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與回望散文
有一段游歷常縈繞于心中,猶如河灘上的碎石,經流水沖蝕、光陰沉積,漸漸變得圓潤,把玩時會透出絲絲清涼。
那是去年三月的一天,朋友老楊打電話來,說:來我們安義的圣水堂玩玩吧,這里有山、有水,有個關于“龍魚布雨”的傳說。于是,我欣然答應,出城,一路向西行。
在安義縣城——龍津鎮,順利接到了老楊,又向北行,轉入嶠嶺鄉林場,原本依稀的山形就逐漸清晰在近旁,還不時看到枝干粗大、濃蔭如蓋的大樟樹在水溪邊、小橋旁。
那座山,名為獅山。山路盤旋,在云遮霧繞里漸行漸高,到了路盡頭的停車坪時,四周一片寧靜。在這停車坪之上,還有一段山坡,坡前一個高大的二層飛檐牌樓上書——“圣水堂”,下額又題“天池禪寺”。但,禪寺在哪里呢?潭水在哪里呢?還看不見。
我們從牌樓下行過,或凝視,或仰望,一條石徑引著我們走入了坡上那蒼翠的松林。
這石徑在林中上行,又向左下延伸,透過樹隙,忽看到一個亭子的圓頂,才發現這山頂竟是一個盆地,盆底有一個圓形的水潭和一些廟宇建筑,完全被掩蔽。
踏著青石階輕快地下坡,不時有鳥兒從枝頭驚飛。那個亭子,就在石階的盡頭、山坡旁,里面立著五塊石碑,有的古舊,有的則是新立。停步看碑,其中一塊碑文是抄錄了清朝時江西巡撫劉坤一關于奏請同治皇帝對這圣水堂賜名的一份奏折,頓使人感到神秘。其他幾塊碑石則是對此地的一些銘記,歷史與傳說相揉和,聯接成為一個美好的敘事:據《安義縣縣志》記載,早在晉代時,許遜治水曾到過此地;明朝萬歷年間,建天池寺;清同治五年五、六月間,江南大旱,兩江總督曾國藩和江西巡撫劉坤一慕名來此祈雨。霎時,池中的四腳龍魚飛騰而出,風云驟起。隨之,大雨如注,連下數日不停,消除了旱情。曾國藩和劉坤一遂將此事上報朝廷。于是,同治皇帝敕封“圣水堂”的名號,并賜“龍安昭佑”的緞卷詔書。后人將這幅珍貴的詔書手跡拓刻在石匾上。然而,詔書在民國時流落至民間,那塊石匾也在日后的滄桑變遷中損毀了,沒有了蹤跡。
那圣水塘,就在碑亭旁,呈圓形,四周由麻石砌筑,據說是四季不涸,深不見底;塘北側,是大雄寶殿,古樸的水泥質仿古建筑,大殿的兩側還各建著一棟禪房。站在這水潭邊,我俯身下望,浮萍寂寥,沒有看見龍的蹤影。
此時,日近中午,陽光透林。大雄寶殿前的臺階上,坐著一個穿青布大褂的和尚,在曬太陽。待我們走近殿前,他回過了神,表情矜持,只是說: 啊……,看看吧。我們也就笑笑而已。那情形,實在是冷清。
殿內,佛像莊嚴,召喚著虔誠與懺悟;殿外,圣水靜穆,倒映著云卷與云舒。那個和尚主動隨同我們游覽,做介紹……。顯然,普通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許多的紛擾和糾結,若思想不清晰,極易纏繞其中,所謂:深陷塵網。而這,往往又更加觸發人們對人生、宇宙終極意義的探尋。于是,在釋迦摩尼深邃、慈悲的目光下,許多人膜拜于地,五體投地。我感慨、哦吟了許久,想象自己也是這里的一個僧人,寫了以下幾句:
青輝無語透窗欞,娑婆雖苦心燈明。
古碑默對林中徑,梵音輕撫水上萍。
碑銘龍魚曾布雨,風吟潛蛟今澹名。
晨鐘渺渺接暮鼓,圣水微波復又平。
這圣水,曾經卷起巨瀾,蛟龍曾經布雨,然而,終究是歸于平靜。這幾句應是熨帖了此種的心境。
然而,真要以此心境去延伸?我真能去學他么?
那大雄寶殿的`后坡上隱約有條土路,應是通向坡頂的,我還有些攀登之意,便與老楊同去。
坡上有許多枝干遒勁的松樹,樹皮開裂如龍鱗。山下,是一大片倒映著天藍色的水面——云山水庫,有點像蝴蝶的形狀。據說,在凌晨時,這水色天光間的日出十分絢麗。
站在此地四望,我發現只要胸襟夠闊大,意象之美可以十分寬廣:這里是三縣交接的地方,晴空高遠,青山靈秀,千古江河綿長。江南名剎真如禪寺,就在那北側大約四十里外的永修縣云山上;西側,是靖安縣,群峰聳簇、風光旖旎,令人神往;這安義縣,自古就崇文尊禮,一座建于明代的文峰塔聳立在秀麗、清澈的潦河旁。回望東方,贛江如帶,水面蒼茫,自那滕王閣下、豫章城旁浩蕩流向北方。這洪都新府,人杰地靈,飽含王勃辭賦的文韻,浸染了八大山人寫意畫的清逸,還更有一種以造福萬民為己任的精神昭示于天地。在八一廣場上,巍然屹立著八一起義紀念塔,九十多年前,一群胸懷濟世理想、欲行人間大道的年輕人慷慨激昂,勇敢打響了推翻舊社會的第一槍!……二千多年啊,這些歷史畫卷很壯闊,有許多的正能量。
我,就這么靠著松樹坐在了地上,長久地體味和欣賞。
夕陽漸紅,我和老楊默默下山。身后這禪寺,漸趨黯淡于松林里。這,在我心中構成了另一種回望:這個社會更多的是需要積極的入世者,所謂——以出世心,做入世事,這才是真諦。老楊忽然拍我的肩膀,說:那個和尚在朝我們揮手呢。我趕緊又回頭看,但,山路已轉,看不見了。
【出游與回望散文】相關文章:
與茶有約散文11-19
裁剪與制約散文11-17
獨與立散文11-15
女人與浪子散文11-15
分別與離別散文02-12
門與路散文02-08
人與風景散文12-19
遇見與風景散文12-01
暑期與夢散文11-20
玫瑰與露珠原創散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