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稿一】
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們分享你的快樂,細雨綿綿的時候,我們傾聽著你的心聲,在成長的日子里,我們相伴每一天。 今日的精彩,明日的記憶,將聲音釋放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用我的筆,記錄時間的脈搏,用我的聲音和你一起感悟青春的快樂,傾聽我們的每日播音,關注我們的節目,您是我們永遠的動力,“校園之聲校園 廣播站”是您永遠的朋友。 感激聲波, 連接你我。 大家好,這里是紅領巾校園廣播站, 我是播音員牛亞欣 , 本次節目的主要內容有:天氣預報、文學時空,校園點歌臺。
同學們,你們知道圣誕節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喜歡過圣誕節.圣誕文化越來越濃郁!對于圣誕節的來歷,你又知道多少呢?在這,我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不知道的話好好聽,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哦! 12月25日的圣誕節是慶祝基督教創始人耶穌基督生日的日子,是西方國家最大、人們最喜愛的節日。據《圣經》記載,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投生人間,找個母親,然后就在人間生活,以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學習熱愛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熱愛。“圣誕節”的意思是“慶祝基督”,慶祝瑪麗婭生下耶穌的時刻。開始教會并無圣誕節,約在耶穌升天后百余年內才有。據說:第一個圣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圣克里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圣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經未明記耶穌生于何時,故各地圣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圣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恒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圣誕節。十九世紀,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圣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由于圣經記載耶穌生于夜間,故傳統稱12月24日夜為“圣誕夜”或“平安夜
下面進入《生活小竅門》欄目。今天我們教大家一招與健康有關的: 冬季一定要關注鼻子健康! 冬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為了預防傷風感冒時打噴嚏、鼻癢等癥狀,可以經常按摩鼻部。方法是用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在有熱感時,用手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著,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15~20次(迎香穴在鼻唇溝中,鼻翼外側緣旁0.5厘米)。手法由輕到重,但不要損傷皮膚。在早晨起床前,晚間睡覺前各按摩一次,其他空閑時間也可進行。此法可疏通經絡,增強局部氣血流通,大大加強鼻的耐寒能力,可有效預防感冒和鼻病,也能治療傷風,鼻塞不通
同學們時間過的真快,又到了和大家說再見的時間了。最后祝同學們開心快樂每一天,再見。
【廣播稿二】
齊: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在冬日的暖陽下,我們迎來了久違的周五,迎來了這一周中最為輕松愉悅的時刻。
今天的廣播由我們xxx
f:我是主持人xxx
d:我是主持人xxx
l:我是主持人xx
y:我是主持人xx
(音樂:《嗚咽》)
l:首先讓我們播放幾條校外新聞。
1.悉尼某咖啡館中發生劫持人質案,雖然悉尼警方采用強烈措施阻止,還是造成了2位人質死亡。看來,城市治安還得增強。
2.中國大部分地區高考進行改革,以a.b.c.d.e五個等級作為考試標準,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并且平時的成績也成為了高考的標準之一。
3.浙江有一位叫丁國年的董事長在父母的諄諄教誨下走上了慈善之路,他懷揣真心,執著前行,目前已捐款不下2億元人民幣。
d: 校園新聞有以下幾條
1.周一,我校初一三班與初三三班進行了體育抽測,提倡了初中生身心皆要健康。
2.我校在12月10日的期中考試后,又在本周三舉行了成績總結會,表揚了優秀學生,希望同學們能再接再厲。
3.天氣轉寒,許多同學穿上了冬服。但是有的同學認為冬服不好看,不愿意穿。希望同學們能注意保暖,而不是美觀。
(音樂:《嗚咽》)
圣誕節(christmas 或 cristomessa),譯名為“基督彌撒”。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 式。每年 12 月 25 日,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在圣誕節,大部分的天主教 教堂都會先在 12 月 24 日的耶誕夜,亦即 12 月 25 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 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后在 12 月 25 日慶祝圣誕節;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圣 誕節慶祝則在每年的 1 月 7 日。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這一 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圣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 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圣誕色,圣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圣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圣誕花和圣誕蠟燭。綠色的是圣誕樹。它是圣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圣誕蠟燭。
圣誕彩球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誕老人,他是圣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圣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候圣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后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圣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圣誕卡(圣誕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也是為維持遠方親朋好友關系的方式之一。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
等內容。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圣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哪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圣誕帽。
在西方國家里,圣誕節也是一個家庭團聚和喜慶的節日,通常會家里陳設一棵圣誕樹。
在西方,不論是否基督徒,過圣誕節時都要準備一棵圣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圣誕
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征生命長存。樹上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圣誕禮物。圣誕之夜,人們圍著圣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圣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圣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在傳統的圣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北美洲有很多火雞。于是烤
火雞成了美國人的大菜,重要節日中必不可少。這種風俗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據說在一六二零年的圣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大陸的樸里茅斯山。當時,那兒物產貧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雞,于是他們便捉火雞,作為過節的主菜。因此圣誕大餐里,除了火腿、甘薯、蔬菜、葡萄干布丁、水果餅、雞尾酒之外,當然少不了火雞這位“仁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