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雷鋒的日子》講述了1962年,雷鋒的戰友喬安山在倒車時撞到電線桿子,導致電線桿子撞到雷鋒同志的頭部,之后因搶救不及時,最后犧牲了。他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決定把雷鋒精神發揚下去。下面是小編收集的2016看《離開雷鋒的日子》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看《離開雷鋒的日子》有感1】
《離開雷鋒的日子》看完了,感動之際,還十分的窩心。感覺能從片子中找到了些什么,那種感覺是在現今生活中很難找到的。或許昔日形成的良好的社會風氣,被人們司空見慣的一些行為卻與現今的社會早已格格不入。甚至會被人感覺到莫名其妙、很難理解。
幾十年前,在貧窮的神州大地上出現了一位雷鋒——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普通軍人,他用自己的道德行為為社會樹起了一座時代精神的豐碑,他用自己的年輕的生命向社會闡述了中華民族不可泯滅的中華美德。然而,他卻走得如此匆促。在人們還沒來得急目睹這位平凡戰士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他傳遞給人們的溫暖和高尚的民族美德的時候,卻早早的離我們而去。他的足跡忽然間嗄然而止,悄無聲息的踏向了人生之旅的終點。
喬安山這位平凡而又普通的年輕士兵,和雷鋒同處一個班,同開一輛車,雷鋒的死是他直接造就的。雷鋒的死讓喬安山心里扣上一生都無法抹去的愧疚感,同時他自己也背負起一沉重的使命--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從此他他的人生道路上,在崎嶇變幻的歷史路途上踽踽獨行而毫無怨言,無論社會如何變化,人們內心被市場經濟的歪風邪氣所吞噬和污染。他始終默墨守著堅定的信念,靜靜替雷鋒展示著人性的俊美。他或許只是一片迎風而動的綠葉,或許只是一粒亮麗而純清的海水,但他卻昭示著一種生命的倔強,折射著一種生命的輝煌。
喬安山卻是偉大的,無論這個社會如何飛速前進,無論人們怎樣被西方個人利益的腐朽自私的社會風氣所侵蝕,他卻憑借自己薄弱的身軀,幾十年風雨不動的頑強的把雷鋒那一串深重而閃亮的足跡延續了下去,當年在雷鋒倒下的那一天,他一心想要和雷鋒死在一起。他心里最尊敬最以引為豪的模范卻因為自己的失誤而斷送了生命,這是無論如何也得不到自己的原諒的。當一個人看著自己內心的精神支柱被自己的雙手親手摧毀時,那一種徹底的絕望和生不如死般的痛苦會逼著一個人完全看不到前方的光明。 或許他在雷鋒離開的那一天開始,他的生命已經不屬于自己了, 或許唯一支撐著他繼續走下去的就是接著發揚雷鋒精神, 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給了雷鋒生前未完成的事業。 讓更多人感受到雷鋒精神,讓更多人記住雷鋒精神, 他是用自己的一生去彌補一個永遠無法挽回的錯誤,他想用自己的雙腳繼續代替雷鋒給人們留下屬于雷鋒的足跡。 用自己的一生去贖罪。他在做好事的時候,他總會說要是班長在,班長會比我做的更好。這也說明了在他心中,班長永遠比他更加優秀,更加善良,更加高尚,這份光榮是屬于雷鋒的,受人擁戴的是雷鋒。只不過軀殼是喬安山而心卻是雷鋒的。。每當喬安山提到雷鋒日記里面做好事的時候,他的淚水也告訴了人們,無論多少年,他時刻在懺悔,在自責,在痛苦。或者等到他油盡燈枯的那一刻,內心的愧疚感、自責仍減少一分一毫。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改革邁著矯健的步伐在華廈廣袤的大地上畫出了濃重的一筆,面對著日新月異的這個社會,面對著日益強大的市場經濟,一股股歪風邪氣,個人主義的利益思想,猶如可惡的蒼蠅無孔不入,在人們內心里產卵,生蛆,不斷的撕咬和侵蝕人們的道德情操,漸漸的人們開始迷惑了,混沌,長久以來蘊含在他們腦海深處的雷鋒精神在對物質的的無限追求中悄悄地支離破碎,飄散消失殆盡。中國的精神社會正在受壓扭曲變形,人與人之間開始變得冷漠,勢利,開始相互的猜疑。雷鋒精神中包含的善良、淳樸、樂于助人、不畏強權、救死扶傷、卻開始被人們質疑和不解。沒有利益就鷹飛藍天、狗走夜道,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與雷鋒精神里面的你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完全的南轅北轍了。或許在這樣下去,再過不久,你再也看不到公車上人們讓座,再也看不到路邊老人跌倒路邊行人急忙相扶。乞丐餓倒路邊,人們送來食物噓寒問暖。或許到那時候,中國人再也不能叫中國人了~因為早已失去了中國人該有的氣節和屬于中國人良好的傳統美德。
