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國家植物園散文
大約在五年前開始,就聽說村子河西邊山頭將被征用,具體要做什么用家人也并不清楚。正巧,我的舅家就在規劃區,因此連帶著土地也被征用。這個小組數十戶鄉民在一兩年間完成了從農民到無地者的轉變,除了仍舊居住的房子,他們的生活就有了很大的轉變。他們不再為種什么莊稼而發愁,也不會為搶著用河水灌溉而斗毆,他們中部分人去了城里,成為打工者;還有一部分,懶得動彈,成了不折不扣的白吃瀟灑一族;另有一部分,在被征用的地里干活,聽說也有著差不多的工錢。
不久,我就知道了那個響亮的名字:秦嶺國家植物園。這個從氣勢上就讓人耳目一新的牌子在2009年矗立在鄰村的公路口,一道道石頭疊起來的牌坊從山腳鋪陳到山頂。這個名字不但大氣,而且顯示出規劃者的果敢和勇氣。我實在不清楚這機構有什么樣的雄心和抱負,來征用這么大面積的土地來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
為此,我進入到他們的XX,看到了這樣的一段簡介:秦嶺國家植物園位于秦嶺北麓中段的西安市周至縣境內,總面積639平方公里。園區北起S107環山旅游專用公路,南至秦嶺梁,西起黑河,東至周至縣與戶縣縣界。由陜西省XX、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和西安市XX四家聯合共建,總投資15.5億元人民幣,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植物園好大的雄心壯志,試想,一個周至僅僅才2976平方公里,一個植物園就占了五分之一強,怪不得能自稱為世界第一大呢。
為了探查這植物園的特別之處,我曾經不止一次踏入過這片被征用的土地。第一次去,我只看到了衰草連天,雜樹橫生,荒蕪的田地就像未經整理的人,土氣而俗氣。這算什么植物園?我望著這里,感覺像是被欺騙的姑娘,不由得嘆幾口氣。
第二次去,是在一年多以后。新挖就的池塘汩汩的涌著水,精致的小橋貫通在水岸上,不知名的花樹規矩的排布在河塘周圍。油油的綠色植被鋪陳在視野所觸及的地方;一簇簇的名樹像戰士一樣昂首在偌大的園里。在別處,整齊的規劃出藥材區、牡丹花區、雜木區;路旁,又間或列出新修的亭子,在小橋流水間顯出人文和景觀的和諧相處來。所到之處,有三三兩兩的情侶,依偎在花樹相映的石頭邊;又有一些奔跑的孩子,穿梭在樹間;河塘邊,有那么幾個閑暇的人撒開釣線嘻魚為樂。這真有點兒公園的味道,卻似乎更加有趣味些。
再一次去秦嶺國家植物園,是去年的秋天。那時,道路兩旁的銀杏早已熟過,披上了金黃的豐收色。園區的綠色并沒有因此有多少改變,空氣中彌漫著自然的溫馨。這個已經被整理的有模有樣的園區顯得遼闊而充實,多處樹立的標識明確的劃分開各個功能區域,各處風景不盡相同又各有特點:或者高樹林立,突出不群;或者香花朵朵,溫婉多姿;或者小橋流水,嬌弱多情;或者亭臺林立,相映成趣置身在園中間,就像在一個綜合性大公園里,能親近到自然的歡樂。但是這里又和公園多么不同,這后面就是真正的大青山,就有真實干凈的河流,就有一眼望不到邊際的綠色
這去過的許多次,我都是盤桓在植物園的一個角落,腳步所能到達的地方只是很有限的距離。我想丈量更遠的風景,腳下卻憤怒的表示抗議。這里實在太開闊,山路愈來愈高,水路愈來愈闊,我走到最后只好仰天長嘆——我無法丈量這美麗的植物園,而我的眼睛早已飽嘗了各種美色。再往山內行,我知道有兩個頗為深遠的山峪,那里面曾經世世代代住著貧窮的人民,因為優良的政策,早已經搬遷到山外集鎮上,F在的.山峪,我知道,也成了城里人休閑度假、怡情養性的美好去處。那里路面平平整整,可以通行出租,幾乎被改造成了我不認識的樣子。不過,路兩邊的山還是那么雄壯,還是那么巍峨。
依照規劃的說明,我清晰的知道,包括已經被征用的部分土地,我的家鄉也在開拓的區域里。也許過不了多久,我們家鄉就要整體被遷住進集體房舍,過著類似于城里人的生活。我多么希望家鄉能夠更加美麗,更加自然,像秦嶺國家植物園現在規劃的樣子:科學保護加優勢改造,盡最大程度的用自然產品創造商業和社會價值就是非常不錯的思路。不管是如何開發,從本質上也是為了實現土地更高的價值,如果能做到居民和開發者的雙贏,那就是最好的開發實例。秦嶺國家植物園能在點指之間把數萬畝土地改造成“植物園”已是非常不易,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就更值得期待。況且這是一項利國利民和興國興縣的項目,有亮點,值得大家長久關注。
【秦嶺國家植物園散文】相關文章:
秦嶺野生動物園見聞01-18
植物園之旅01-19
國家防災減災標語05-11
國家勵志教育的好處01-22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
黎明散文11-18
山杏散文11-18
初戀散文11-18
水巷散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