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世界遺產的資料

發布時間:2017-11-19  編輯:pinda 手機版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而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是相對于有形遺產,即可傳承的物質遺產而言的概念。[2]

  2003年10月通過的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應涵蓋五個方面的項目:

  1.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 傳統手工藝

  中國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需先入國家級名錄

  世界記憶文獻遺產

  世界記憶文獻遺產是指符合世界意義,于1992年[3]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咨詢委員會確認而納入《世界記憶名錄》的文獻遺產項目。世界記憶文獻遺產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延伸,側重于文獻記錄,包括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等文化事業機構保存的任何介質的珍貴文件、手稿、口述歷史的記錄以及古籍善本等。其目的是對世界范圍內正在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記錄,通過國際合作與使用最佳技術手段進行搶救,從而使人類的記憶更加完整。

  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從2002年起,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全球環境基金開始啟動設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按照糧農組織的解釋,農業文化遺產屬于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遺產,其保護項目將對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脅的傳統農業文化與技術遺產進行保護。農業文化遺產不僅是杰出的景觀,對于保存具有全球重要意義的農業生物多樣性、維持可恢復生態系統和傳承高價值傳統知識和文化活動也具有重要作用。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為了更好地收集古代灌溉工程的相關資料、了解灌溉發展史及其對文明的影響、學習古人可持續性灌溉的智慧、保護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國際灌溉與排水委員會( ICID)決定從2014年開始,每年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進行評選。按照ICID執委會的解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屬于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遺產。 申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工程必須具有如下價值:是灌溉農業發展的里程碑或轉折點,為農業發展、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在工程設計、建設技術、工程規模、引水量、灌溉面積等方面(一方面或多方面)領先于其時代;增加糧食生產、改善農民生計、促進農村繁榮、減少貧困;在其建筑年代是一種創新;為當代工程理論和手段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工程設計和建設中注重環保;在其建筑年代屬于工程奇跡;獨特且具有建設性意義;具有文化傳統或文明的烙印;是可持續性運營管理的經典范例。

  世界濕地遺產

  國際濕地是世界遺產的一部分,2009年,濕地國際聯盟組織正式開展了對國際濕地納入世界遺產保護戰略的范疇,目前已經在中國計劃開展濕地世界遺產評估的項目有青海湖、洞庭湖、瀘沽湖等濕地。

123

最熱文章榜Hot  Top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欧美另类 | 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少妇 | 香蕉97超级碰碰碰视频 | 亚洲国产首页在线播放 | 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不卡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直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