雷鋒早已離我們而去,但是雷鋒精神應該繼續孕育一批批的活雷鋒,他們散發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傳統美德才能匯聚成一股正能量能與市場經濟引入的歪風邪氣所抗衡,才能挽救被迷失心智的人們于水深火熱。這樣才能讓中國一步步的回歸正軌,重新拾起盔甲,全副武裝,屹立于世界之林。
【2016看《離開雷鋒的日子》有感2】
3月21日,公司組織全體員工觀看了影片《離開雷鋒的日子》。
影片中,當喬安山呼天喊地撲倒在戰友尸體上時,我也不禁潸然淚下;當喬安山做了好事,卻遭受指責時,我也體會到了他無奈和委屈的苦楚;當喬安山出于善心幫助老人脫離危險而無辜受誣陷受敲詐時,我咬緊牙關悲憤難平;當人們終于弄清真相還喬安山一個清白的時候,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當許許多多的小“小紅帽”向“老雷鋒”揮手致敬時,我也忍不住歡呼雀躍……。我的情感隨著影片的情節跌宕起伏,我感覺自己就是影片中的喬安山。我想起小的時候,天天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手里邊……”,我們以拾金不昧為榮,我們為給老爺爺讓座而沾沾自喜。
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曾經出現過“一切向錢看”的論調,不少人為了名利,丟失了做人的底線。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象影片中喬安山類似的遭遇,幫助老大爺卻被他家人誤解,被眾人質疑;公交車上讓座卻被嘲笑,諷刺;給乞丐傾情解囊,并仍沉浸在為他悲痛的情緒之中時,卻看見他豪吃海喝;看見小偷和賣菜者串通盜取老人錢包出面制止,卻被小偷恐嚇……。人們不敢再學雷鋒,學習雷鋒的時候慎之又慎,這個時候的我們在對社會不滿的同時,確實感覺有些茫然。
但是,影片也告訴我們,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現象只是個例,影片中的喬安山最終得到的是人們感激敬佩的掌聲,影片最終展現的是一群生龍活虎般的“年青雷鋒”,這些也說明生活中的黑暗只是暫時的,在這個紛繁蕪雜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會遭遇到不公平或冤屈的待遇,每個人都會感受到黑暗與丑惡,都會有糊涂與誤解。但,只要愛尚在,“情”尚存,時刻以雷鋒為榜樣,愛的種子播撒在每個人心里,閃現在每個人眼里,表現在人與人之間無限溫暖的扶手相助之間。我們的社會將一片光明。
其實,我們生活中卻從未缺失雷鋒精神,缺失象雷鋒一樣的人物。我們經常會看到更一種人,他們遇不平之事挺身而出,見患難之人伸援手相助,比如說我公司汽車行業售后部的王惠,她工作之余,走進孤兒院、養老院,陪孩子玩耍,給老人梳頭,很簡單的事情,我們都能做到,她讓我們感受到人與人的真情,讓我們感受到生活充滿陽光。
我們應該向王惠學習,學習她的愛心,學習她的精神,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舉手之勞做起,比如:
助人為樂,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公交車上讓座、斑馬線上扶老人過街。別人汽車拋錨,開車路過的你借個千斤頂。
勤儉節約,飯菜吃不完,打個包,不丟面子;下班后,關掉電源,既節約用電,又防患火災;隨手關掉水龍頭,節約用水,珍惜資源。
愛崗敬業,用現代的說法,叫職業素養,這是很多企業招人的關鍵,這是每一個員工都應具備的。
集體主義,也就是團隊意識,我們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要顧全大局,要學會溝通,學會合作。
對于“釘子精神”,我們可以理解為擠時間學習,補己之不足。也可以理解為進取心。
等等小事,舉手之勞,每個人都是善良的,那么,就讓我們獻出我們的愛心,把雷鋒精神融入生活,永遠謳歌!永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