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猴年春晚是一臺體現各方期待與既定主題相結合的聯歡晚會。下面小編搜集整理了猴年春晚觀后感6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猴年春晚觀后感600字1】
央視春晚從來都是公眾關注的焦點,作為匯聚了我國一流導演和藝術家的舞臺,它美輪美奐的藝術演繹、開闊多維的社會視角、藝術性與政治性的深度融合,每年都帶給觀眾震撼、感動和思考。
2016年央視猴年春晚,套用譚維維、張喜民演唱的《華陰老腔一聲喊》這首歌的名字,可謂是“民族復興一聲喊”。歌舞、小品、雜技等豐富多彩的節目構成了民族復興的斑斕畫卷,有“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中華傳統美德的當代傳承,也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演繹,有機器人群舞展示我國“沖向巔峰”的科技創新,也有《在你偉大的懷抱里》展現民族大家庭的其樂融融……
猴年春晚講中國故事,也講中國與世界的故事。在節目開始部分,鏡頭切換到福建泉州時,一聲“起航了”的長吼使我們的思緒回到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歌舞《絲綢之路》告訴我們“從東往西本無界”,耳邊似乎想起陸上絲路的駝鈴聲。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偉大戰略構想,這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也是中華民族再次走向世界中心的宣示。
美國亞特蘭大華裔少女們獻上歌舞《茉莉花》,來自紐約、倫敦、巴黎等地的華人華僑送來節日祝福,炎黃子孫此時此刻“共抒中國情,傳承中國魂”。作為歸僑,我本人對這種身處異鄉而對祖國懷有的特殊摯愛之情有著深刻的體會。
猴年春晚在展現普天同慶之時,請來一百歲高齡的抗戰老兵張玉華,他用被子彈打穿過的手給全國人民行軍禮。春晚節目臨近結束時,三角山哨所的戍邊戰士們在冰天雪地中給全國人民拜年,一幅幅畫面傳送著一個明確的信念:“中國夢引領強軍夢,強軍夢支撐中國夢!”只有戰士的枕戈待旦,才有全國人民的甜美夢鄉。
歷史已經反復告訴我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我們要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職盡責,齊心協力,勇敢地迎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各種挑戰。“夢在心頭,路在腳下”,我們必將迎來一個更加強盛輝煌的中國。
【猴年春晚觀后感600字2】
春節聯歡晚會總是在結束后被人們褒貶不一地評說,這某種程度說明了這是中國特有的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始終受到廣大電視觀眾的熱情參與。作為來自知識界的一名觀眾,我也和大家一樣,每年只要在國內都要觀看這一節目。今年的春晚帶給人一種奮發向上實現“中國夢”的信心,使人對中國的未來充滿希望。
整臺晚會有亮點有特點。首先,空間多元化。在主場之外設置了泉州、西安、廣州、呼倫貝爾四大分會場,真正體現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第二,主旋律突出。“四個全面”、“五大發展理念”、“中國夢”等主題貫穿始終,展現了十三五發展的猴年啟程。第三,弘揚了大喜、眾樂、同慶的中華文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春晚的四個分會場的設置: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點說明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離不開海上文明的繁榮;西安作為中華民族的千年古都表明了中華文明的深厚歷史感;廣州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說明了中國將繼續沿著改革開放的道路前進;而呼倫貝爾則意味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包括少數民族的參與。
具體來說,一些精彩節目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泉州分會場的閩南歌舞給人帶來一些新鮮感,也給臺灣的電視觀眾捎去節日的親情問候;舞蹈“茉莉花”可以說也洋溢著民族的情誼,要是能配上一位實力歌手唱上一曲“茉莉花”那就更好了;編導還別出心裁地將大閱兵的場景再現熒屏,使國人感到在“中國夢”的追尋中也勿忘國恥,這應該是今年春晚的一大亮點。
【猴年春晚觀后感600字2】
春晚是一扇觀察中國文藝發展的窗口。今天的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走向世界,這不僅是經濟的騰飛,更是文化的繁榮發展。我們的文藝工作者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中國精神為靈魂,以中國夢為時代主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以創新為動力,以創作生產優秀作品為中心環節,深入實踐、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推出更多無愧于民族、無愧于時代的文藝精品,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2016春晚映像:總的來說是喜慶,熱鬧,吉祥,時代感強。無論是歌舞,小品還是武術,雜技等節目始終圍繞和突出中華民族復興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頌黨,歌頌我們偉大的祖國,歌頌勤勞的人民及鐵血忠誠的軍隊。開場《春到福來》金猴獻瑞,熱鬧喜慶。歌曲《小夢想大夢想》唱出了你我中國夢,全面奔小康的時代強音。東西南北中的會場設置,充分展現了祖國的幅員遼闊,民族大團結,天地一家親,歡天喜地過大年。歌曲《六尺巷》傳唱的是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詮釋著禮讓三分天地寬的道理。武術《天地人和》充分展現出中國功夫的力量和精神,《盛世鼓舞》、《絲綢之路》讓我們仿佛穿越到了漢唐盛世重新找回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自信,隆隆的鼓聲催人奮進去落實一帶一路的大戰略。《茉莉花》用西方的芭蕾很好的地詮釋了江南絲竹的優美及中西文化的融合。此外,地方戲曲和《華陰老腔一聲喊》體現了文化多元和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走向巔峰》的伴舞全部是智能機器人,體現出國家雙創戰略的大背景和創新驅動的好時代。一言以蔽之,整臺節目向全國乃至全球傳遞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傳遞著“醒獅”奮起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