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想象中更難的,是這個過程。
教媽媽講“我”字,徐煜岑就花了一個星期,接連不停。
有時候,前一天教的東西,第二天,姚建虹就忘記了,
徐煜岑的“教學”還得重新開始。
從一個字“我”,到一句簡單的句子:“我想吃飯”,
徐煜岑整整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心機用盡。
教媽媽說“我想喝水”,教了一百多遍,
但媽媽還是說成“我想吃飯”,還得糾正。
近一年過去,姚建虹已經會說幾句簡單的話語:
“我想吃飯”、“我要睡覺”、“我想上廁所”。
說得有板有眼,還算字正圓潤。
徐煜岑的家張貼有媽媽以前買的拼音圖表和乘法圖表。
徐煜岑對記者說,
現在媽媽的智力相當于5歲孩子的水平;
以前,媽媽用這些圖表教我背口訣、學拼音,
現在,我利用這些圖表教媽媽學習,恢復記性。
但26個字母,整整教了三年,
媽媽還是沒有完全學會,還出現錯誤的發音。
看到媽媽總是學不會時,小煜岑很無奈;
看到媽媽有了一點點進步,
小煜岑就非常欣喜,這是一天中最高興的事情。
為了讓媽媽在自己上學時還能學習,
在每天晚上,小煜岑都會出一百道練習題和50個練習的詞匯,
要媽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小煜岑給予批改、點評。
這些年,這樣的練習題,小煜岑批改了一百多本。
在家里,是貼心棉襖,在學校,是好好少年。
一個人在困境中的表現,才是他的真本色。
“照顧媽媽”這個理由,并沒有成為徐煜岑逃避學習的借口,
反而,他在學校里的表現,越來越讓老師們感到高興。
“我從一年級的時候開始帶這個班,
他屬于那撥我最后才認識的孩子。
他很低調,不是那種調皮或比較有表現欲的孩子,
我后來才慢慢地發現,原來我們班上,還有這么優秀的一個學生。”
說起徐煜岑,班主任王惠琴贊不絕口,
在她眼里,徐煜岑是一塊默默發光的金,
不張揚卻有內涵,分量很重。
知道徐煜岑家里的情況后,
王惠琴更因這個孩子的懂事而感動:
“這樣的孩子真的太懂事了,
上課從來都很認真,課后作業也不用人操心。”
生活中,王惠琴還以徐煜岑的例子,來教育自己的學生;
在她看來,徐煜岑身上有滿滿的正能量,力量無窮。
學習成績這么優秀的他,卻只在班干部競選課上,競選了勞動委員一職。
“你學習成績這么好,為什么不競選班長呢?”記者問。
“因為我想把班長讓給別人,班干部職位很少的。”徐煜岑滿臉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