種學習不是幸福的,也不是完整的。
只有先教學生做人,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一個有團隊精神的人才能讓學生孩子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
【2016從小學習做人征文2】
做人需要我們窮盡一生的時間來學。在我們成長的路上或是人生任何的時刻,都需要不斷地去校正自己的律行,讓自已以善美的心姿融入到生活的舞臺上,贏得社會、生活、他人的信賴。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上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用純凈的心靈來感受父母的身傳言教,耳染目濡種種關于人的行為。當然父母的教育是最好的榜樣,是他們把做人的善良、寬容與對生活的愛,一點點的浸染了我們全部的身心;及至上了學,又得到老師們關于做人更深層次的教育,讓我們讀懂了做人的道理,處事的哲學。這一階段對我們整個的人生都大有裨益,因為知識讓我們有了做人的資本、和識別行為的能力,也讓我們懂得了什么是人生。
人生的目標與做人相互結合在一起才有了美好的希望。當我們參加了工作,真正走上了社會,耳聞目睹了人的全部生活本真。處人與立世其實并不簡單,僅僅以自己一顆善良的心去溫暖它人,其實也不盡然。因為美與丑共存,假與真并在,這時的做人真的很無奈,人的自私的一面,齊齊都會展露在你的面前。太多的時候不得不讓我們為了生存左右逢迎而變得世故精練、圓滑,其實這才是做人生存中為了適應生活、社會的無奈之舉。
有時候,做人也讓我們頗費思量,誠如哲人所言,做人的極致是平淡,但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又有幾人,因著人的欲望、道德、修養、自身素質的不同,人也不盡相同,是為:人以群聚,物以類分,就很能代表這一點。
生活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會做人,但做人有時候卻讓我們在生活中永遠也讀不懂它。這就要我們一生都要學做人,并且仍是要做到善良與平淡才是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