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靈祭拾遺記散文
抗日戰爭勝利已經七十年了。每當我走過我縣位于松花江公園內的烈士陵園時,我總會仰望那青松翠柏擁簇著的抗日烈士紀念碑,總會想起老輩人常講起的那些抗戰往事!如今,有些英靈業已安息在此,可有些還魂無所歸,令人悵然!
一九三二年二月五日,日軍多門師團攻占哈爾濱,三月三日其部天野旅團向松花江下游進犯,四月三十日,日軍第六十一炮艦聯隊炮轟通河并派人進城勸降。時任縣長路克遵與時任公安局長荊殿武以保境安民為由勸駐軍放棄抵抗。此時,通河駐軍有兩支;一支為馬占山將軍所部黑龍江第三步兵旅老五團,另一支是客駐通河的焦景彬旅。面對即將登陸的大批日軍和數艘軍艦,于敵強我弱之下,為避免戰火殃及民眾,也為暫避日軍鋒芒,老五團團長吳凌江與焦景彬旅長率部撤回駐地螞螂河村。日軍進城后迅即將多名士紳及八名老五團留守人員殺害并投尸江中。
老五團官兵聞訊,遂決心回師,團長吳凌江派副團長張興華進城偵查敵情。五月一日晚,張副團長在完成任務出城時被日軍關卡堵住,眼見身份暴露,他立馬拔槍對敵,在擊斃三名日軍后,身中數彈殉國。五月二日,老五團與焦旅以及從哈爾濱撤到通河的宮、陶兩旅余部約定;老五團攻打北門,宮旅攻打東門,陶旅攻打西門,焦旅接應。五月二日凌晨,吳凌江率部猛攻北門,全殲守門日軍后,沖鋒號響起,官兵們奮勇殺入城內,跟隨老五團作戰的大刀會、紅槍會、黃槍會、大排隊等民軍也揮舞大刀長矛一路殺向日軍。城內和四鄉民眾也紛紛趕來助戰并送糧肉雞蛋犒軍。當日下午,日軍兩道防線被突破,老五團和日軍沿街展開肉博,日軍在遭受慘重傷亡后退守江邊永興隆商號。這是一座堅固的兩層鋼筋水泥建筑,日軍憑借樓房屋頂、窗口、居高臨下組成火網,在江上炮艦和兩架風機的.支援下固守,戰斗從五月二日凌晨打至五月三日傍晚。正當戰事膠著之際,宮旅、陶旅撤出戰斗,負責接應的焦旅也未能如期到達。老五團陷于孤軍作戰。在戰士們數次沖鋒,數次傷亡后,吳團長率敢死隊親自陷陣。官兵們一看團長當先,群起吶喊向前,其勢如排山倒海。不幸,吳凌江團長在沖出數丈后,中彈倒在了血泊中。日軍見此,立刻發起反撲,混戰中,副官閆喜慶、司號長楊某、傳達長董某相繼陣亡,中尉副官蔣保臣、吳錫章等多人重傷。至此,老五團余部不得不退出戰斗。
老五團退下后,一營長郝某代理團長,他收攏部隊并與焦旅及民軍約定再次攻城。五月四日早三時許戰斗從東門打響,老五團組成敢死隊一舉攻下東門,日軍退守臨時工事。老五團官兵越戰越勇,民軍大刀隊也煞是了得,不待日軍立足,他們已經沖進工事,日軍再退至江邊永興隆商號憑堅據守。戰至傍晚,老五團與民軍乘黑進攻,日軍見勢不利,退守炮艦,縣城暫告收復。但退至江心的日艦卻向城中射來猛烈炮火,老五團、焦旅、民軍于傷亡嚴重且無重武器還擊之下,只好撤出戰斗。五月七日晨,老五團聯合焦旅及民軍一部向日軍發動了第三次進攻。正當守城日軍敗逃之際,日援軍大至并立刻反攻,打到傍晚,參戰焦旅全部陣亡,老五團幸存者亦不足百人,已無力再戰!
通河抗戰是東北抗戰初期,馬占山將軍所部繼江橋抗戰后進行的又一場較大規模抗戰。此戰三役殲敵三百,我方也付出了重大犧牲,老五團團長吳凌江,副團長張興華以下并焦旅、民軍共四百余人為國捐軀,三百多民眾罹難。烈士們以死踐行了吳團長;“中國軍人,守土抗戰,雖死無悔”之誓言。嗚呼!壯士喋血,功虧身死,魂可安兮?輟筆為泣!
【抗日英靈祭拾遺記散文】相關文章:
散文情亂浮生拾筆祭流年11-18
唐宋散文《祭石曼卿文》教案設計11-20
洛陽伽藍記散文05-16
斗鼠記散文11-14
雷雨夜記散文01-28
抗日英雄愛國故事03-08
《人日寄杜二拾遺》唐詩07-05
記紅山村瀑布散文11-19
拾遺的同義詞01-30
散文周記范文10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