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全貌,家風就是自己家庭的優良美德。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我說我的家風家訓征文:我的好家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說我的家風家訓征文:我的好家風1】
“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道“家風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風?”這些問題,很多人就會傻眼了。我認為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一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后代了。這個壞名聲會一下子在街坊鄰居間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愿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可以說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這家的子孫后代延續得更長,讓他們走得更遠!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僅僅是物資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家訓.家風”這兩字,給人一種嚴厲,肅穆的感覺。自打我孩提時代起,就未見過家里有成文的“家訓與家風”。或許,在那個年代,“黃金棍里出好人”是大部分家庭里默認的“家風”之一,而我也參與過它的實踐:或因頑皮,或因學習成績不達標而挨過棍子的。這些經歷,或許也算不上讓我等成為“好人”的原因,至少讓我等在孩提時代明白哪些行為可接受,而哪些行為是要挨板子的淺顯道理。
時過境遷,“黃金棍里出好人”這一觀念,應不是現今大多數家庭教育子女的不二法寶了。現時各式養兒育女學說,五花八門,各有門道,已較難定義出條大多數家庭都可實踐的通用家規出來。
話說回來,我家雖無成文家訓.家風,但在孩子教育方面,有以下觀念:
首先,孩子要健康
這要求孩子從食物中吸取充足均衡的營養,足夠的運動以及充足的睡眠。這點,如果硬要套成家規的話,就是要求孩子不挑食,多運動,準時睡覺起床;
其次,要守規矩守信用
什么時候做功課學習,什么適合玩耍,在與父母約定好后,就一定要遵守(比如先功課后玩耍,一周里只能在周末玩不超過2小時電腦,等);應承了其它人(哪怕是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的事,一定要做到 ------ 守信很重要;
第三,要主動自信
遇困難不哭叫,去想辦法,勇于嘗試。觀念是:試,就有50%的成功率;不試,成功幾率為零。主動確立,自信就來了;
第四,愿賭服輸
在日常的游戲/棋牌/競技活動中,讓孩子做到能享受贏也能承受輸。引申到學校考試,只要求孩子發揮好水平就行,一般不要求分數;
第五,要勇敢 / 負責
(1) 做事不管對錯,要勇于擔當;
(2) 在這“弱肉強食”的世界里,雖不去欺凌“弱者”,但萬萬不可主動去當“弱者”的;
第六,要學會照顧好自己
要求自己整理書包/書桌,自己背書包,自己洗澡等,另外重要的是保護自身安全 ------ 不與陌生人交談,過馬路應觀察左右路況,在人流多的環境中不慎與家長走丟了該保持呆在原地,等等;
第七,要尊敬師/長,大方待人
作為80后的家長,如何做到這點我們比較糾結,也是需要重點努力的。 這點與其說是要求孩子,不如更多是要求家長的 -------我們自己要孝順父母,善待親朋,給孩子作表率; 家長不能溺愛驕慣孩子,要想辦法有意識地讓孩子吃點“苦”------ 說到這,其實各點各條,都不只是單方面針對孩子的,也適用于作為家長的我們;
最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永不落后 ------- 這不是家風.家訓,卻又是推行的,助孩子成長的有效手段。
【我說我的家風家訓征文:我的好家風2】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校有校規,家有家風。”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道“家規是什么?”這個問題,很多同學就會唯唯諾諾,說不清,道不明了。而我每天都生活在家里這片蔚藍、溫暖的天空中,雖然自由自在,卻是有著家規這條看不見的航線在指引著我一路前行的方向。下面我就和大家談一談我家的家規家訓。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