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就是折騰散文
前幾日和朋友聯系,朋友說不想在國外干了,想回國,我說國內可能你會不適應,他反問道為什么,我沒說什么,隨聲附和了一句呵呵, 其實,說到不適合的原因不言而喻,我清楚他也明了。他說:“要不你畢業后也來迪拜,到時候哥罩著你”,我也不言語,亦隨口附和一聲呵呵,那天和他聊很多,很是盡興。我問他既然那么想回國工作,那當初為何那么拼命的爭取去國外,他的回答讓我一下子僵住了,“趁年輕,到處走走,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風景,老了就走不動了,畢竟這一輩子,能夠年青幾回,”我說你真能折騰,也真會折騰。
林子大了什么樣的鳥兒都有,這話乍一聽來略有些讓人不適,可細細品來著實讓人不得不信服信服,畢竟現實生活中這已然是一種現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的千姿百態,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結局,所以我們的圈子才會如此色彩繽紛,轉角相遇誰會紅著臉,誰又會紅著眼,喜怒哀樂全然已是再熟悉不過的事,走在不同的路上,看過不同的風景,遇到過不同的人,經歷過不同的事兒,猛然回首時卻無意間發現,這一路上竟然有這么多收獲,有這么多感想。曾經以為平平淡淡的在這個世界的一隅過著自己的小情調,不理會這世界的'紛紛擾擾,安靜的在清晨早起,淡然的在黃昏煮酒飲茶,夜幕落下伴著漫天星火讀著容若亦或者是清照,然后枕著燭火入眠,以為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有時候自己也會不甘落寞,也會不自覺的否定這一切,這般平靜得像湖面一樣的存在是不是活得有些糊涂,沒有色彩,畢竟同樣的風景,同樣的旅途,我們卻不再有同樣的青春。
朋友如今算是給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活著就要好好的“折騰”一番。我們算是一起長大的,雖然不是天天膩在一起玩兒,但記憶中從小學四年級就已經和他認識,記憶中他就是一頭倔驢,認準要做的事八頭牛也拉不回來,就算是他老爸老媽也說不動他,我以為這就是胡鬧,是不可理喻,是偏激,更是不懂事兒,可現在想想卻是自己沒他那份勇敢,不敢去折騰,不敢去嘗試,更不敢去反抗。走過一段路就會留下一行腳印,同樣,經歷過一些事情就會多長點兒記性,于是我們慢慢地習慣被自己打敗,因為我們相信經驗,相信自己給自己畫的圈,相信自己只要不邁出這個圈的安全范圍,我們就不會受到傷害,我們就能保護自己,所以很多事情當想法在腦海了萌芽的時候就夭折了,本來可以做的很好的事情,由于不敢去觸碰,往往就停留在想的那一頁,一直都無法翻篇。
其實勇氣這種事情誰也說不清,因為她本身就是那樣的令人難以捉摸,有時候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可能就因為某個人的一個眼神,一句話語或者一個笑臉,你就會信心百倍,毫無畏懼的去做自己一直以來害怕去做的事情,甚至做得比自己想的還要好,連自己都不敢相信,所以當我們面對困境的時候,當我們想要說放棄的時候,與其說是沒有信心,還不如說我們是不敢折騰。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當我看到這封辭職信的時候,除了和大眾一樣感到吃驚外更多的是沉思,曾幾何時我們也是如此的坦然而率性,眼睛里沒有那么多的人世煙火,從來都是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雖不曾轟轟烈烈但卻落得一身痛快,現在想起來都很帶勁。但不知從何時起,說起生活,說起社會,說起人生,說起未來就會莫名的壓抑,因為從記事的那一刻起,充斥耳膜最多的就是這些詞匯,這些年聽來聽去耳朵都早已起繭。雖然假裝在人前說沒有知覺,但我們卻在背地里學會克制。其實何須太過壓抑自我,青春正年少,活著不好好折騰一下,他年少年遲暮,我想一定會抱憾懊悔,因為我們早已經過了那個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的年紀。
流動的青春應是五彩絢爛,相同的年歲我們應是不一樣的煙火,從來都不是想在人群中標新立異,只是喜歡追隨自己的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有人說我從不“老實,從不安分,做事不按常理出牌,非要搞得和別人不一樣,”我也曾問過自己,何必那么不入流,畢竟小溪終要匯入湖泊,河流終會奔向大海,雖然有不一樣的方式,可最終都是一樣的結果,就像人這一生,不管是活到八十歲還是活到一百歲,最終都會化為塵土,最終都會和這個世界道別,八十歲和一百歲最終不會有什么不一樣”。但是這些都只是自己一廂情愿的看法,這些都只是狹隘的片面之詞,因為所有的經歷時間都會注解,所有值得紀念的旅程都會被時間丈量。我喜歡做很多他人認為不切實際的事,很多人喜歡問為什么,我認真想了想,其實也沒什么特別之處,青春歲月正好,我只是喜歡折騰而已。
【活著就是折騰散文】相關文章:
感性的活著散文02-06
活著不是為了生氣散文01-30
要么折騰,要么平凡勵志文章05-31
在錯的方向停步就是進步散文02-01
《活著》讀書心得04-23
活著說明文01-14
活著讀書心得精選03-11
《活著》名著讀后感04-03
讀《活著》有感(15篇)02-26
讀活著有感400字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