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平頭山散文
2014年12月12日14時32分,隨著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緩緩開啟閘門,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漢江水經過1432公里的長途奔流,于27日下午4時進入北京,隨后京津冀豫6000萬人將直接喝上水質優良的漢江水,近1億人間接受益。位于秦巴山深處的陜南安康,作為該工程的核心水源涵養區,因承擔著“一江清水供北京”的光榮使命而聲名鵲起。
另悉,漢江在安康境內流長340公里,年出境流量262億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庫來水總量67.5%;產自安康市徑流121億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庫來水總量31.25%。安康的水源涵養與保護,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據專家測算,一片10萬畝的森林,相當于一個200萬立方米的水庫。這正如農諺所云:“山上多栽樹,等于修水庫。”如今,昔日一直默默無聞為水源地提供涵養的一座座深山老林,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并日益成為探幽訪林覽勝之地,平頭山林場就是其一。
一個暖洋洋的冬日,隨同安康大自然徒步群驢友們前往此山。
平頭山林場,位于安康市漢濱區南端雙龍鎮關山村漢濱、嵐皋和平利三區縣交界處。1978年實測,山林總面積為3000畝。主峰高2018米,屬漢濱區第二高山,香河源頭。1958年建立吉河伐木場進駐該林區。1959年改為安康縣伐木場。1960年元月改為安康縣林場。1988年9月安康撤縣設市改名為安康市平頭山林場。2000年12月地改市設立漢濱區,更名為漢濱區平頭山林場,建場以來由漢濱區林業局管理。
清晨七點,帶著幾分朦朧睡意從安康出發。一個多小時通暢的安嵐公路之行,沒怎么覺得顛簸之苦。沿途瀛湖景區似還酣睡在白茫茫的大霧中,充滿神秘,令人遐想。自香河口左拐入雙龍鎮境內后,鄉村道路雖窄了點,倒也平坦。
大家在向導青龍山家下車,整理好行裝后步行前往林場駐地。這條簡易公路長約8公里,沿途見有不少垮塌處,當地村民正在修補。路旁冬草棕黃,溪流潺潺,小瀑布接二連三,水質清澈透底,掬一捧清洌甘甜。裊裊炊煙中,有村姑趕著一群山羊歡快地從我們身旁跑過。道邊、房前屋后不時可見一排排當地人采集野生蜂蜜的木箱。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在我們眼前不時展現。
據載,在這片茫茫林海中,蜜粉源植物種類不僅多且流蜜量大、開花流蜜期長。能生產大量商品蜂蜜的蜜粉源植物主要有:馬尾松、山葡萄、獼猴桃、山櫻桃、五味子、山胡椒、野桃、野李、野杏、七里香、柿子、漆樹、板栗、茶花、桂花、野菊花等,種類多達二百余種,其中藥用植物不下百余種。得天獨厚的森林環境為野生蜜蜂繁衍生息構筑生態屏障,形成了豐富的天然蜂種資源。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發展養蜂產業已成為當地村民重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
行至林場駐地略作休息后,開始登上去平頭山頂的路。剛開始坡度較緩,步伐較輕快。但越往上爬山勢越陡峭,步履變得艱難緩慢起來。進入林區后,剛才還依稀可見的羊腸小道已完全沒了蹤跡,我們在向導的帶領下邊探路邊向上艱難攀爬。行至半山腰,忽見密林中竟隱藏著一處可容納30余人的石屋,當地人稱野人洞,里面有人類活動的痕跡。
歇息間,放眼周圍樹種繁多,喬、灌、藤、竹叢生。主要樹種有漆樹、樺樹、馬尾松等10余種。林相混亂,密度較大,平均直徑小,但對涵養水源卻是非常管用。
密林中,隨處可見一根根已經枯朽的樹樁。它們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修建襄渝、陽安鐵路時砍伐枕木時留下的。
抬頭仰望,那一株株高大粗壯的樹干,上面歪歪扭扭地纏繞著一根根胳膊粗的野生獼猴桃樹藤蔓,枝頭上懸掛著無數果實,引得我們跑上前使勁搖晃。落果入口,一絲絲沁人心脾的酸甜冰汁滑下腹中,渾身的疲勞頓消。
好在地面厚積落葉尚未解凍,借助周圍樹梢和藤蔓的力量,踩著地上的寸厚積雪,腳下不是太濕滑。雖然大家早已汗流浹背,但聽說此行目的是征服此山,一個個便又精神抖擻起來。
午后時分,34名驢友經過連續3個多小時的攀登,在木瓜埡補充午餐時,領隊老薩建議體力差的原路返回,強驢們完成最后沖刺。
距離頂峰路途雖只有數百米,但因坡面十分陡峭,沿途布滿荊棘和茂密的箭竹林,周圍還發現了野豬等大型野生動物活動的新鮮痕跡。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登山樂趣,讓我們堅定信心,打消了恐懼念頭。
半小時后,16勇士帶著滿身疲憊,終于登頂。放眼望去,山頂不像之前預想的盡是尖峰,而是一大塊積雪覆蓋的平趟地,平頭山之名也許正源于此。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還有許多樹齡數百年高大的鐵匠樹和茂密的樺樹林。試想,若在春夏之際登臨此山,那宜人的氣候,爛漫的山花,歡快的鳥語和花香,可否能與泰山、峨眉山比美看日出、觀云海的景象嗎?
凝視著1998年立下的三角形界碑,剛才還在暗暗叫苦的我們,一身疲憊霎時都在這一腳踏三縣的自豪感中煙消云散了。
返回時已是暮色深沉,腦海突然浮現這樣一段文字:安康市所轄十個縣區均為國家級貧困縣。為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近年來我市陸續關閉污染企業200多家,年減少工業產值上百億元,減少就業崗位10萬余個。但為使漢江處陜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國家地表水‖類標準,卻堅持“保水、增綠、治污、移民、興業、富民”的方針,扎實做好水源涵養區水質保護工作……
平頭山,這塊平凡的土地,昔日曾為國家“三線建設”做出過巨大貢獻,今天又華麗轉身,再次給“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地做出新的貢獻。為使一江清水供北京,原本就屬經濟落后地區的安康,水源區為涵養水源,已付出了巨大代價。目前,雖面臨著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但勤勞樸實的安康人民仍在為祖國大家而舍棄小家,無怨無悔竭盡所能地奉獻著一切。
就像一首歌唱的:“付出總有回報,要做就做最好。”我們深信,有愛山的人民和愛護山區人民的黨和政府,平頭山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探幽平頭山散文】相關文章:
山韻散文02-16
登梧桐山散文02-10
慢慢綿山情散文欣賞02-12
豪華的馬尼拉華人義山散文02-15
心中的麻山鑼鼓散文欣賞02-10
昔日瘌痢山今朝綠夢圓散文02-02
有靈氣的曲阜石門山散文01-28
智者樂山山如畫,仁者樂水水無涯散文02-10
妖山04-21
山鬼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