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回避的私欲散文
生活中,有些人說我有私欲,我沒當回事,因為這是正常的生活范圍。可當我做公益事業的時候,竟然還有人說:“你還不是有私欲!”
這就發人深省了。要說沒有一點私欲吧,怎么可能?我還不是為了找到一點“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感覺;要說有私欲吧,我不但得不到一點報酬,連趕公交、吃飯、喝水、打電話聯系人,都要自己掏腰包,還得白白搭上比黃金還要貴重的光陰。如果說,這都算私欲的話,那么活著的人都回避不了這個私欲。
難怪乾隆皇帝有一次逛靈隱寺,看到寺前湖中船來船往,便問身邊的主持,你看湖里有多少船?主持想了想說:“在貧僧眼里只有兩條船!”乾隆問:“哪兩條?”主持說:“名和利!”乾隆哈哈大笑。
是啊!只要活著的人,誰能回避得了私欲呢?連得道的高僧都擺脫不了私欲!他終身苦修,不就是為了自身的健康,不就是為了死后能得道升天。
如此看來,這私欲是活著的人都難以回避的了!只有躺進棺材里的人,才會沒有私欲!
私欲既然難以回避,那我們就直面它好了!搞清楚它究竟是個什么東西?
私欲說穿了不過是人們為了生存,而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在這個范圍之內,私欲應該是正當的。因為有人之形,便有人之情,一有人情,便有私欲!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可見私欲是天生的。古人都說:“物欲之中,天理所寓。”英國詩人騷塞說:“自私是萬物之源泉。” 而“人們一但專門為己,也會天誅地滅的呀!這時,私欲便成為了萬惡之源。可見私欲是雙刃劍,就看你如何利用。
私欲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利益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動力。奧維德說:“為自己的利益而爭論,人人都是雄辯家。”列寧說:“幾何公理,要是觸犯了人們的利益,也一定會被推翻。”馬克思說:“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
可見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建立在生存的私欲利益之上,因此,沒有私欲,就沒有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
私欲是填不滿的,人們為了填滿私欲這個窟窿,便不斷地與天斗,與地斗,與人類自己斗。所以從野蠻走向了文明,從貧窮走向了富裕。
伏爾泰說:“自私是永遠存在的。”古羅馬喜劇作家 普勞圖斯說:“人人都是自私的。”愛默生說:“一切聰明人都是自私的。”
是啊,世間連植物都是自私的,為了自己的生存,就會無情地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大樹底下無小草。
我跟大家一樣,都有弱點,有冷酷、有自私、有虛榮。不過,道德讓我看清了這些弱點,從別人身上看到了優點,從人類事業中看到了光輝,才自覺不自覺地去抑制它,克服它。
私欲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泛濫成災。凡是人,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欲念,這本無可厚非,只是,私欲若傷害到別人的時候,就該克制了。
我們不妨把私欲分成這么幾個層次:第一,損人利己,是私欲的膨脹造成的',應該譴責并鏟除:第二,利己不損人,是私欲的正常表現,無可厚非;第三,利己利人,是私欲的良好表現,值得提倡;第四,損己利人,是私欲的高尚表現,應大力倡導;第五,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達到了人類的最高境界,屬于無為而無不為的圣人境地。恐怕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做到,這已不在私欲的領域之中了。
從這五個層次中,可以看出,作社會公益事業的義工,起碼應該是第四個層次的私欲,屬于大力倡導的范圍,不應遭到非議,哪怕他是出于圖名,出于找樂子,也無可厚非。你即使無法做到他們那樣,也應該尊重這些人。正是有了他們,我們的社會才會出現良性循環。
私欲雖然是難以回避的,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以上五個層次中,除了第一個必須鏟除,第五個常人做不到外,其余三個都應大力提倡,人類社會才有發展進步的希望。
【難以回避的私欲散文】相關文章:
難以忘記你散文01-30
難以置信的同義詞01-19
卑微的散文11-15
清晨的散文11-15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經的散文08-19
老屋的散文12-08
李樹的散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