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上坡散文
哄上坡,偶聽此名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因在陜西方言里哄就有騙的意思!實則不然,它其實是西北地區的一種小吃,又名攪團,學名水圍城,土名哄上坡。
為啥叫哄上坡呢?其實這個攪團在舊社會是窮人家吃的,用的都是玉米面,白面用不起,攪團這個東西,看著熱鬧,湯湯水水的,卻不耐饑。每次窮人家要干體力活,拉著架子車要上坡,而這個攪團呢,吃一點很撐,但不抵餓,它的消化的快速能達到,坡下吃了上完坡你就餓,所以窮人家給它起了個形象的名字叫哄上坡,現在呢這個攪團的手藝一般存在與農村和城市里與農村有關聯的四十歲左右以上的婦女手里。偶爾他們也會做,吃完后鍋地還留有烤黃的鍋巴,清香而留齒,但是已經有很多年輕人不會做了,當然現在也有商家把這個推向了市場,作為小吃來滿足生活溫飽早已解決,喜歡懷舊的人群的味蕾,但食之已無當年的感覺和味道了!
至于這種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大家用以“哄人”果腹的'美食的來歷,上網查了查,相傳,攪團還是諸葛亮發明的,當年諸葛亮在西岐屯兵的時候,因為久攻中原不下,又不想撤退,將士清閑無事,便在那里大力發展農業,故軍糧充足。吃膩了關中的面食,將士們漸漸地心生厭倦,怨聲逐起,為了安慰士兵的想家情緒,諸葛亮便挖空心思地發明了攪團這道飯食。不過,那時的名字不叫攪團,而是叫水圍城。
攪團具體是怎么做的,我這個不會做飯的漢子也說不清,道不明,但它的吃法是略知的,可以熱吃也可涼食。熱吃的時候,將攪團舀進大碗里,將湯倒進,一定要蓋過攪團,吃的時候要用筷子一點一點從中間大快撥拉下來吃,不能亂攪,不然很難吃,而且有一個最主要的是進嘴巴里后不能用牙齒咬,直接吸進去就可以了。不然味道也很不讓人適應,很多外地朋友來了后吃法不對,結果搞的自己很失敗。它的名字水圍城的意思也就是這個用湯圍著攪團,水圍城俗稱熱攪團,即攪團的熱吃法,圖的就是煎辣香!煎得燒嘴燙心,辣得大汗淋漓,香得回腸蕩氣。 涼食則是剛出鍋的攪團等放涼以后象涼粉一樣切成涼調吃,也可做成漏魚來吃,此魚非魚,也和水中游的魚無關,色澤潔白,晶瑩剔透,滑嫩爽口,鮮香酸辣。菜也簡單,酸菜、人罕菜、薺菜,大都是自家地里或上工回家的路上,從地里薅一把,有啥薅啥,真正的純天然,無污染,綠色食品,味道比現在的酒店、食堂、農家樂的味道好多了,因它不僅僅是一碗美食,它含有濃濃的鄉情,深深的親情,兒時諸多的回憶和留戀!
趁著周末,帶著孩子回趟家,“媽,我要吃哄上坡”!
【哄上坡散文】相關文章:
哄女朋友的名句 哄女朋友句子09-18
哄女友睡前故事12-14
哄小朋友睡前故事02-19
哄女友睡前小故事02-09
睡前故事哄女生短篇01-05
哄女友的睡前故事12-20
哄女友睡前溫馨故事11-30
哄睡童話故事04-22
哄對象的甜蜜睡前故事03-14
哄女友睡前童話故事02-18